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從中巴特殊友好關系,看中國對新型國際關系的建構和貢獻
    陳新光
    2015年04月26日

    2015年4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年度出訪的第一站,選定對巴基斯坦的訪問并取得了圓滿成功,特別是21日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的的題為《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的重要演講,對巴基斯坦和整個國際社會都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習主席用家常式的親和語言說,我年輕時經常聽到老一輩人講述巴基斯坦的風土人情和中巴友誼的感人故事,早就對巴基斯坦心馳神往。并引用中國前駐巴基斯坦大使、也是習主席的老領導耿飚先生曾經說過的話,佐證“中巴傳統友誼必然像喀喇昆侖公路一樣越走越寬廣?!绷曋飨闹匾葜v一下拉近了和與會各黨派代表的距離,演講期間,各黨派代表用50多次拍擊桌子的聲音和鼓掌這種巴基斯坦獨特的方式表示認同和贊成。

    國事訪問碩果,攜手打造命運共同體的典范

    習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的的題為《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的重要演講,構建和充實了中巴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提出了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發揮示范作用的五點建議:守望相助,深化戰略合作;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心心相印,堅持世代友好;風雨同舟,共對安全挑戰;中巴要永擔責任,加強國際協作。習主席在巴基斯坦的28個小時、18場活動,高效和豐富,訪問期間雙方簽署合作文件51項,涉及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和金融等多個領域。中巴雙邊貿易額目前已突破150億美元,雙方提出力爭在3年內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億美元,在未來5年內為巴方提供2000個培訓名額,并培訓1000名漢語教師……中巴關系,,堪稱國與國友好相處的典范,在這雙邊關系的定位中,在全球是唯一一個。習主席說,對于巴基斯坦這樣的鐵桿朋友,中國的理解是4個“好”字:“中巴是好朋友、好鄰居、好伙伴、好兄弟”,是“肝膽相照的信義之交,休戚與共的患難之交”。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巴關系提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為未來5到10年搭建了中巴合作戰略框架。習近平對巴基斯坦的成功訪問,特別是在在巴基斯坦議會的重要演講,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各大媒體都相繼進行跟蹤和連續報道,并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概括媒體綜合報道普遍認為,中國秉承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同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周邊國家建立合作共贏關系,這對中國有利,對周邊國家有利,對世界和平繁榮也有利,其中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務實合作讓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相形見絀。

    中巴經濟走廊,“一帶一路”戰略的旗艦工程

    在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巴基斯坦占據重要地位。此次習近平主席對巴基斯坦的成功國事訪問,使中巴兩國全方位互利合作走上了快車道,其中的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旗艦工程,而瓜達爾港則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出???,是中巴兩國重點經營的旗艦項目。習主席尤為關注這一走廊的覆蓋面、惠及面,他多次強調:“走廊規劃和布局要兼顧巴基斯坦各地區,讓發展惠及巴基斯坦全體人民,進而惠及本地區各國人民?!卑突固购钯愐蚩偨y也認為“巴中經濟走廊將是本地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巴經濟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公共交通和能源網絡將使瓜達爾港與中國的新疆相連,也意味著中國“一帶一路”的西部起點向外延伸打通了一條重要貿易通道,未來有利于貨物的進出口、中轉,對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具有引領意義。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最為外界關注的瓜達爾深水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的俾路支斯坦省瓜達爾市,東距卡拉奇約460公里,西距巴基斯坦伊朗邊境約120公里,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南臨印度洋的阿拉伯海,鄰近霍爾木茲海峽灣口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宣傳瓜達爾港是中國對印度進行戰略包圍的珍珠鏈。美國智庫認為,瓜達爾港充當了情報站的角色,可以監察美國海軍在波斯灣的活動、印度在阿拉伯海的活動以及將來美印兩國在印度洋的海事合作,中國在瓜達爾港獲得對該港的經營權對美國第五艦隊構成威脅。尤其是戰時,美國等國一旦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將可通過中巴經濟走廊,通過印度洋獲得新的出???,中國希望找到馬六甲海峽以外的替代路線,以便從中東和非洲進口能源。

