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康國平  >>  正文
    移動互聯網時代,請盡量遠離手機
    康國平
    2014年12月09日

    有一天,我上班太忙,以至于一天都沒打開手機一次。那天,恰好微信服務遭遇故障,有部分微信用戶無法登錄或無法發送消息。我有一位朋友大概以為她的微信帳號被盜了,就給我發了一條短信,通知我如果有什么人通過她的微信向她借錢聯絡之類的不要相信。我也沒上微信,所以晚上收到消息后,不知道是微信的故障,就回復說我會注意的。等晚上上了微信后,才發現朋友圈很多人在說微信暫停服務這個事情。多數人在微信遭遇登錄故障時,自然而然想到微信的服務應該24小時無故障,有故障的只能是自己的帳戶,甚至是自己的無線網絡或移動網絡。這也是有品牌網絡服務給人帶來的習慣性思維。

    這么看來,一整天沒用手機,其實也沒丟失什么。如果說有所錯過,也就是錯過了一場虛驚。雖然,手機已然成為多數人的器官,不可分離。但現在的時髦是,你敢一周不上社交媒體,一天不開機不接打電話,或者更極端,你敢鼓動你身邊的朋友或社交網站上的朋友,和你一起來實施遠離手機的活動么?

    手機和我們身體的關系越來越近,以致成為一個器官的最明確的一張照片,要算2013年人們迎接教皇當選時,那張點亮的手機屏幕像夜空星星的照片。羅馬的廣場變成了智能手機屏幕的海洋,人們用智能手機拍照,發送給不在現場的朋友分享。隨時隨地,卻又時時刻刻。丟掉手機一天,也許對很多人來說,就跟丟掉魂一樣難受。

    教皇面對年輕人沉迷手機的情況,也曾告誡他們,盡量少用手機,和互聯網,以免被一些無用的事情浪費自己的時間。他還建議,手機等本應該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但現在手機把人們的注意力給轉移走了。是啊,在機場、地鐵和公共場合,特別是中國的這些地方,人人都在玩手機,已經看不到更多人在閱讀傳統圖書。在家庭看電視,甚至電影院,戲劇廳,餐廳甚至一些人的婚禮和葬禮,人們都在發微博發微信。最要命的是,在一些論壇和研討會上,或者教室課堂上,人們一樣低頭看手機。自拍類社交網站的流行,一次活動上,不管是觀眾,還是主持人甚至老得不用手機的傳統人物,都被拉到了一個自拍神器前,作出各種并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表情,現場發帶tag的社交消息,供全世界的人去轉發,去評論。

    這種吃飯時把手機摞起來,誰先動手機誰買單很流行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論男女老幼,不論有錢沒錢,人們都太沉迷于手機。這一現象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很多人于是在聚會時發明了一種新玩法,把手機堆放在一起,誰第一個忍不住拿起手機,誰就負責買單。這樣似乎能讓某些人在飯桌前,得到片刻的安寧,但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會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手機。同樣,更多人除了自拍,還喜歡拍菜。以至于有老外笑話中國人,你們的手機可以檢查菜品質量和安全么?但實際上,手機拍菜絕非中國人的愛好,全世界人民都喜歡。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在線隨處分享的精神,讓手機更是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有Wifi焦慮癥,沒有wifi就感覺天要塌下來一般。去到餐館咖啡廳,首先問的是WiFi密碼。市場上的各種Wifi萬能鑰匙等免費Wifi的APP,也頗得人們的喜歡。還有一些人有手機電池容量焦慮癥。2000豪安的電池嫌不夠,身上必得帶一個1萬豪安的移動電池,方心中踏實。手機掉到40%的電量就緊張,生怕電池馬上耗掉,手機不能用。人們在上網和關機的焦慮中,讀過一天又一天,完全失去了很多應有的樂趣。

    我們出門摸兜,要確保手機錢包和鑰匙帶上了才敢出門,這無形中把自己捆綁住了,同時碎片化了自己的私人時間,更破壞了與家人親密相處的感覺。比如你也許正跟家人用餐,突然某個莫名的垃圾電話進來,或者老板和同事的電話進來安排一個你并不想立即去做的事情。至于那些要求員工24小時開機的老板,簡直是可惡,但這樣可惡的老板很多很多。一些老板自己在開會和演講時總會要求聽眾或員工關閉手機或調成振動,但一旦自己的員工遠離了自己的視線,又總希望能一鍵呼叫到員工,這樣的矛盾,很難調和。

    如果你嘗試過一個周末不用手機,你就會發現,一天不開手機,甚至在工作日壓根就不開手機,也沒啥了不起。我的曾經的一個手機號碼,用了十多年,2年前突然換了一個新號碼,很多人打我那個電話還能打通,但多數情況下我不能及時回復,2年來,錯過了很多人的電話,但也沒影響什么大事情。

    其實,誰也沒那么忙,誰也不是離不開手機,就看你如何選擇。

    Keenkang


    關于不帶手機的報道有很多,可參考下面三篇文章:
    也是本文的圖片來源
    http://cn.tmagazine.com/living/20141017/t17document/
    http://cn.tmagazine.com/living/20131011/t11phone/
    http://cn.nytimes.com/technology/20130905/c05disrupt/

    【責任編輯:管理員】
    IT評論人,移動互聯網觀察。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