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蜂農李文龍非常喜歡養蜂這份工作。鞠傳江攝影
蜜蜂為花而生,蜂農追著花期而動。從三月至十月,從水鄉江南到北方的大興安嶺,養蜂這一甜蜜事業一年一年做著同樣的輪回。
這甜蜜的事業到底有多甜?蜂蜜產品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我去山野林間去采訪蜂農、也走進研究機構采訪專家。
蜂蜜消費大國推動養蜂產業發展
蜂農范盛鎮正在查看蜜蜂釀蜜情況。鞠傳江攝影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有食用蜂蜜的習慣,這天然的蜜糖所擁有的保健作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看重,因而使中國成為蜂蜜消費大國,小小蜜蜂竟造就了越來越大的產業。
來自中國養蜂學會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目前飼養蜂群總量超過800萬群,占全世界蜂群的12.5%,蜂蜜年產量40多萬噸,占世界蜂蜜總產量1/4以上。中國蜂蜜產量在過去的14年間增長了98.4%,中國人均蜂蜜消費量在過去十年里年翻了一番,2014年消費量超過35萬噸,人均消費蜂蜜超過260克。中國民眾消費蜂蜜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費量300克左右的水平,但是與美國人均消費500克、德國人均1000克左右的水平相差甚遠。
蜂農在挖蜂王漿。鞠傳江攝影
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吳杰說:“中國正在構建生態養蜂產業體系,將使更多人享受到養蜂業帶來的‘甜蜜果實’?!?
專家分析,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人們越來越看重蜂蜜的養生保健作用,蜂蜜的消費量將不斷上升,市場空間巨大。
幾千個蜜蜂圍著蜂王在轉。鞠傳江攝影
目前,中國的養蜂業主要集中在花期長的南方,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成為養蜂大省。山東省畜牧局副局長唐建俊介紹,地處中國北方的山東省養蜂業資源豐富,當地蜂農呈增長趨勢,去年全省蜂蜜年產量突破2.2萬噸,蜂產品產值約6.5億元。為推動養蜂業發展,山東從去年撥付專項資金扶持蜂業機械化、標準化和產業化。
小蜜蜂的巨大財富效應
小小蜜蜂震動的翅膀背后卻是巨大的社會財富效應。自古以來,贊美蜜蜂的詩文難以統計,唐代詩人羅隱有“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詩句。
來自安徽懷遠縣雙橋鎮灣西村的陳浩夫婦在采集蜂王漿。鞠傳江攝影
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只小蜜蜂的生命周期只有40天,而能夠采蜜的時間為23天,一生采蜜量不足5克,也就是說采集釀造一公斤蜂蜜要200多只小蜜蜂勞作一生,需要采集100多萬朵花,飛行45萬公里??吹竭@些數據就會對小蜜蜂肅然起敬了。
忙碌勤奮的蜜蜂。鞠傳江攝影
人類利用了蜜蜂勤奮勞作的天性使養蜂業成為無污染、無消耗的制糖“工廠”,據測算,按照蔗糖生產成本中國目前的蜂蜜產量所節約的基本成本超過160億元。而蜜蜂更大的功勞在于它在采蜜的同時給水果、蔬菜、糧油、花草樹木等農作物授粉帶來的生態效益,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玉升等專家團隊的研究表明,農作物用蜜蜂授粉要比人工授粉增產30%以上,蜜蜂采蜜比蜂產品本身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大100多倍。一些國家將蜜蜂為農作物傳粉列為現代農業措施之一,可喜的是中國農業部自今年開始在全國建立大規模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按照山東省蜂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省將建設35個專業授粉示范蜂場,蜜蜂為農作物授粉覆蓋率達到70%以上。
養蜂業面臨著嚴重的后繼乏人局面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由于蜂蜜采集業的傳統方式,使這一行當成為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煙臺保稅港區的進口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洋蜂蜜收到消費者歡迎。鞠傳江攝影
