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央行宣布大幅降息,將人民幣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到1.2倍;并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做了相應調整,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也作了適當簡并。
?
降息消息一出,市場一下興奮了,商品貨幣集體走高。的確經濟增長不斷放緩的中國經濟目前實在太需要點刺激了,以歷史經驗來看,降息是央行能采取的最直接應對手段。連續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近年正越來越放緩,政府已將GDP年增幅下調至7.5%,而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哪怕這種增幅都是不太現實的。與此同時,中國不少大城市的房價接連下跌,讓本已萎靡的中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降息的措施不僅可抵消部分損失,刺激資金入場,而且至少可以防止暴跌。
?
但很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興奮的市場同時也被愚弄了,因為這項減息看起來并不是“強制執行的”(defacto),央行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至2.75%的同時又上浮區間上限,這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暗示,也即愿意的話商業銀行可以繼續使用3.3%的利率,這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利率的上限,因企業債務掙扎的銀行當然會更喜歡這個數字。所以法國興業銀行負責人認為,“這種措施實際上對增長減速沒什么效果,除了可以阻止硬著陸”。
?
但就算它能阻止中國經濟的硬著陸,卻并不能阻止它快速下滑,很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央行此舉不過是對增長放緩超過預想的一種“頭痛醫痛”的低級反應。11月中國加工業PMI指數降到六個月以來最低的50,這是一個很神奇的臨界數字,因為任何低于50 的PMI都意味著加工業的萎縮;而另一個讓中國經濟不看好的數字來自澳門博彩,專家估計11月的下降程度在18%到21%之間,這種嚴峻的形勢需要的實際上是更有力的應對措施,而不是目前這種象征性的減息,對中國來說目前唯一有效的措施是對企業做大刀闊斧的深層改革,表淺性的注入推動遠遠不夠,就是更大幅度的降息也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
市場被愚弄的惡果需要時間才能顯現,也許到那時中國經濟也失去了及時糾正的寶貴時機,國際經濟學家MichaelPettis就一再強調這可能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高度風險,考慮到在全球所占的比例,中國經濟發展停滯或崩潰給全球帶來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