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新經學  >>  正文
    鄧肯·魏爾登:全球化真的放緩了嗎?
    新經學
    2015年03月03日

    170201olewrerqecwowceq

    宏觀經濟的巨變正悄然發生,有些可能多年后才會顯現出來。

    我們可能沒有完全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二戰后全球經濟發生結構性大轉變的時代。

    由于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動力出現逆轉,世界經濟的融合可能會正在減少。

    本周,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the Dutch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發布了對世界貿易的最新評估。

    該機構采用的廣為接受的評估方法顯示,2014年的世界貿易額增長了3.3% ,與2013年的2.7% 和2012年的2.1%相比有所提高,但仍遠低于5%的長期平均增長率。

    世界貿易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2008年增長強勁。2008年的全球經濟衰退導致世界貿易崩潰。

    2010年和2011年全球經濟復蘇,國際貿易也強勁反彈,但之后的貿易增長一直疲軟。

    經濟危機前,全球貿易的增速普遍高于全球GDP的增速,因此,作為全球產出一部分的貿易也增長。

    經濟衰退后,全球貿易一直處于疲軟狀態,增速不及全球經濟增長。因此,作為全球GDP一部分的貿易一直下跌。

    換言之,從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世界經濟的融合程度下降,而作為全球產出的一部分,商品和服務的跨國貿易日漸減少。

    能源價格下降

    有理由認為,貿易的疲軟可能比信貸危機的即時后果更能反映一些長期的因素。

    本周《牛津經濟學》上的一份報告對貿易增長會恢復持樂觀態度,但也指出了導致近期貿易疲軟的結構性原因,這些因素可能會長期存在。

    第一個因素是“企業回流”的過程,也就是將之前外包到國外的制造業搬回國內。

    頁巖油革命帶來的更廉價的能源成本已成為美國企業回流的一個重大因素,但也成為發達經濟體的一個更廣泛的趨勢。

    這與全球商品貿易的疲軟有關,但金融危機后,全球服務的貿易也疲軟。

    原因之一可能是銀行從海外業務中撤離。

    170202q1ozon3d300wus00

    銀行在減少海外業務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宣布從25個國家中撤出。由于更嚴格的規定和資本保護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更多地致力于本國市場。這減慢了全球服務貿易的增長。

    文章最后提出了貿易自由化的缺失。這并不是說貿易保護主義(利用關稅或配額來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公司)抬頭,而是說貿易如果沒有更多的監,會慢慢地變得更自由。

    據估計,貿易協議和條約為1994年到2007年全球貿易的增長貢獻了20%。因此,沒有新的協議的刺激,世界貿易會減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該報告認為,甚至在2008年前全球貿易就有減速的跡象,原因是“全球供應鏈的擴張速度放緩?!?

    那么,如果全球經濟真的變得少全球化,會意味著什么呢?

    金融穩定

    對于像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來說,傳統的回答是更開放的經濟意味著對某些工作的破壞,但是,通過進口更便宜的商品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國家福利。

    如果日益深化的全球化時代真的結束了,發展中國家有可能面臨嚴重的后果。

    靠出口拉動增長是許多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世界貿易的放緩會給這些國家帶來嚴重的后果。

    與直覺相反,全球化水平低的經濟可能對金融穩定有積極作用。

    2011年,時任英國央行行長的默文?金恩(Mervyn King)在一次演講中稱,“全球的不平衡”是累積造成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

    170202eo3w37d72oow3xfp

    他指出,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早期,在布雷頓森林協定時代——各國固定匯率,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全球增長強勁且較之前和之后都少波動,銀行和金融危機也更罕見。

    關于更宏大的話題,我強力推薦丹尼?羅德里克教授的那次講話。

    更為疲軟的全球貿易流動不太可能導致不平衡,而不平衡會危及金融穩定。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

    我由此產生兩個想法。

    第一,過快或過慢的全球貿易增長都必然是不可取的。

    快速增長的全球貿易有代價也有收益,全球貿易消減有代價。

    從本質上講,宏觀經濟學就是關于各種權衡。但在考慮全球化自身的發展步伐這一類問題時,我們不清楚誰(如果有人的話)在考慮其中的各種權衡。

    我們可能會偶然地用取其次解決方案——一個全球化程度低于理想狀態的世界,或一個全球化程度高于理想狀態的世界。

    各國經濟政策機構之間缺乏政策協調使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

    第二,多年后,我們的政治學會認為全球化加劇是必然的事情。

    那些時不時主張放慢全球化步伐的人,頗有說“地球停止轉動,我要下車”之嫌。

    世界可能不會停止轉動,但很可能對轉得慢些。

    譯者:瓊瓊老師

    【責任編輯:管理員】
    探問全球經濟新問題,思考新辦法。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