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北京閱兵,臺灣地區也閱兵。其實,慶??谷諔馉巹倮麘撌钦麄€中華民族的事情,而不應有黨派之分,一如當初全民抗戰一樣。大陸誠摯地邀請了臺灣老兵參加抗戰勝利閱兵,但我們沒有看到寶島臺灣同樣的誠意。這也一如當年中共號召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國民黨則始終是在半推半就之間唯恐失去了江山。
歷史證明,把民族利益擺在首位的政黨,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而把虛無的黨派利益放在首位的黨派則失去了民心,縱使它做出過巨大的犧牲。
我們充分尊重和承認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正面戰場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巨大犧牲,但我們同樣惋惜國民黨始終把黨派利益放在了國家和民族利益之前。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指導下,縱容了自身內部派系紛爭,貽誤了諸多對日戰機。當國軍和國民黨旗下各路軍閥對長征中的紅軍圍追堵截之時,日軍正在東北站穩腳跟,為南下打下了堅實基礎。
由于政治信仰不同,也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國共之間有很多矛盾不可調和。但能夠放下黨派差異,始終提倡團結抗日的是弱小的一方,抵觸這一提議和最終違背統一戰線原則的是強大的一方。成為偽軍最多的是國民黨領導下的地方武裝。充任日偽政權傀儡的也為國民黨黨內高級官僚。共產黨更傾向于"安內必先攘外",在民族大義面前放下黨派之爭。
國民黨始終把消滅共產黨看成坐穩江山的前提,而中共則把爭取民心當做領導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根本。這也是決定內戰中民心向背的關鍵點。
抗戰是全民族的事情。作為當時中國的執政黨,國民黨抗戰義不容辭。今天拿參加大會戰的標準要求紅軍和后來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放在歷史的語境中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共產黨的武裝力量一方面要抵抗國民黨軍隊的擠壓和堵截,又要根據自身實際展開對日斗爭,僅僅長征就讓紅軍損失大半。
從抗戰到內戰,美蘇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相比國民黨對美國的依附,中共對蘇聯表現出相當的獨立性。國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大資本家和西方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更多的是一種依附性的代言黨,而中共則是在夾縫中生存,植根于中國要挽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民族富強的自發生長,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政黨。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迅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嚴重的腐敗和經濟通脹讓國民黨徹底失去了民心。就連援華抗日的美國也在抗日戰爭后期就是否繼續援助腐敗的國民黨軍隊產生了嚴重的內部分歧。這也是今天站穩腳跟的共產黨必須引以為戒的慘痛教訓。
不可否認,在大陸尚未推行改革開放之前,國民黨領導的臺灣地區已經迅速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一度成為全世界發展的典范。當下,中國大陸也面臨著腐敗、污染和經濟轉型等諸多問題。當然這也是其他新興經濟體共同面對的挑戰。
但歷史沒有如果,要看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的發展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否定。中國始終在發展中注意保護自己的獨立和開放。不依附于任何集團。中國大陸奉行獨立自主,其崛起讓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脫離了貧困走向富裕和文明。
二戰后能夠從發展中國家成功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和地區無不是依附于美國的保護和支持。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可能也絕不會走這些國家的老路。中國的崛起不僅為世界貢獻的經濟增長,中國積極扮演全球治理的改革者和推動者。這是任何依附于美國的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扮演的角色。
兩岸密切的經貿和人文往來是大勢所趨。中國愿意學習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一切發達國家的文明成果,愿意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與一切愛好和平和發展的國家友好交往。分歧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但歷史必須被尊重。
北京的閱兵不是敲打誰,也不是爭奪什么對戰爭的解釋權,而是一場人類對生靈的祭奠和對和平的紀念。十九世紀以來,我們經歷了比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更為慘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我們對和平和發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執著。
今年3月底我在桂林飛虎隊遺址公園采訪"飛虎隊"將軍陳納德將軍外孫女尼爾·凱樂威時,問起了她對國共抗日的看法,她說:"我外祖父來華時,幫助的是中國人民,為的是共同的目的,抗擊的是共同的敵人,從來沒有把中國人分成什么黨派。為了和平,那些都不重要。"她的話讓我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