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綠化“文化沙漠”散記(一)
原創大型合唱交響曲《人文頌》已成為深圳文化的新“標簽”?!T明 攝
在人們眼里,“文化”往往和“歷史”緊密相連,“歷史”積淀越久、便越有文化。正因為如此,缺乏文化積淀的深圳,就曾經被視為“文化沙漠”。
盡管考古發掘和歷史考證已經表明,深圳也有遠古遺址、歷代古墓、明清古城,但在許多人看來,“名不見經傳”的深圳不過就是一個小漁村。
正因為如此,當十幾年前傳出“市齡”不過20出頭的深圳打算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消息,便遭到了許多冷嘲熱諷:最沒歷史、最沒文化的深圳“有什么資格”?
一位研究深圳文化現象的老朋友曾對我聊起深圳的“文化”。他告訴我,面對“資格”的嘲諷和質疑,深圳既不去爭論、申辯、“打嘴仗”,也沒有刻意用老祖宗的“遺物”裝點“文化”門面,更不打算用仿古、偽古、甚至裝神弄鬼來標榜自己“有文化”,“而是在實實在在地打造和發展屬于自己的文化”。
美麗的世界之窗?!獨W陽勇
“深圳不可能依靠歷史的底蘊和積淀來發展自己的文化,文化的發展不僅僅取決于文化的存量、更取決于文化的增量”,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在這次5月14日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文化流動論是深圳文化發展戰略的基礎理論。
“文化能夠‘流’起來的前提和關鍵,就是開放”,曾分管深圳宣傳文化工作的原市委副書記莊禮祥對我說。自從成為中國對外打開的第一扇“窗口”,深圳迅速出現了“移民潮”、“三來一補”等人才流、知識流、物資流、資金流,同時也有了來勢洶涌的文化流。
鄧麗君和港臺音樂、邁克爾·杰克遜及搖滾首先跨過羅湖橋,經深圳流入內地;東北帥哥毛寧、西北漢子阿寶、江西甜妹楊鈺瑩、草原鳳凰楊魏玲花,從“五湖四?!绷魅肷钲诘母鑿d;迪斯尼、馬都洛丹式的主題公園,最早從深圳進入全國各地。
和經濟相似、“三來一補”曾經也是文化流入深圳的早期形式。
據我了解,上世紀80年代,迪士尼的《花木蘭》、《獅子王》、《人猿泰山》等著名動畫大片,都曾在深圳加工制作;幾乎同時,在一個名叫“大芬”的深圳客家小村里,畫工們按照海外訂單的要求,開始臨摹畢加索、梵高,歐美市場流行的“行畫”流進了深圳。
但是,深圳不甘心只做人家的文化“制作車間”、賺點低廉的“加工費”,于是“以加工養原創”、“變臨摹為創意”,開始了文化創新的探索。
近百名從事原創的畫家“流”進了大芬村;動漫設計師“流”進了曾經的動漫“加工車間”,用《熊出沒》等深圳的原創作品,打破了洋動漫多年對中國屏幕的壟斷;“翻唱”港臺歌曲的歌手們和大陸的著名歌唱家先后唱響了深圳原創的《故園之戀》和《春天的故事》。
現在,許多微縮景觀的主題公園早已風光不再,唯獨最早“流”入中國的深圳“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卻依然每天游人如織?!笆澜缰啊钡囊晃蝗耸扛嬖V我,“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的成功秘訣,就是“通過‘想象+創造’、讓多種文化元素不斷流動,不斷用新的游樂內容、游樂形式去吸引游客”。
“錦繡中華”舉辦的中華萬盞燈會鬧元宵活動中幾位民族演員在品嘗元宵?!獥钛┢紨z
創新的結果,就是深圳已經從文化“流入”發展到今天的文化“流出”。近5年間,深圳的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已達26億美元,占到了全國十分之一以上。
每屆“文博會”均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海內外客商。圖為會展中心一角。 —吳峻 攝
用“流入”的交響,深圳原創出大型儒家思想主題合唱交響曲《人文頌》,近年在聯合國總部、教科文組織總部及許多歐美國家奏響;用“流入”的動漫,深圳原創了動漫人物傳記《孔子》,發行到全球400多所孔子學院和600多間孔子課堂。
今天,幾乎沒有人再把深圳視為“文化沙漠”,至少許多人不得不承認,曾經的“文化沙漠”已經被“綠化”。
古人云:“流水不腐”,只有流動、才會有生命力。曾經被視為“文化沙漠”的深圳正是在文化的流動中得以“綠化”;如果沒有了文化的流動,即便擁有諸多文化遺產、卻一味孤芳自賞,倒是會面臨“沙化”的危險。
關于作者:楊應森,中國日報駐深圳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