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笑棠  >>  正文
    歐美債市暴跌的原因
    李笑棠
    2015年05月18日

    日前“債王”格羅斯在Twitter上稱,現在做空德國國債是“一生一次”的機會,甚至比1993年做空英國國債的機會都好。格羅斯話音剛落,作為歐洲國債基準的德國國債就開啟了暴跌之旅。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不到三周的時間里從0.094%一路升至0.64%,盤中甚至曾一度攀升至0.79%。

    在過去,德國國債一直被視為絕對的避風港、甚至永遠不會失敗的投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以德國國債為代表的歐洲國債崩盤呢?李笑棠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去年國際大宗商品大跌之后,債券成為了投資者最為青睞的投資工具。但由此也給債市籠罩上泡沫的陰影;

    其次,今年以來隨著大宗商品的回升同樣也帶來了通脹水平上升。由于大部分債券的息票都是固定償付的,通脹上升侵蝕了這一收益;

    再次,歐元區經濟呈現明顯復蘇的態勢,導致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實施的量寬措施將提前退出市場;

    最后,供給過剩。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由于大量外國企業在歐元區發行以歐元計價的企業債,造成歐洲固定收益市場供應過剩。

    目前雖然再度爆發大規模歐債危機的可能性極小,但是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本次歐洲國債的暴跌,其主要原因還是源自于歐洲央行QE政策實施的惡果。采取購買國債的方式來緩解經濟的困境,本來就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鴕鳥行為。這種措施在低通脹時期得以順利實施,但是隨著QE數量的大幅攀升,CPI反轉只剩下時間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國債如果沒有出現同比例上漲的收益率,那么遭到市場拋棄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由此甚至可能引發一個國家的債務危機。所以實施QE量化寬松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出現難以承受之痛。

    【責任編輯:管理員】
    國際金融理財師,《中國日報》財經評論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