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王健  >>  正文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王健
    2014年11月03日

    在越南大街小巷路過的時候,筆者發現每條街道上都會有保存完好、甚至修繕一新的數家廟宇寺廟或祠堂,而這些廟宇寺廟或祠堂的牌匾、對聯以及記載歷史所用的石碑幾乎都是用漢字構成的。

    當今,越南官方、民間所用的文字已經完全拉丁化,在越南語詞匯中雖然仍保留著大約70%的漢越音字詞,但由于已經沒有了漢字象形的外表,現代越南人,特別是年輕人,如果不懂漢語,已經很難追尋到用拉丁字母拼寫的越南拼音文字相對應的漢字的確切含義,更難洞察到漢字映射出的厚重深遠的歷史背景。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位于越南河內市嘉林縣富市鄉富瑞村的大楊崇福寺正門。因大門平時不開放,門前臨時停放著臨街的蔬果集市的小販的一輛摩托車。大門兩側是用漢字書寫的牌匾對聯。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為了弄清楚這些廟宇寺廟或祠堂中保存完好的漢字載體對現代越南人,特別是年輕人,包括來越南旅游的游客了解越南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所發揮的作用和意義,筆者2014年10月31日來到位于河內市嘉林縣富市鄉富瑞村的大楊崇福寺(??i D??ng Sùng Phúc T?),走訪了這里的主持和釋女以及俗家佛子(信奉佛教的人)。通過實地訪談,筆者了解到,漢字仍是越南百姓以及國外游客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側門前的碑亭,石碑和亭子上文字都是漢字。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大楊崇福寺又稱大楊寺,是屬于越南古代京北地區土壘莊的古寺廟。

    走近寺廟,第一個接待筆者的是尼姑,釋女慧慈。應筆者請求,釋女慧慈向筆者提供了介紹寺廟歷史的越南語版本的材料。材料稱,據越南史學院流傳的材料,該寺廟始建于佛教進入越南的初期。該寺廟所處的富市是古代雄王時期越人早期居住的古村落,位于升龍至壘樓(Luy Lau)的主干道路上,距離壘樓9公里,是漢屬時期越南國家的中心,也是公元一世紀越南的大的佛教中心。富市是數千年來越南百姓文化活動之地,也成為18世紀以來越南百姓咨詢風水和考學登科事宜的所在地。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端莊秀美肅穆的大楊寺側院中走廊的拱形大門上也是漢字。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筆者注意到,寺廟建筑呈丁字型布局,有7間殿堂,3間后宮,兩排走廊,每排走廊由7間房屋組成,走廊前端與殿堂相連。

    據寺中遺跡區的石碑記載,由于寺廟風景秀美靈應、眾多著名高僧來此住持說法,古代宮嬪、王妃、達官顯貴常來此寺廟供奉功德。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鐘亭前檳榔樹和菩提樹掩映下的漢白玉佛像前擺放著印有“佛”字的功德箱。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據大楊寺尼姑釋女慧慈提供的材料稱,在1945年8月革命之前,以及在抗法、抗美期間,大楊寺遺跡區是越南革命干部的匯聚之地。其中兩位革命老干部高輝平、阮春健在日本代替法國政府占領越南期間(1945年),曾在寺內約800年樹齡的大榕樹下進行過“富市愛國青年團”組建儀式。在1945年前這里還開辦了平民識字掃盲學習班??姑缿馉幤陂g,大楊寺遺跡區曾是越南很多部隊的隱藏地,也是嘉林綜合醫院的疏散地。據稱,越南開國功臣、時任越南祖國陣線主席、總工會主席、越南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的黃國越同志曾多次來大楊寺探訪,第一次是代表越南黨和政府探訪并慰問在美國向河內嘉林火車廠投擲炸彈時受傷并被綜合醫院疏散到寺廟進行救護調養的受害者。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院中在一棵約800年樹齡的大榕樹下一名蓄發修行的佛子正在清掃落葉。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據大楊寺歷史資料記載,正因為富市遺跡區具有重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越南文化部1989年承認該寺廟為國家級文化歷史遺跡區。2005年越南政府投資50多億越南盾(1元人民幣約等于3340越南盾)對該寺廟遺跡區進行了重修。當時,周邊百姓也非常興奮,紛紛捐款捐物,為寺廟重修盡心盡力。

    據寺中尼姑釋女慧慈介紹,“現在,大楊寺已經成為越南的名勝古跡,往來客人無不愛憐忘返”。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十八羅漢走廊下,寺中削發尼姑釋女慧慈女士正在指導兩位佛子擺放供奉用的鮮花和水果。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釋女慧慈說,她的老家在越南南定省,距離河內市100多公里??吹结屌然凵碇{色服裝,筆者好奇地詢問越南佛教的分支以及著裝區別,釋女慧慈說,“越南主要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北方主要是大乘佛教。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著裝區別已經不大,基本以醬紫色和淺藍色為主”。

