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9月25日發表專欄文章《炫富社會》??唆敻衤赋?,美國社會貧富差距較上世紀五十代年更大巨大,同時,商業精英們的奢侈的生活方式也與較前一兩代富豪們更為不同。他表示,要緩解貧富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對富豪們征收更多的稅。以下是全文,供參考。
自由主義者喜歡談論社會風氣,而保守主義者則喜歡談論個人品質。
當論及富裕國家中貧困永久性存在時,這種智識上的分裂最為明顯。自由主義者關注的重點在于實際工資增長的停滯、作為中產階級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的減少以及由于缺乏可靠工作和資產造成持續不安全感。對于保守主義者來說,問題在于工作是否努力。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認為人們覺得“不必去工作”。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批評低收入的美國人不愿“承擔起個人責任”。連宣稱自己關心窮人的眾議院議員保羅·瑞恩(Paul Ryan)都認為,人們的貧困主要是由于他們缺少“富有成效的工作習慣”。
讓我們公平一點:有些保守主義者也批評富人。最近,保守主義者的主流觀點是:美國的精英也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些精英喪失了以前的嚴肅性和自我約束能力。佩吉·努南(Peggy Noonan)在書中描繪了“墮落的精英分子”,嘲笑他們通過犧牲小人物為自己盈利。查爾斯·默里(Charles Murray)的《脫節》(Coming Apart)一書主要描繪的是美國白人工作階層墮落的價值觀。這本書還批判了美國富人奢華的生活方式和豪宅。
但是,這是對美國精英階層奢華生活的曝光嗎?如果是,這能反映出道德的滑坡,或社會風氣的轉變嗎?
我剛剛重新閱讀了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高管如何生活?》(How top executive live)。1955年該文在《財富》雜志上首次發表,在前幾年多次重印。這是對兩代人之前的美國商業精英的生活的展示。結果顯示,早期精英的生活的確自我約束能力更強,也比現今的高層管理人員舉止更有禮節。
文章寫道:“這些高管的房子較為樸實無華且相對較小——大概有七個房間和兩個半浴室?!甭毼蛔罡叩墓芾砣藛T有兩輛車和一兩個傭人。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很克制?!盎橥鈶賳栴}在美國商界頂層中并不多見?!睂嶋H上,我肯定這里面有很多裝樣子的詭計,但人們沒有宣揚它。1955年的精英分子至少假裝樹立了一個負責任的形象。
但是,在你為精英們的標準下滑哀嘆之前,有些事應該先知道一下。為了贊揚美國人的冷靜和舉止得體的商業精英,《財富》雜志把這種冷靜和有禮描述為新生事物?!敦敻弧冯s志把現在的商業精英住的房子和摩托艇與上一代的豪宅和游艇進行了對比。為什么現在的精英不繼續過那樣的奢華生活了?因為無法負擔這樣的生活了?!敦敻弧冯s志描述道:“大游艇都傾沒于激進的稅費之海中了”。
不過,這個“?!蓖顺绷?,大游艇和豪宅又回來了。實際上,在康涅狄克州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財富》雜志描述為過去的遺物的“豪宅”由更大的豪宅所取代了。
過去黃金時代精英的個人修養為何發生了變化?其實答案沒什么神秘的——就是錢。極端的收入不平等和高收入人群的低稅制又回來了。例如,在1955年,400位收入最高的美國人納的稅占聯邦稅收的一半多。但今天,這個數據不高于五分之一。對高收入人群的低稅收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炫富的鍍金時代。
是否可以通過道德的宣講與勸誡,通過樹立好的榜樣,使得有錢人停止炫富呢?行不通。
現在并不僅僅是有能力這樣生活的人在炫富。在很早之前,托斯丹·張伯倫(Thorstein Veblen)就告訴我們,在一個極端不公平的社會中 ,有錢人感覺自己有義務炫富,有義務通過可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財富?,F代的社會科學證實了他的洞見。美國聯邦貯備系統的研究表明,與住在經濟狀況相近的社區的人相比,住在貧富差距大的社區的人更容易購買豪車。非常明顯,極端的不平等會使人感覺有必要通過花錢來展示自己的身份。
關鍵的一點是,與批評窮人道德的滑坡相比,批評富人的奢侈不太讓人反感。其實一樣沒用。人類本性如此。期望一個特權精英階層能主動謙恭有禮是愚蠢的。因此,如果你希望社會中的人們更加謙恭有禮,你應當支持那些削減特權的政策。
譯者:ewh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