養蜂人露宿野外、條件簡陋,他們和蜜蜂一樣勤奮和艱辛,生活上的艱苦和精神上的孤獨使許多年輕人對養蜂業敬而遠之。21歲的李文龍每天早晨天一亮就開始為他的80多箱蜜蜂忙活起來,倒箱、割膠、搖蜜、撿蜂蟲、瓦蜂王漿,一刻也不得閑。長期在野外風餐露宿,使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很多。
“養蜂人與蜜蜂一樣勤奮才行,我已經養了6年蜜蜂了,很喜歡這份職業,雖然辛苦,可收入穩定?!彼f。
他的養蜂場在離濟南50公里的南部山區,50多歲的父親在城里打工,他卻從16歲開始跟師傅學習養蜜蜂,天南海北都去過,最后在家門口穩定下來。
“跟著花期走,很辛苦、費用高,不賺錢,在家門口養蜂,每年穩定賺個6萬多元?!彼χf。
眼下,在這方圓幾十公里的山區,有許多像他這樣養蜂的專業戶,有當地的,也有來自江西、安徽、浙江的蜂農,但是以50歲以上的為多,難得有20多歲年輕人對養蜂感興趣。
來自安徽懷遠縣雙橋鎮灣西村的陳浩夫婦,管理著120多箱蜜蜂,他們每年從南到北追著花期要走上萬公里。一年下來兩人養蜂的純收入不超過10萬元。要養活家中老人、負責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并不寬裕。
作者在李文龍指導下體驗蜂農養蜂生活。吳幼平攝影
作者在李文龍指導下體驗蜂農養蜂生活。吳幼平攝影
據中國養蜂學會的調查顯示,全國現有蜂農35萬人以上,中國一線養蜂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已上升到48.7歲,其中50歲以上人員近一半。30歲以下的養蜂人員不足5%。養蜂事業面臨著嚴重的后繼乏人局面。提高養蜂業效益,改善養蜂人的生活環境是當務之急,否則將會嚴重阻礙中國養蜂業的發展。
吳杰介紹,中國養蜂人大多數是以師傅相授的方式培養傳承,以家庭為單位、規模小,生產方式傳統落后,家庭養蜂量一般在60-100箱左右,而歐洲及美國等國家依托合作社和機械化使家庭養蜂量可以達到300至600箱,蜂農養蜂的效益比中國蜂農高8-10倍。因此,成立養蜂合作社,逐步實現規?;曫B、機械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是中國養蜂業發展的出路。
中國是蜂蜜出口大國卻效益低下
中國蜂蜜每年出口都在10萬噸,為世界首位,而中國蜂王漿出口則占到世界蜂王漿貿易總量的90%,居全球第一。但是,在這背后卻是中國出口蜂蜜及蜂產品的低廉價格。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蜂蜜出口12,209噸,平均單價2,063美元/噸,單價同比上漲5.49%。在國產蜂蜜廉價出口的同時,國外的蜂蜜也大規模地進入國內市場,但是“洋蜂蜜”的價格是國產蜂蜜的4至5倍。在煙臺保稅港區的進口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來自美國、新西蘭的蜂蜜盡管價格是國產蜂蜜的數倍卻依然很暢銷,成為進口蜂蜜的重要銷售中心。在濟南、煙臺、青島等大城市的超市高端蜂蜜均是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蜂蜜,每公斤售價均超過200元。
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介紹,2012年中國進口蜂蜜數量達到3300噸,較2011年增長36.6%,2013年中國天然蜂蜜及蜂產品進口量為4947.24噸,完成進口額5140.6萬美元,同比增長49%。進口蜂蜜的價格是中國出口價格的5倍以上。預計未來中國進口蜂蜜數量還會有較大幅度上升。
“國外蜂蜜90%是成熟蜜,污染少,品質高,這是其價格貴的重要原因?!蓖踹f?!爸袊涿塾捎谟捎谶^分追求產量,蜂農及加工企業低價競爭已經嚴重影響了養蜂業的發展,中國需加大力度引導蜂農生產成熟蜜,開拓蜂蜜中高端市場?!?
據統計,中國現有蜜粉源植物5.6億畝,至少可容納1500萬群蜜蜂,目前中國飼養蜂群數只有800多萬群,尚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養蜂業快速擴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制約其發展的問題,中國蜂蜜要縮小與國際高端蜂蜜的距離、走向國際中高端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于作者:鞠川江,中國日報駐山東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