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企盼的“紅五月”還沒有出現,“黑色星期二”倒是不期而至。從本周二至周四,上證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暴跌,幅度高達400點,個股跌幅超過20%的不在少數,牛市風險暴露無遺。筆者以為,即使是置身于牛市行情中,同樣也要把防范市場風險置于首位,否則就有可能為之付出慘重的代價。
發軔于去年7月下旬的牛市行情,目前正步入調整階段,后市如何演繹,時間將會給我們答案。股市從反彈到步入“技術性”牛市,再到真正的牛市,直至邁入“瘋?!彪A段,其實已呈現出清晰的脈絡。從最初的個股普漲,到去年央行降息后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股的大幅上漲,以及今年1月份后個股的全面開花,市場開始變得越來越瘋狂。而隨著股指的節節走高,風險也在慢慢累積。
在調整之前,股市面臨著四大方面的風險。其一是上漲過快的風險,包括個股與大盤指數兩方面。短短九個月的時間內,上證指數就實現翻番,這在此前是絕無僅有的,實際上也見證了市場的狂熱。而漲瘋了的個股更是比比皆是,像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全通教育、暴風科技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二是大量新開戶股民入市的風險。統計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多萬戶。進入4月份以來,周增百萬帳戶已不再是新聞。這些對股市一無所知的投資者的入市,不僅將自己置身于風險中,同樣會放大整個市場的風險。其三是兩融規模急劇擴張的風險。目前融資余額已突破1.8萬億,這些資金畢竟是“融”來的,遲早是要還的。一旦股市下跌,融資資金出現“多殺多”,市場就可能出現踩踏風險,進而有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其后果無疑是災難性的。其四是市場泡沫橫飛與泡沫破裂的風險。這點在創業板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如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水平竟然達到近百倍,這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正是由于股市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所以證監會才開始采取降溫措施。如自今年2月份以來已連續八次向市場警示風險,要求投資者“做足功課、理性投資”;新股發行大幅提速,從此前的一月一批“提升”為一月兩批,并且每批次發行的新股數量大幅增加;此外,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兩融業務,禁止開展傘形信托等舉措也是“魚貫而出”。所有這些措施,莫不是希望“瘋?!敝共?,希望“快?!弊儭奥!?。
顯然,監管部門的措施還是取得了效果,特別是規范券商兩融業務,導致多家券商紛紛降杠桿的情形下,無異于對目前的行情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再加上此前力挺牛市的主流媒體也開始“變調”,導致市場以大幅下挫的極端方式釋放風險。
統計顯示,經過周二~周四的連續三天大幅下跌,A股的總市值已由4日的63.19萬億元降為58.99億元,三個交易日縮水4.2萬億元,以目前2.01億賬戶測算,人均已浮虧超2萬。數據既說明了市場下跌的慘烈程度,更凸顯出市場的風險所在。
熊市有風險,牛市同樣也有風險。上一輪大牛市行情堪稱波瀾壯闊,從“千點論”不幸一語成讖,到后來上證指數攀上6124點的歷史性高點,雖然個中歷經了“半夜雞叫”的挫折,但從股指的漲幅中也可看出當年市場的火爆程度。然而,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下,上證指數曾跌至1664點的低點,投資者的損失可想而知。
上一輪大牛市行情中,投資者受狂熱的市場氛圍所影響,什么8000點、一萬點,什么“牛市下半場”等論調充斥市場,然而就在市場的狂熱中,七年的大熊市悄然來臨。目前的A股與當年頗有幾分類似,投資者跑步進場,開戶數迅猛增長,超百億規模的基金頻現,超越6124甚至是萬點不是夢等口號不絕于耳,牛市能夠創出更高的點位固然令人期待,但如果忽視了市場風險,如果盲目看多做多,那么就會有付出代價的一天,就像股市這三個交易日的暴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