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中上旬,9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陸續公布招生簡章,“高中階段在省級及以上公開發行的相關刊物上發表作品、論文?!苯衲?,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針對文科考生開列了這樣的自主招生條件。隨后的一個多月間,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高三學生在備考之余,開始想方設法發文章,“湊夠”自主招生條件。而幾乎無一例外,“湊條件”都是家長向相關期刊購買版面,費用根據期刊等級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從事這一“職業”的人表示:“家長們并不會在乎這一點錢”。(5月4日《光明日報》)
高校自主招生是拓寬學生、特別是特長生就學渠道的重要舉措,也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內容。居于自主招生的重點目標,自主招生應當重在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考察上,而不應當變成另一種傳統高考。因此,高校在設置自主招生的基本條件或者“加分”時,應更加審慎,注重發揮考官的個人考察能力,避免用一些無效的“客觀條件”造就學術造假。而當一些條件只要出錢就能解決時,對于選拔真正具備潛質的學生入學深造也就失去了意義。在現階段,以“公開發表”作品、論文作為條件,在現階段就是這樣的“鼓勵造假”的規定。
勿庸諱言,當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其他刊物發表文章的買版面問題比較嚴重,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甚至有一些假冒的學術期刊越做越“真”,曾有假冒期刊被查時,連里面的職工都相信自己的刊物是“正規刊物”。產生這樣的“幽默”,正是由于真正的學術期刊的運作“看起來像假的”所致。筆者的郵箱里,幾乎每天都充斥著“正規刊物”們的約稿函,只要交錢,就能按照你的要求“發表”文章。
當發表文章成為一門生意,用是否發表文章作為客觀評價標準,其唯一的意義也就是讓這門“生意”越來越紅火,而學生們還未進入大學校門,就學會了“學術造假”。這還不能簡單地用“誠信”對學生進行指責,有這樣的“生意”存在,憑什么讓學生當“傻子”?
而另一方面,高中階段的學生也并不適合以發表文章、論文作為基本條件。自主招高中文科學生,重點應在其潛質上而不應當把眼光放在“成果”上。從客觀上來說,高中階段學習相當艱苦,時間安排特別緊湊,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有多余時間進行研究或者創作。高考招生政策,無論是國家“大政策”,還是高?!靶≌摺?,都是高考指揮棒。當指揮棒要求“發表論文”時,無論是通過“生意”進行交換,還是自己進行研究,都大大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報道中也提到,北京某中學語文教師就表示,他還沒發現高中階段能以自己本事發表文章的學生,那種學生是“極少數”。也就是說,從學生的現狀來看,也不適合把發表文章作為自招基本條件。
有專家認為,“花錢買版面只是背離良好初衷的異化結果,問題不在高校?!贝_實如此。但是,高校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卻不能只看到“良好初衷”,而對“必然的”“異化結果”視而不見?!盎ㄥX買版面”的結果不是高校的問題,但忽視甚至漠視這一結果就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責任了。
筆者非常欣賞該專家的另一句話:“不能簡單直接去將附加在考生身上的條件作為招生依據,而是要發掘學生與眾不同的特質?!闭沁@種“與眾不同的特質”,才把一個個值得培養的“個體”招入高校。如果不是這樣的特質,讓學生直接參加統一招考,還更加公平合理。因此,高校自主招生,應當更加注重發揮考官的作用,重點進行個體考察,而不是設置統一條件,這才能讓自主招生真正成為統一高考的重要補充,而不是變成規模小一些的另一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