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楊應森  >>  正文
    楊應森:來了,就是深圳人
    楊應森
    2015年03月26日

    去年仲春,因工作需要,我被總社派往深圳工作。

    深圳人初次相識,往往首先都會相互問上一句:“老家哪里?”

    深圳

    初到深圳,第一個接待我的人: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也這樣問我。

    深圳人來自“五湖四?!?。1979年建市時、這座城市不過33.5萬人口;而官方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經突破1000萬。

    “歡迎您,來了,就是深圳人”,王京生部長接著熱情地又對我說。這讓我倍感到話語的親切和溫曖外,更感受到這座年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魅力所在。這也讓我想起了深圳街頭聳立的那些大幅公益廣告牌,廣告詞就是這句“來了,就是深圳人”。

    2009年8月,深圳人推選出了20種引以為豪的公共文明行為,并用“來了,就是深圳人”對入選的“多元包容”進行了通俗的解說;2010年底,“來了,就是深圳人”又被評選為深圳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觀念。

    盡管在廣東,但深圳沒有方言、沒有“粵語優先”,哪怕普通話南腔北調、在這里暢行無阻;在深圳,粵菜不是“一味獨霸”,川菜、湘菜、淮揚菜、東北菜滿城飄香;粵劇也不是“一曲獨唱”,京劇、昆曲、豫劇、黃梅戲每周都會“戲聚星期六”。

    3月25日晚,第四屆“深圳戲劇節”拉開了帷幕,同臺爭艷的就是京劇《惜?姣》、昆曲《紅樓夢》和粵劇《雷雨》。

    1983年從部隊轉業到深圳的潮陽人吳開松自稱“老深圳”。這位深圳潮汕商會的首任會長覺得,正是深圳的包容,讓他“從心里把自己看作深圳人”。

    吳開松說,深圳的開放和包容,帶來了深圳人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這種尊重和理解就表現在寬容,寬容他人的失敗、也寬容他人的選擇”。

    吳開松的老鄉馬化騰,曾因缺錢、打算賣掉“養不起”的兩只小“企鵝”。深圳人沒有嘲弄這位“囊中羞澀”的創新者,而是利用高交會、幫助他打造出龐大的“企鵝帝國”;近日人們熱議的中國女首富周群飛,在深圳打工起家、羽翼漸豐后回湖南老家自立門戶,叫板對陣的就是當年的深圳老東家。深圳人也沒有怨怒這位背師者,反而認為“正是深圳的創新基因造就了周群飛”。

    一位資深媒體人認為,深圳人的寬容來自自信,“嘲弄失意者、怨怒背師者只能表明自己的軟弱,包容和寬容才是力量之源”。

    深圳人自信、也自律。

    在深圳,扎堆過馬路、隨意插隊、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等“中國式陋習”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國內許多城市,而義工參與率、公交車讓座率、義務獻血率、人體器官捐獻率卻在國內城市名列前茅。

    一位在123路公交車給老人讓座的小伙子告訴我,他來深圳才一個月,“既然來了、就得講深圳的規矩”。

    “來了,就是深圳人”,對人包容、寬容,對己自信、自律,這就是深圳人的特質、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楊應森,中國日報駐深圳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