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向來是失業高即憂,失業率低就喜。如今后半句不適用了。
美國政府7日公布的就業報告很中看:失業率,這把最受注意的經濟健康尺度,已降到5.8%;一年前是7.2%,五年前是10%。很中看,但中不中用?
帳面數字提升 民心繼續負面
選民說,不那么中用。失業率穩定下降,本來應該選民心情好,然後反映于選票,結果不然。4日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大多數選民說他們懷著經濟之憂投票。選舉結果,民眾除了讓共和黨繼續主控國會眾院,也把參院從民主黨手裡拿過來交給共和黨。也就是說,把失業率從10%邊緣拉下來是奧巴馬上任以來的關鍵目標,如今他兌現了政見,他們卻用期中選舉表示不領情。
原因是失業率大降,許多美國人不覺得獲益,一如他們沒有覺得獲益于股市一路上升,或美國經濟已恢復穩定成長。
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策略師曼德爾指出,失業率一路降、股市一路升、經濟穩定復甦只是表面,“表面底下,日子其實不好過”,因此數據正面,而民心繼續負面。
失業率降了 可是薪水沒起色
失業率降到6%以下,勞工薪資上升通??爝^通膨。原因是,求職人數減少,雇主必須加薪來吸引最可用的求職者。
然而如今,失業率5.8%,加上“大衰退”已經過去五年,“失業率降,薪資升”的往例仍不見影子。
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賈斯頓說,民眾重視的不是官方統計數字,“他們心懸他們的生活水準,而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水準已經下降”。
今年,雇主增加了二百多萬員工,單單10月就增雇21萬4000人,但幅度有意義的加薪寥寥可數。
以10月為例,勞工平均時薪是20.7美元,只比過去12個月增加2.2%。
汽車、鋼鐵廠工人的時薪,經過通膨調整,比2009年10月少1美元。服務業,從經理到臨時工,時薪降80美分,營建工人時薪降59美分。
蕓蕓眾生靠薪資度日,這是最真實的感受。薪資不升,一切好看的數字都是表面。
事實上,若考慮到通脹因素,就物質生活而言,占美國人口95%以上中下階層百姓的實際收入,已經20多年沒有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