    早在2002年,中國政府就應時任巴總統穆沙拉夫的請求,為該港口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于2005年就結束了第一期項目工程,建成一個擁有三個2萬噸級泊位的多用途碼頭。2013年2月,中國海外港口控股(巴基斯坦)有限公司從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的手中接過瓜達爾港,獲得該港40年的運營權,目前總投資額為16.2億美元,包括修建瓜達爾港東部連接港口和海岸線的高速公路、瓜達爾港防波堤建設、錨地疏浚工程、自貿區基礎建設、新瓜達爾國際機場等9個早期收獲項目,預計將在3-5年內完成。經過兩年的建設,瓜達爾港現已具備運營能力,連接卡拉奇的陸路也已打通,很快將正式投入運營。目前,瓜達爾港在加強周邊的配套設施建設,積極進行巴基斯坦的第一個自貿區(面積9.23平方公里)的規劃并由中方負責自貿區的建設和開發及招商引資。中巴雙方在共同建設國際化商業港口的同時,重視當地的民生工程,其中發電廠,包括瓜達爾的LNG(液化氣),以及飲水廠、漁業加工廠、醫院和學校等建設,都是列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項目,已經陸續開工。瓜達爾港口是巴基斯坦的未來,是巴經濟繁榮,實現發展夢想的關鍵所在。今后的瓜達爾港不僅能夠滿足中巴兩國的貿易需要,還將服務于南亞、中亞和中東地區,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商業港口和地區商業中心。

    包括瓜達爾港在內的中巴經濟走廊建成后,將對促進南亞地區經濟一體化所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南亞地處“一帶一路”海陸交匯處,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也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點地區。中巴經濟走廊、中巴“1+4”合作布局、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和南亞地區國家的深化合作,必將發揮帶動整個亞洲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作用。

    抓住國際力量格局轉型的機遇,建設命運共同體

    縱觀目前的國際關系,在未來十年中世界將出現中美兩極化的趨勢,在除了美國之外,當今世界找不到任何一個綜合國力比中國強,所以我們不能繼續用“弱對強”的理念來處理中國外交,而要轉向“大對小"的理念審視中國的外交。通過對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發布的兩份中國外交關系最新權威報告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世界外交所處的國際力量格局正在三個領域經歷重要的轉型,而每一個領域都可能產生新興大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圍繞國際制度塑造與建構的斗爭。第一,西方試圖對更多體現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那部分現存國際制度進行改造。如用保護的責任來替代不干涉內政原則,用人權保護來消解主權平等原則,用環境保護來壓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等。這些改造努力肯定會遭到新興大國的抵制;第二,西方希望改造現有國際制度中對自己原來有利但現在不那么有利的部分。如自由貿易是西方倡導的,但是當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加入自由貿易體制,并發展出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時,西方正在用各種名目回歸貿易和經濟保護主義,這自然會與發展中國家發生制度和規范沖突;第三,試圖延續現有國際體制中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不利的那些部分。西方國家對當前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掌控有其歷史根源,但在經濟權力更加均衡化的今天,用抵制和拖延的手法阻止這些組織進行必要的改革,將嚴重影響這些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比如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洲投資銀行,美國等國進行阻擾,延緩國際金融制度的改革。

    2013年,習主席提出:“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對萬隆精神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國從堅持不結盟政策向建設命運共同體轉變,事實上向世界表達了要轉向結伴不結盟的主張。作為一個國際安全體系中具有系統穩定性意義的大國,中國的選擇對天平的倒向具有重大影響,中國是世界上最先走出冷戰思維的大國,正因為中國不以冷戰思維看世界,中國才抓住國際關系調整的機遇,享受了長期的經濟增長。結伴不結盟實質就是不對抗不沖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結伴不結盟對推進國際安全體系升級具有換代效應。如繳納更多的聯合國會費,向不發達國家提供更多的發展援助和發展經驗,為全球和地區治理貢獻更為有效的治理規范和價值。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個事實是:我們不能把現有的國際制度全部視為西方建構的,新興大國確實參與到了國際制度中去,其中的一些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制度。比如《聯合國憲章》的主權平等原則和不干涉內政原則。再如1955年首屆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在印尼萬隆的成功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就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萬隆精神的基本內涵:發展中國家第一次有了自主性;和平原則成為解決國際問題的重要原則;萬隆會議是南南合作的起點。在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的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習主席就弘揚萬隆精神提出了深化亞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三點倡議,為萬隆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不僅有利于加強亞非合作,還將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引領國際秩序改革,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體系,為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合作謀劃未來。

    同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推動建立新型的國際關系,還必須注重國際主義和進步主義,使中國真正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應該成為中國未來改革國際體系的基本理念。國際主義即中國在追求自己利益和地位的同時,比過去更加關注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以及其他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中國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是要和其他國家的人民有更多和更有效的溝通,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當前中國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和倡導設立亞投行得到世界很多新興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響應就是最好的范例。進步主義則要求中國作為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在國際社會中要發揮引領作用,團結絕大多數國家,推動世界變得更加和平,更加發展,更加公正。在中國與某些大國的競爭有所加劇的今天,中國外交也要有現實政治和權力博弈,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進步主義這個大方向。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