    釋女慧慈說,由于越南佛教徒信仰的是大乘(Mahayana)佛教,不要求教徒參加特定的宗教儀式,也沒有像天主教那樣具有嚴格等級的教會體系,因此,很難認定一個越南人是否為佛教徒。但有研究認為,目前,越南90%以上的人口都參加各種形式的宗教活動,持有某種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奉祖堂前一名身著醬紫色服裝的佛子正走向位于另一個院落的大楊崇福寺正堂。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身著不同服裝的佛子正在唱誦佛經。佛堂橫匾和立柱上懸掛的對聯均用漢字書寫。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當被問及出家原因,釋女慧慈說,“由于從小就經常到寺廟玩耍,所以對寺廟生活有著特殊的感情。我也是大學畢業生,曾在河內工業大學學習數學財會專業。在上大三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寺廟從事佛事活動,上大四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寺廟蓄發修行,白天在學校上學,晚上就在寺廟學習經書,進行修行。通過努力,我最終拿到了大學文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我已經在寺廟修行了3年”。

    釋女慧慈介紹說,“寺廟中的佛經原來都是用漢字印刷的,因現在的佛子大多都不認識漢字,所以佛經目前都用越南的拉丁拼音文字印刷”。

    當筆者指著寺中的牌匾上的漢字請慧慈解釋時,釋女慧慈面露羞澀地說,“我的專業不是漢語,所以目前我認識的漢字還不多。但我將來會好好學習漢字,以此研究佛經原本,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記者開玩笑說,爭取早日當上本寺主持,釋女慧慈笑著說,“河內的寺廟很多,大概有600多座呢。爭取到別的寺廟當主持吧”。

    釋女慧慈說,“越南也有佛學院,在河內的朔山縣就有一家佛學院,院內還有博士呢”。

    釋女慧慈接著說,“我必須要學好漢字,因為大約于2世紀開始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現在很多懂佛經的人將漢字佛經翻譯成越南現代拉丁文,并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才能印成拉丁文越語佛經。但如果我不懂漢字,就很難讀懂佛經原本,也就很難弄懂佛教的真正含義,從而很難使自己提升?!?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名佛子正在李太后依蘭德殿中禱念祈福。李太后排位之上方橫匾:母儀天下。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圖中是在大楊寺主持的辦公修行室,橫匾和對聯均用漢字書寫。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大楊寺主持的辦公修行室的墻面上懸掛著金色大字“心”。佛子阿恒說,“師傅之所以將漢字的‘心’掛在自己的辦公室,其寓意非常高深”。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尼姑釋慧慈正在和一名在寺中修行的蓄發佛子核對寺中用于日常佛事的財物清單。辦公室中配備座機電話、電腦,尼姑、和尚均有手機。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清晨,釋女慧慈說本寺主持釋清芳師傅邀請筆者在本寺與主持一起吃午飯。臨近中午,由于釋清芳師傅在永福省三島山云山寺講授佛法,正在返回寺廟途中,不能在中午趕回來,遂委派本寺副主持釋明海師傅相陪。據釋女慧慈說,寺廟的主持和副主持的中文水平都很高,能看懂中文佛經和碑文匾牌。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中的佛子正在廚房準備素什錦齋飯。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釋明海師傅看上去很年輕,據說已經在寺廟修行18年了。經釋女慧慈引薦,筆者便與釋明海師傅聊了起來。得知筆者是中國日報的記者,釋明海師傅半開玩笑地說,“是不是來寺廟搜集情報的?”

    在釋明海師傅要求下,筆者隨即出示了記者證并說,“我搜集的不是情報,主要是想請教一下在越南寺廟中漢字在現代越南人以及來越南的游客了解越南傳統文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

    釋明海師傅說,“由于漢字博大精深,以及翻譯者學識的局限性,10個人翻譯一部漢字佛經,會出現10個不同的越南拉丁文版本。就拿寺廟中的漢字牌匾對聯來說,游客看到漢字,就有歷史的沉淀感,不同的研究人員看到漢字,也會得出各自的理解,如果將這些漢字換成了現代拉丁文越南字,就會失去象形漢字所承載的原本的深刻歷史含義”。

    釋明海師傅最后坦言:“漢字的確仍是越南人乃至來越的游客,甚至專家學者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副主持釋明海,午飯前正在與周邊百姓通過電話聯系佛事。中國日報記者  王健

     

    在品嘗寺廟齋飯期間,筆者發現,不時有周邊的佛子打電話或干脆前來食堂邀請釋明海師傅參加一些佛事活動。交談中,筆者了解到,越南人對寺廟的師傅非常尊重,農村的婚喪嫁娶等大情小事都要邀請寺中師傅前去參加布道或慶賀,就連城市中某家公司開業,也要邀請主持或副主持等前去,以此來討個吉利。

    本來打算吃過午飯后一直等到主持釋清芳師傅回到寺廟之后就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請教釋清芳師傅,但筆者見天色已晚,再加上擔心釋清芳師傅路途勞累,便起身向釋明海師傅以及釋女慧慈告辭。釋明海師傅熱情地將筆者送到寺廟大門,臉上洋溢著友善的微笑。

    漢字仍是了解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楊寺副主持釋明海與中國日報記者臨別前合影存念。圖片由中國日報記者王健提供

     

    晚上回到家里,筆者就接到寺廟主持釋清芳師傅托人轉來的電話問候,并相約改日相聚。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