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新經學  >>  正文
    外資中小企業入華:熱情有余資源不足
    新經學
    2014年10月22日

    20141018_WBD001_0

    倫敦金融城市長吳斐娜女士(Fiona Woolf)訪問上海時稱,企業家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追求利益最大化。吳斐娜在參加一學術會議時發表了上述言論。該會議旨在幫助振興外資中小企業(SMEs)在華發展。有心打入中國市場,卻苦于資源不足,這不僅僅是中小企業目前的困境,就連大型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障礙。

    知識產權保衛戰是一場硬戰,代價巨大。稅收,符合性程序,結關,營業登記等程序之繁瑣復雜,使得一眾小型企業不堪重負。來自德國商會(the 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亞歷山德拉·沃斯指出,中國本土企業的員工在貿易磋商期間仍在加班加點的工作,就連周末也不放過——外資中小企業人手不足,對當地情況又不甚了解,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

    史密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Smith Street Solutions)為熱衷中國市場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該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姚嘉誠(Franklin Yao)解釋道,要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需要得到上級要員的大力關注,這令外資企業打入中國市場難上加難。問題在于,中國市場規模龐大,錯綜復雜,透明度欠佳。此外,當地勞動力之廉價及跨國公司資金之雄厚也令中國市場內的份額角逐之戰愈演愈烈。

    有些中小企業不畏局勢之艱險,依舊想要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它們可以輕易得到來自外界的助力。所有的發達國家都設有貿易辦事處和商會,這些機構的職能就是致力于為規模較小的企業鏟除發展壯大過程中的許多障礙。機構內部的顧問人員總會想出種種方式將這些公司與其并不甚熟悉的客戶群聯系起來。

    德布﹒魏登哈摩爾(Deb Weidenhame)在中國經營一家名為愛拍(iPai)的拍賣行。這是外國企業家對該領域的首次開拓。她的網上拍買行和位于上海的實體機構同時運營,每年要處理幾十件的拍賣事項,大多數是幫助時尚商品的經銷商分銷過量庫存。收取1.5萬美元的傭金之后,她把外國中小企業生產的某件產品發布到她所運營的三家拍賣行里,幾周之后,她就可以得到用戶反饋。她說,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她的客戶能夠輕易地在短時間內了解中國客戶是否接受其產品,他們能夠接受的價位以及對該產品的看法。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崛起對于小型企業而言也是振奮人心的。美國Export Now公司的雷文凱(Frank Lavin)認為,相比于傳統的實體企業,直接打入在線銷售領域更能幫助外國企業在入駐中國市場之初快速在全國建立起品牌知名度,這種推廣手段比傳統實體店花費也更少。公司在中收入的17%~20%將會被用于在線銷售所需的監管申報,產品測試及倉儲等事宜上。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巨頭,阿里巴巴(Alibaba)近期在美國正式上市,很明顯,它在向外國中小企業示好。阿里巴巴旗下天貓門戶網站上某進口

    新鮮食品的銷售近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美國西北櫻桃種植公司(the Northwest Cherry Growers)的胡凱(Keith Hu)解釋道,出口中國更加不易,因為櫻桃每年的成熟期只有八周。與天貓的合作是個明智之舉,借此平臺,即使是居住在小城市的中國消費者,他的種植戶都能夠接觸到。因此,去年的櫻桃銷售額達到了600多噸,這個數字是往年的四倍多。

    盡管打入中國市場不是不可能,但姚嘉誠先生直言不諱地指出其概率之不樂觀,“如果你的公司一年的銷售額達不到1億美金,就不要費那個勁兒去開拓中國市場了?!睂τ诖蠖鄶敌⌒推髽I主而言,打入“中央王國”( the Middle Kingdom)——即中國,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分得一杯羹的。

    譯者:Jessielanting

    【責任編輯:管理員】
    探問全球經濟新問題,思考新辦法。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