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周黎明  >>  正文
    電影翻拍大獲成功 革命歷史題材重獲青睞
    周黎明
    2015年02月03日

    插圖:王曉瑩

    在徐克的新電影年底上映之前,我,正像其他的評論者一樣,預期這會是一場慘敗。一個在隨心所欲的資本主義制度下長大的電影制片人怎么可能成功駕馭一部“革命”作品?一定會有激烈的價值觀沖突,我想。

    驚喜,驚喜!沒想到《智取威虎山》竟然大獲成功,不僅票房收入高達八億多元人民幣,口碑也相當不錯。這個香港導演完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他將一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遺物賦予了新的意義。

    要想明白徐所做的意義,需要對大約40年前中國的文化生活有穩固的了解。說白了,那時候沒有像現在一樣大多數人所見到的文化。幾乎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被流放或者發配到勞改營里勞動。全國人民能觀看到的只有十幾個節目,它們被拍成影片在全國各地反復放映。

    人 們對于所謂的“八個樣板戲”有不少誤解。首先,它們并不是產生于文革時期,大多數作品在1966年之前都已經基本成型了。江青(毛澤東的夫人)精心挑選了 它們,并基本上擔任了制片人甚或是導演,在作品蛻變為人們后來集體觀看到的版本的過程中,她對表演的每個細節都做了明確的指導。甚至毛澤東本人也參與了對 《沙家浜》結局的修改——用對敵人的直接攻擊取代了計謀。演員陣容也大變,因為著名的表演者在當時都成了被批斗的對象,不得不倉促地重新選一批年輕演員。

    不 用說,只有當這八個節目被拍成電影——有的不止被拍了一次——它們才有可能被全國人民都看到。地方的表演團隊改編這些作品時,往往會模仿熒幕上的每一個動 作,然后在舞臺上演出。由于這些作品是被允許公開放映的十幾個電影中的主要節目,被放映了無數次,大部分群眾甚至記住了每一句臺詞。

    第二, “八個樣板戲”并不都是京劇。有兩個是芭蕾舞?。骸栋酌泛汀都t色娘子軍》。因為不需要翻譯,它們經常用于向外賓表演?!鞍藗€樣板戲”也不是一樣地受歡 迎?!镀嬉u白虎團》,這部講述朝鮮戰爭中打擊美軍的京劇,在群眾中反響過低,以至于從后一批樣板戲中脫穎而出的《杜鵑山》往往被認為是最初的八劇之一。

    第 三,文化大革命之后,這些作品從來沒有被正式禁止過。在遭受長達十年極其有限的娛樂禁錮后(甚至是“娛樂”這個詞在當時都會讓人看不慣,而在政治上更正確 的另一個詞“宣傳”是首選),人們已經非常厭煩這些作品了,轉而大量享受突然之間遍地都是的音樂。但十年后,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些人開始懷念起那 些被遺忘的樣本劇。熟悉的調子和戲劇場面重新出現,緊接著便有了完整版的表演。但是只有那些描述1949年之前事跡的故事重返舞臺,因為其余的作品主題違 背了現有的政府政策,如有的京劇會傳達出企業家是民眾公敵之類的信息。

    自此以后,關于樣板戲性質的爭論也開始斷斷續續地爆發。一些人認為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傳達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極端和它的意識形態。另一些人則認為樣板戲是整整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此外,我們也不應該把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江青,許多頂尖的藝術家們也貢獻了他們的創造力。

    江青會挑選一些電影制片人,將他們從拘留中釋放出來,并向他們展示好萊塢制作的電影——在那個時候,只有少數高層領導有這樣的機會。他們被要求學習好萊塢的電影制作藝術和技巧并應用于拍攝戲劇。這些藝術家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或之后職業發展都很好。

    大 家普遍認為有一個人負責融合了傳統京劇的音樂風格和西方的管弦樂風格。他就是于會泳,一個音樂天才,創造了樣板戲新的、更加豐富和圓潤的音樂風格。但他不 在那些備受江青折磨的藝術家之列。他是一個逢迎江青喜好的政治新秀,后來還得到了文化部部長的職位。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審查中,他自殺身亡,但他對樣板 劇的貢獻將永不會被質疑。

    我從小是看著這些作品長大的,所以我明白人們為什么對樣板戲如此情有獨鐘。對大多人來說,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所聽到 的音樂會在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是糟糕的音樂。樣板戲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壞人不會微笑只會扮鬼臉,英雄不會一直保持罷工時的英勇姿勢走路。 現代觀眾可以把它們當做俗氣的紅色作品來看,因為每一個角色的表演看起來都像是對角色本身夸張滑稽的演繹。

    從藝術角度來說,樣板戲總體上是遵守通俗劇的套路,正邪分明,便于大眾理解。但某些細節的處理有文人戲的高級和精致,比如《沙家浜》里著名的“智斗”三重唱。是的,這個國家許多頂尖人才都在作品的制作上發揮了才能,但是他們卻并不允許自由發揮。我認為藝術應該是自由的,因此對我而言,在束縛下創造出來的藝術代表不了這些藝術家的最好水平。

    我 不認為那些對樣板劇有美好依戀的人等同于那些想恢復或重溫文化大革命的人。前者是那些在60或70多歲時發現自己無法從后來的音樂中找到共鳴的人,而后者 大多數是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年輕人,他們想發泄自己對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現象的不滿。樣板戲屬于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作為一種特殊時代的產物,它值得被 研究而不是被盲目崇拜。

    香港導演徐克所采用的是第三種方法。他改編了“八個樣板戲”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劇《智取威虎山》,或者更準確地說, 他改編了這個戲的原著小說,把它制作成了好萊塢風格的動作片。這個所謂的類型片和樣板戲的相似之處很明顯:都是通過非黑即白的方式刻畫人物,但這個電影更 迎合現代人的口味,主要是因為主角楊子榮,現在是一個有著無比聰明的頭腦和不顧一切的勇氣的孤膽英雄。

    電影的一些評論者說,昔日在樣板戲中 成為不折不扣惡棍的歷史人物,現在在這部故事片中變得實際上沒有那么壞。他抗擊日本侵略者,對無辜百姓的性命也并不是那么的毫不在乎。對我來說,這些評論 是無關緊要的。這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虛構性的電影,作為后者沒有必要去揭露傳說中的事實。徐必須塑造出一個十分不道德的家伙這樣才能證明對他發動襲擊 的正義性。雖然電影對強盜首領的刻畫依然顯得非黑即白,但是這要比樣板劇中的刻畫吸引人多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徐用好萊塢的方式代替了舊有的手法,并選取故事中有用的東西加以發揮,還改進了吸引年輕一代觀眾的敘事元素。他并不是第一個采用這種技巧的中國導演。但是隨著他的成功,會有更多的人為了純粹的娛樂目的來挖掘這些舊有的意識形態故事。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專欄作家,雙語作家、文化評論人、影評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