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系統地闡述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戰略。這一戰略構想的提出將對亞非歐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都將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將進一步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耙粠б宦贰币殉蔀榻衲辍皟蓵钡牧餍性~,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出現,外交部長王毅在3月8日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也將“一帶一路”作為今年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梢哉f,“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經濟外交的重要平臺,也是新一輪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陸上絲路是以西安為起點,向北經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和霍爾果斯,穿過哈薩克阿拉木圖、吉爾吉斯比爾凱克、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塔吉克杜尚別,經伊朗德黑蘭、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和俄羅斯莫斯科,到達德國杜伊斯堡和荷蘭鹿特丹。海上絲路是以中國東南沿海多地,如泉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重要港口城市,往南經越南河內‘連接馬來西亞吉隆坡、印尼雅加達,穿過馬六甲海峽再連接印度加爾各答、斯里蘭卡科倫坡,通向肯尼亞內羅畢,再穿過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經希臘雅典抵達意大利威尼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為沿線國家探尋區域一體化和區域治理新機制繪制了新藍圖,符合各國和地區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一、“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的“百年工程”
“一帶一路”是時代的要求,對于這個時代最主流的要求就是持續發展,和平崛起,這一宏偉構想可以被稱為中國外交的“百年工程”。用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的話概括,“一帶一路”是一個以運輸通道為紐帶,以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多元化合作機制為特征,以打造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新型區域合作安排。在許多專家學者看來,“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未來踐行大國外交的重要抓手,是新時期我國經濟外交的重要平臺,即通過給予沿線鄰近各國經濟恩惠,構筑友好關系的戰略,從根本上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外交戰略布局,其意義深遠和重大
中國的未來外交要把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的周邊外交緊密結合,通過經濟外交加強緊密聯系,結成“命運共同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共贏,以掌握中國外交的主動權。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呼應參與和主動對接這一合作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投資銀行籌建取得重大進展,絲綢之路基金已經設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正在加速,自貿談判多點開花??梢哉f,“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是中國在新時期,即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后半期,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的客觀需要,這不僅維系中國未來發展的成敗,同樣攸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前景?!耙粠б宦贰睉鹇酝七M過程中,也將直面美歐日的競爭,我們要直面大國競爭,理性看待與傳統強國的關系,學習和借鑒美歐日的適用經驗和方法,以競爭促進自身戰略完善,以合作求多方共贏,在競爭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優勢和影響,為世界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
二、“一帶一路”是中國新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平臺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一個突破性、全局性的長期戰略,是打造中國與相關各國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構想??梢哉f是“一帶一路”戰略不光是以東方的智慧求解中國發展難題,以擴大開放的視野,向“一帶一路”沿線的眾多發展中國家開放,從而形成全方位的主動對外開放格局。同時,“一帶一路”戰略所秉持的區域經濟合作理念,體現了開放包容、靈活務實的東方智慧,它是我國未來開放的大戰略,因為“一帶一路”包括65個國家,44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它整個的外貿、外資的流入,預計每年增長分別是13.9%和6.5%,比全世界平均增長都快很多??梢灶A計未來的10年里,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整個出口將會占世界的1/3,真正成為全球增長的第三級。
?? 提出發展“一帶一路”也是全球范圍內對新增長動力的需求。當前全球性產能過剩加劇、國際分工重組、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重購,需要開拓新的市場和新的增長動力,都在呼喚中國做出重大的新舉措。特別是產能過剩是全球各國都面臨的大問題,其實中國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最近出現的石油及大宗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都與全球性的生產過剩有很大關系。特別是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都是遠高于正在談判中的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并且將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被排除在外,如無應對措施,可能會造成這些國家的地緣經濟困局,迫切需要第三極來加以平衡,而被排除在TPP、TTIP談判之外的國家,大部分恰恰就是在這“一帶一路”上。
從國際宏觀環境變化和國內的經濟需求來看,在新時期我們也需要一個新的開放戰略,這個新戰略可以用“一帶一路”來概括。中國以“引進來”為主的模式實行了三十多年,隨著我國比較優勢逐漸減少,這種經濟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戰。實際上,我國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成為凈投資國,已經變成世界上第三對外投資國了。我們要以“一帶一路”戰略來統籌改革開放的全新戰略,這也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龍頭”?!耙粠б宦贰睉鹇缘闹攸c是基礎設施建設,但通過“一帶一路”可謂一石多鳥,從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有:一是可以轉變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二是通過加大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化解我國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問題;三是通過“一帶”陸上交通基礎網建設,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四是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確保我國石油運輸安全。
三、“一帶一路”戰略與“馬歇爾計劃”的本質區別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無論是對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還是對全球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都將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將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有人將“一帶一路”稱之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不僅有違客觀實際,也將危害該戰略的實施及其效果,必須加以區別?!榜R歇爾計劃”因由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將軍首先提出而成名,其官方名稱是“歐洲復興計劃”。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在1948年4月至1951年底執行期間,美國為戰后的西歐國家提供了包括金融、食品、技術、設備、原材料等多種形式、合計13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既消化了自身的過剩產能,開拓了新的巨大市場,還鎖定了歐洲的后續采購方向,這對幫助西歐國家迅速重建并恢復經濟、刺激出口、確立美元的全球性國際貨幣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 “一帶一路”戰略與“馬歇爾計劃”是有著本質的根本區別:一是實施的背景和對象國不同。二戰結束后,大發戰爭橫財的美國急需從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經濟轉型,由此應運而生的馬歇爾計劃就是要幫助西歐發達國家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同時緩解美國產能過剩問題,目的是實現美國的經濟持續繁榮和對外經濟擴張?!耙粠б宦贰睉鹇蕴岢龅谋尘笆?,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需要梯度轉移,加之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具備了通過海外投資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條件?!耙粠б宦贰睉鹇酝顿Y對象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包括亞洲、非洲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比馬歇爾計劃涵蓋的國家和地區更多,范圍更廣;二是參與方的角色和地位不同。馬歇爾計劃以美國為主導,由美國單獨出資或輸出產能,對歐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對等的關系上,受援國處于接受與附屬地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被排除在外。這保障了馬歇爾計劃的執行效果和主導國的利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出資開展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歡迎任何國家加入,包括與中國有島嶼爭端的菲律賓等國家。由于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非常多,增加了合作與協調的難度,也將帶來一定的風險;三是最終目的不同。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不僅具有經濟目的,更具有政治目的。美國為了獲得世界霸主地位,在冷戰中與東歐和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相抗衡,迫切需要西歐這一盟友。因此,馬歇爾計劃名義上是幫助歐洲重建經濟,但其戰略指向很明確,那就是要將西歐納入美國的全球經濟體系,使之成為其在歐洲的主要附庸,以鞏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正如馬歇爾所說,該計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供一個自由制度得以存在的政治社會環境”。古代絲綢之路是中國與歐、亞、非各國友誼的見證,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戰略,目的在于續寫古代絲綢之路的新篇章,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繼承當年絲綢之路的美好愿景,加速與各國經貿往來,最終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決不能把“一帶一路”戰略與“馬歇爾計劃”相等同,并堅決反駁那些中國試圖趁機向全球擴張、爭奪話語權、控制那些亟待完善基建又缺乏資金的小國和貧窮國家等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