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曹中銘  >>  正文
    曹中銘:勿在股市暴跌中接“帶血的飛刀”
    曹中銘
    2015年06月27日

    6月26日,A股市場再次上演“黑色星期五”。當天上證指數暴跌7.40%,滬深兩市近2000只個股跌停,也創造了A股全新的紀錄。股市暴跌背景下,市場一片慘綠,投資者的損失不言而喻。

    顯然,6月23日~26日的大跌是此前一周暴跌的延續。在6月15日~19日的這一周,上證指數暴跌13.32%,也創造了近七年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二大周跌幅。在上證指數上摸5178點的高點之后,股市出現如此慘烈的下挫,并非沒有原因。

    股市投機瘋狂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此輪牛市行情啟動以來,市場的浮躁心態再次暴露無遺。對于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的炒作是如此,對于全通教育、安碩信息的炒作亦是如此,對于暴風科技的炒作同樣是如此。此輪牛市行情,炒概念、炒題材盛行,而那些大牛股的股價完全靠概念與題材支撐,這是不可能持續的。除了投機瘋狂,個股估值泡沫橫飛。創業板最為典型。年內創業板的最高平均市盈率水平曾達到驚人的146.57倍,這兩周的下跌,創業板指數跌幅均超過10%,本質上是其泡沫太大導致的。

    而筆者最為關注的則是杠桿性資金對于市場的影響。6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6.42%,市場上就有傳聞稱主要是由于1:5的配資盤爆倉后繼續下跌,又導致1:3配資盤爆倉形成的惡性循環的結果。實際上,自監管部門以及各家券商采取措施降杠桿后,杠桿性資金入市已逐漸放緩,對行情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而股市的暴跌,要么引發配資資金爆倉,要么會引發融資盤進入警戒線。上周五與本周五股市跌得非常兇,杠桿性資金產生的巨大負面效應應引起警惕。

    此輪牛市行情與歷史上的任何一輪牛市都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因為此輪牛市的上漲過程中,杠桿性資金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事實上,6月19日與26日兩市暴跌,筆者懷疑市場上或許存在杠桿性資金的踩踏行為。

    必須指出的是,杠桿性資金在牛市時助長,在股市下跌時也會產生助跌的作用,這亦是其可怕之處,處理不好,將可能釀成慘劇。我國臺灣股市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推出了融資融券制度,在兩融杠桿助力下,臺灣股市從1985年到1990年,其指數從600點漲到12000點,指數漲了19倍。但1990年2月份開始,臺灣股市一瀉千里,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指數就從12000點跌到2400點,杠桿下的股市下跌的慘烈程度由此可見一班。

    因此,近期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相關券商的降杠桿舉措,都是出于防范市場風險的需要,也是希望快牛能夠變成慢牛。不過,降杠桿也導致市場為之付出了代價,股市的暴跌已經作出的詮釋。而且,截至6月26日,由于融資余額仍然高達2.14萬億,降杠桿顯然還須假以時日,這也意味著,在市場降杠桿過程中,市場還將面臨著較大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6月26日創出的4139點或許不是本輪調整的最低點。

    牛市中出現暴跌,抄底資金往往能獲得不菲的收益。如5月29日、6月4日、6月17日與23日,股市在盤中均出現逆轉,如果在當天于股指大幅下跌時進場抄底,投資者基本上都能獲利。但此一時彼一時,正如事不過三,當低位抄底的游戲玩得多時,往往會失靈。更重要的是,目前股市正處于暴跌過程中,投資者更應切忌接“帶血的飛刀”。畢竟,這樣的“飛刀”是最傷人的。

    由于這兩周市場出現暴跌,至少在短期內,股市的走勢不容樂觀,除非監管部門出手護盤。筆者建議,投資者要么空倉觀望,要么大幅降低倉位。股市投資,重在防范風險,而本金安全至關重要,這也是“股神”巴菲特給我們的警告。

    【責任編輯:管理員】
    曹中銘,獨立撰稿人,資深財經評論人。在多家網站、報紙、雜志開設有專欄,已發表數百萬字的文章。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