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沅陵縣龍舟文化廣場茶香彌漫,恰逢40家碣灘茶加工企業的手工制茶高手匯聚于此,切磋制茶手藝,角逐碣灘茶“茶王”之名。
沅陵酉水清流,碧山霧繞,難怪沈從文先生將其稱為“第二故鄉”,并寫下“沅陵的美,美得讓人心痛”的絕代佳句。
沅陵茶韻深厚,茶香四溢,茶的確是上天賜給沅陵最好的禮物。
“沅陵的美,美得讓人心痛”
烈日下茶農在茶園悉心采摘茶葉
記者清晨漫步沅陵,云霧氤氳,如夢境一般。這朦朧之美緣于沅陵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境內山清水秀,沒有污染,土壤為頁巖、板頁巖發育而成的紅、黃壤,擁有獨特的庫區小氣候,雨量充沛,云霧繚繞,極適宜茶樹生長。
放眼望去,霧氣慢慢退去,靈山秀水,樹木蒼翠,漸漸清晰。山上多中茶樹,放眼望去一碧青綠,少了幾分險峻,多了幾分柔美;沅水清澈而富有活力,遠方青山傍著綠水,手中沅水抹著茶香,細細品來,別有一番韻味。
當地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每經一處,就有人溫情問候,邀請坐入茶席,共飲茗茶。雖然距離相對較遠,但茶香環繞,香氣撲鼻。
“特殊的水土加上氣候,便成就了特定的茶香,在湖南,因區域不同,產生了多種特色好茶,如沅陵碣灘茶、君山銀針、古丈毛尖、汝城白毛茶……”沅陵縣副縣長伍崇岳表示。
碣灘,千年貢茶
碣灘茶,便是沅陵縣特有土壤和氣候的產物。碣灘,因“灘中礁石豎立如碑”而名,碣灘茶,又因產于沅水北岸碣灘山坡而名,系我國云貴茶葉組系,源遠流長。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物產,這片獨特的風土孕育了獨特的碣灘茶。
它外形條索細緊,圓曲,色澤綠潤,勻凈多亮;香氣嫩香、持久;色澤翠綠,條勻緊實,銀毫顯露;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葉底嫩勻,香味持久;沖水時,葉游杯中,三起三落,如魚似蝦,富有情趣。
早自唐代開始,碣灘茶便成為“貢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總理提及碣灘茶,后日本友人就將碣灘茶稱之為“中日友好茶”。碣灘茶幾經沉浮,從1982年恢復碣灘茶生產開始,碣灘茶一直都供不應求,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獲得了眾多的榮譽。
近年來,碣灘茶名聲大噪,2006年獲上海國際名茶評比金獎和“中綠杯”金獎,2010年獲上海世博會特別金獎,2011年獲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三起三落,茶香四溢
制茶現場,選手們對茶葉進行殺青的流程
也許是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百姓,沅陵人對茶葉的熱愛是來自骨子里的,制作碣灘茶也成了當地最為常見的手藝活。
竹筐里,鮮葉被高高的拋起,在空中翻騰,然后落入筐里。比賽開始后,制茶高手們的技藝讓觀眾們看得目不轉睛。
“這是第一步,選茶。選手們通過這種方式把碎葉拋出去?!眮碜允〔枞~研究所、也是評委之一的鄭紅發介紹道。
選茶完畢后,陸陸續續,有選手們把茶葉放入已經加溫的電鍋中。茶葉一進鍋,比賽現場立馬茶香四溢。
陳大海算是最年輕的比賽選手,今年剛滿30歲,制茶也只有幾年時間。比賽中,與前輩們氣定神閑不同,第一道殺青完后,他已經滿頭大汗,只見他一遍遍用手試探溫度、翻炒?!耙徊恍⌒氖志蜁C出泡,但是殺青必須要調到合適溫度,如果溫度不夠,沒殺到位,茶葉邊上就會起泡,溫度太高,殺過了,就會變紅梗?!标惔蠛Uf。
表演團的茶藝表演,動作嫻熟而優雅
隨著時間推移,選手們有些上演徒手進熱鍋絕技,有些已經在揉“茶團”,雖然進度不一樣,但大多氣定神閑,動作嫻熟。殺青、清風、揉捻、炒二青、清風、復揉、揉炒整形、清風、焙干、出鍋冷卻……手工卷曲沅陵碣灘茶成型,現場茶香四溢。一整套工藝下來,香氣濃郁,四處彌散,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兩個小時的制茶工藝,將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以極佳的形式保留了下來,充分展現了傳統手工制茶的魅力。
茶之魂
與沅陵眾多老手藝人不同,王敏名是個典型的80后。有著一份相對體面的工作,在湖南茶葉研究所里當研究員。從未學過制作碣灘茶的他,對制作手工碣灘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不愿意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每逢舉辦碣灘茶制作比賽,他總會報名參加,雖然每次他都只是個純粹的參賽者。
“比賽不是為了獲獎,碣灘茶我從小喝到大,它有種神奇的魅力吸引著我?!边@個大男孩真摯的眼神,讓我相信碣灘茶不僅口感極佳,更賦予沅陵這座小城一種獨特的茶之魂。
“需要有人傳承碣灘茶這門手藝”,沅陵縣茶葉技術顧問謝長青表示,標準化的機器生產雖然提高了產量,口味也不差,但相比傳統手工茶,個性就沒有那么鮮明了,“但個性,永遠都是小眾人群不懈追求的?!?
所幸的是,沅陵有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像王敏名一樣,被碣灘茶所吸引,傳承并發展著這座小城的茶道精神。
王敏名制作的茶葉并沒有老手藝人那么好,但是他們對于茶葉的那份感情是一樣的真摯,熱情,飽滿。
互聯網助碣灘茶走出沅陵
在2013年之前,碣灘茶一直處在一種“養在深閨未人識”的狀態,沅陵縣政府迫切想要改變這種狀態。走出去最重要的便是渠道建設,當地政府為力推茶業發展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扶持優勢企業快速成長,構筑起碣灘茶網絡銷售平臺,進行營銷渠道的拓展,努力將碣灘茶帶出沅陵。
碣灘茶遠近聞名,活動當天吸引多方游客
當地政府協同企業著重以“茶”為核心,開發茶葉提取物的生物高科技產品,充分發揮大茶網O2O平臺作用,力爭三年內打造3000余家的大茶網體驗,以拉動茶業產業鏈整體發展為己任,以服務茶產業為宗旨,建立“土地流轉、種植、加工、研發、應用、終端市場、大數據、行業服務”的涉茶產業鏈,提供原產地有機、健康的多元化茶類產品,搭建先進品牌營銷平臺,設立品牌茶產品銷售體驗店,實現土地流轉,構建全球化茶葉營銷網絡,促進茶產業大流通,建立大數據營銷庫、為整體推進茶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不僅如此,為解決線上茶葉銷售缺乏體驗感和茶葉電商虛假問題,將線上線下進行整合,當地政府協同企業立志打造O2O模式?!癘2O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便淞昕h副縣長伍崇岳表示說。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碣灘茶已經取得突出成效,成為湘茶產業中的濃重一筆。在第一年里,碣灘茶依托互聯網在全國已經建立200余家實體店,營銷收入增加5000萬以上,截至2015年4月,碣灘茶實體店在全國已經超過400家,碣灘茶迅速走出沅陵,茶香飄全國。
古老的千年貢茶,正由“貢茶”變為“公茶”,也讓沅陵這座魅力小城大放異彩,展現勃勃生機。
關于作者:馮志偉,中國日報駐湖南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