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報告已經吹響了互聯網喚醒Offline社會的號角。報告指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并且已經提及了未來的有關計劃、方向和策略。報告明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標志著中國Offline社會已經蘇醒。在2014年政府報告中,互聯網的重要性和基礎性明顯提升。這既表達了政府對互聯網的理解加深,也表明了互聯網在政府心目中已經升級為國家級主導產業。
正如張笑容提出,互聯網+的一大重要意義,在于可以先“網”可以帶動后“網”。國家要發展互聯網,必然離不開網絡巨頭,互聯網行業代表與政府心有靈犀,他們提出的議案與政府報告中的內容遙相呼應:騰訊公司要做互聯網+,通過移動互聯網連接民生與公共服務;百度公司提出構建中國大腦,將人工智能技術升格為國家戰略;小米公司提出智能家居國家標準,則會推動家庭互聯網市場的迅速升溫。這些提案分別代表著相關公司的戰略方向,有助于政府報告的貫徹落實。
除了心有靈犀,還就有一個意思現象:李馬雷三人高度“言行一致”,雖說是代表提案,實際卻是三家公司正在動手發展的新業務。雖說這些提案有主有次(與既定戰略關系密切為主,反之為次),有實有虛(付諸實施后能夠帶來明顯效益為實,反之為虛),但是,一旦提案成功,會對自身產生難以估量的積極影響。事實上,即使提案不成功,也不影響該公司的未來的預期收益,因為提案內涉及的相關業務業已在相關公司里進行了部署,會沿著既定的戰略規劃,逐步實現喚醒offline社會的目的。
“互聯網 +”無疑是給業界打了一針興奮劑。騰訊動作飛快。昨天,微信發布了行業解決方案,說明騰訊的連接器一說真實不虛。微信行業解決方案,涉及線下的11個,涉及線上的為1個,合計12個行業,統統運行于微信平臺。(今后是否還會有Q版方案?成了一個懸念。但看馬化騰提案,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盎ヂ摼W+”若成為國家戰略,那么推動“移動互聯+民生應用”改造各個行業,推動智慧民生發展,都會變成微信上的各種功能(其實騰訊早就有所布局了)。
李彥宏的兩項提案橫跨“民生”和“科技”的凸顯了自身技術能力。前者是網絡掛號,彰顯了百度 O2O發展戰略,后者是中國大腦,凸顯了百度的核心戰略優勢。中國大腦,將百度大腦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通過開放式協同創新和資源開放共享,吸引相關各方的廣泛參與,推動傳統產業和社會服務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會加速百度的成長。
雷軍提案中國家戰略與國家標準暴露了小米的野望。雷軍做了兩份提案,一份是“把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另一份是智能家居國家標準。在第一份提案中,雷軍凸顯了喚醒offline社會的強烈意愿,建議政府更好地把握互聯網的時代機遇,用互聯網來更快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第二份提案則進一步強化了這個意愿。建議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準,激發智能家居的爆發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轉型,促進互聯網跨界融合,帶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
互聯網的風往哪里吹?
在互聯網+這場頂層大風的召喚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后相當一段時期,圍繞喚醒另一半Offline社會,各地各級政府,各種“互聯網 +”行動計劃會大量涌現。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熱情將得到極大釋放,互聯網發展的公共環境也會得到改善。
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涌現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這些先“網”者可以帶動后“網”者。當前的企業已經被劃分成三種:互聯網公司、互聯網+的公司和互聯網-的公司,純互聯網公司的日子已經不如以前好過了,網絡巨頭們開始與線下業務結合變成互聯網+的公司,而那些遲遲不能擁抱網絡的企業,早晚要被互聯網所減掉,比如舊媒體、舊分銷渠道,舊的制造業等等。
由此來看,創新的焦點,將集中于互聯網與三大產業融合交集領域,在這個交集領域中,互聯網企業落地,傳統企業入云,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的增長點。
國家要發展互聯網,必然離不開網絡巨頭和行業龍頭企業,他們會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因此,以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在未來的“互聯網+”大潮的發展中受益,并得到進一步成長。此外,還有更大的一波浪潮將來自于那些有意愿入網,但尚未真正融入互聯網的產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 +行動計劃”意味著中國政府按下了一個開關,中國從后工業經濟時代轉入到online時代的引擎已經發動,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互聯網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因此,我們所有的企業面臨從信息化到網絡化的遷移 ---產業互聯網時代將由此全面啟動,我們需要做好從 Offline社會全面進入Online社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