中國的醫患矛盾層出不窮,反映了居民病患與醫療保健之間的供求不均衡。醫患矛盾,表面看來是患者及其家屬與醫務人員之間的問題,但根子卻是醫療需求與供應不對稱、不配套。這僅靠針對過激患方或失職醫護人員的懲罰性立法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按比例應該配置的醫療保健資源存在相當大的缺口,這是醫患矛盾的基本原因。尤其是近年來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強調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只注重GDP的增長必然會以資源耗竭、環境破壞為代價;環境的破壞導致水質、空氣乃至整條食物鏈的品質蛻化,構成了對國民整體健康水平長期、嚴重的侵蝕,這無疑加劇了本來就不敷實際需求的醫療資源緊張。
醫療資源的不足體現在:本來潔凈肅穆大大小小的診所,求診者擁擠一堆:從掛號、診療到檢查、付費取藥,到處排起長龍;急需入院治療者總被告知床位告罄;療效稍好些的藥品不是無貨便要自費……,整個醫療診所跟難民庇護所差不多,臟兮兮、鬧哄哄、亂糟糟。醫護人員面對人山人海的求診者、病患看著焦頭爛額的醫護人員,彼此都紅著眼、情緒持續壓郁緊張。此時,甚至任何一方一個不到位就會引起口角、摩擦、沖突。能說這單純是患者或醫護人員之間的問題嗎?
自然也不乏一些醫院門可羅雀,這些往往是新開的、不能有效治療疾病,而且藥品與補品都鬧不清楚、收費又奇高的醫院。這些醫院的設立,雖然國家或私人沒少投資,但在對患者的分流、對彌補醫療資源總體上缺乏的作用相當有限,僅滿足衛生管理部門的統計數字罷了。從某種意義上看,正因為有著針對此類醫院的種種不利傳說或口碑上的問題,使得人們更愿意往大醫院去擁擠,造成有效醫療資源的緊缺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呈現擴大加劇趨勢。
所以,廣大居民對醫院或醫療機構基本態度是不甚滿意、有時甚至是相當反感的,這種反感唯一的宣泄口是病患及其家屬所唯一能接觸到的一線醫護人員,經常因為病患的偏激或醫護人員的職業態度不正就會導致沖突發生 ,但這些沖突摩擦只是醫患矛盾的一個表現而非全部、更非深層次的原因。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問題。
鑒于我國人口數量過于龐大,相對于醫療保健資源的需求也是個天文數字。為有效控制需求,應該繼續執行有效的計劃生育政策,十三億人口無論對消費、養老、能耗、環保、就業,都形成巨大壓力。如果任由人口如此增長下去,中國民眾所面對的將不僅僅是醫保資源的緊缺:環境將進一步惡化,以致于哪里都不宜居??;能源安全將不能保障,以致于會因此導致國際沖突,影響中國人的生存安全;地球資源枯竭會加速,世界大工廠皮之不存,民眾的財富增長將被逆轉……。這一切,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民眾生活質量的倒退,人際關系加劇緊張;不光醫患矛盾,社會矛盾都可能總爆發。
不能再片面追求GDP增長。必須將經濟結構調整到基本合理狀態。試想一下,每年煉出近八億噸粗鋼,加上熱電與取暖,焚燒近20億噸的煤炭;每年燃燒成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數千億噸的廢料廢水的排放;水資源不僅大面積被GDP生產污染且居民嚴重缺水、空氣污染指數長期居高不下;每年上億部機動車輛不間歇地排放著廢氣……中國民眾在這種大環境下生存,疾病數量怎能不節節攀高,再多的醫療資源永遠都是捉襟見肘、窮于應付。所以,應該重拾科學與進步的口號,提倡與鼓勵科技創新,為民需而組織生產,生產立足于環保、同時發展有效環保產品、大規模組織環境整治,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
由于我國現實的生存環境如此嚴峻,資源合理配置就顯得極為重要。黨的十三大規定的初級階段總路線是:發展經濟,讓人民群眾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小平同志說,十三大路線非常重要,“一百年都不能改?!毕啾任镔|財富而言,真正讓人民群眾得以實惠的就是提高完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或品質。李克強總理邁出了重要一步,每年政府將撥款幾百億元用于治理環境。但筆者認為,這比長期以來只說不做是個重大進步,但還是遠遠不夠。對于幾十萬億生產行為產生的環境問題,幾百億實在是杯水車薪。必須依據人民群眾的生存需要從根本上大幅度調整資源配置,少管他人的事,避免國際沖突,與主要商貿伙伴廣結善緣,堅決不搞意識形態斗爭、不糾纏歷史舊賬,一切向前看。這樣有利于節省資源的空虛消耗,有利于資源配置以民生為主軸,這是促進國民保健的前提條件。
不得不承認,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國民素質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差。撒謊造假無信用,貪婪肆欲無節制;只顧自己不管他人、損人利己甚至不利己亦損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出口動手傷人事件層出不窮……;這些社會現象越來越普遍。都說官場無官不貪,其實是全民皆腐;沒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光是官員如何貪得起來,這是自不待說的道理。所以,有必要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深植于每個人的頭腦之中;去掉中國人腦中數十年來根深蒂固的狼性,重植中華民族數千年倡導的人性。愚昧自私又粗魯的民眾絕不會是省油的燈。
當然也有必要強調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凡是醫鬧的,其中自有無理取鬧者,亦有醫逼民反者。醫護人員態度粗暴、索要禮包、遇傷不治、見死不救、草菅人命的屢屢發生,甚至有婦產科醫護人員偷盜產婦嬰兒賣與人販子這等令人發指的事,這些都有必要明文規范,或教育、或懲處。制定法規貴在平衡而失之偏頗,不兼顧就無政策,這是為政者應具備的常識。
總而言之,醫患矛盾反映的是中國社會的生態畸形,不能孤立地看待。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應該從本質、從原因、從事物的內在關聯性去分析一些社會現象,如此可能會準確一些、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