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5月1日發表專欄文章《候選人的意識形態和誠實品質》,指出現在的美國政治人物受困于自身的意識形態,為了現實的政治利益而失去了誠實認錯的美德。以下是全文,供參考。
2016年的美國總統競選活動幾乎關涉到所有問題。競選各方在對環境、財政政策和醫療等不同問題上的態度截然不同。歷史表明,政治家們在競選時的言論是他們他們未來執政的指南針。
盡管如此,新聞媒體的許多從業者卻更關注競選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也并不是毫不相關。下一任總統一定會遇到一些目前我們無法預知的棘手問題,因此,他/她將如何應對至關重要。不過,最為至關重要的個人品性常常并不為媒體所關注。事實上,它正受到廣泛的忽視。
這很清楚,你不應該關心候選人是否是你喜歡的類型,你也不應該關心他們的性生活,甚至他們的消費習慣——除非這慣涉及嚴重的腐敗問題。在這個不斷向我們拋出骯臟出人意料事件的世界中,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誠實:即使面對那些意想不到的偏見,也愿意接受現實,愿意承認錯誤并改變策略。
這是一種少見的美德。
你可能會猜到,我在思考的是經濟學領域的事,而這個領域在過去的七年來不斷有讓人出人意外的無良事件發生。如果這七年來未曾發生過,或不曾改變過你長期以來所堅持經濟學信念,要不你根本沒有關注過,又或者你自己昧著良心說道。
這樣的時代需要有開闊的胸襟——坦然接受不同的觀點——和竭盡全力的意志的結合。就像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講中所言:“這個國家需要大膽不懈的嘗試。我們都知道應該嘗試一種方法:如果行不通,坦然接受,再接著嘗試??傊?,不要放棄嘗試?!?
相反,我們看到許多公眾人物的表現正如喬治?奧威爾在一篇文章中描述的那樣:“堅持那些本來我們認為不對的,然后,在最終表明我們就是錯的時候,就隨即扭曲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蔽以A測通貨膨脹失控絕不會發生嗎?好吧,美國政府正在炮制這樣的書籍,并且,我從未說過我說過什么。
我得聲明,我并不是說要消滅政治領域的意識形態,因為那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關于世界如何運作和應該怎樣運作的的意識形態。事實上,最容易忽視也最危險的意識形態就是認為自己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例如,自稱是中間派——因而意識不到自己的偏見。你應該重視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是開闊的心胸,而不是那種無意識形態,愿意承認自己意識形態中有些可能是錯的。
由于無所不知的新聞報道比政治分析更加容易,也更為安全,因為我要說的是,出版行業更傾向于容不下開闊的心胸。在20世紀90年代,希拉里?克林頓支持貿易協定,但現在她卻持反對態度。她的態度前后竟截然不同!或者,這是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的好例子,值得我們稱贊,而不是嘲笑。
那么,有關這次大選人物的智力品質情況如何呢?相當糟糕,至少在共和黨這邊情況是這樣的。
例如,杰布?布什宣稱在外交政策上,我有“自己的主見”,但他的助手公布的顧問名單中,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位列其中。這個人曾預言伊拉克人會歡迎我們這些解放者。布什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從已然發生的流血大屠殺中汲取教訓。
同時,據我所知,共和黨的重要人物中沒有一個人承認所有由醫療改革引起發的嚴重可怕后果——大規模取消現有的政策,不斷飆升的保險費,失業等——都已發生。
我們并不是討論在某個具體政治問題的對錯,討論的是從不認錯,從不改變自己的觀點的人。從不承認自己錯了,這是嚴重的性格缺陷,即便這種后果只影響到少數人。不過,道德上的懦夫明顯不適合坐上高位。
考慮一下,假如,也完全有可能,下一任總統最終將面臨種種危機——經濟、環境、外交——這些在他/她現有的政治理念中未曾料到。我們真的,真的不想讓這些不愿承認入侵伊拉克是個災難,醫療改革卻不是災難的人來應對這場危機。
我仍然認為這次大選關乎所有重大問題。如果我們非要談談品格,我們只談最重要的,也就是誠實。
譯者:何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