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曹中銘  >>  正文
    曹中銘:股市維穩向縱深挺進
    曹中銘
    2015年07月09日

    近段時間的A股市場,呈現出股市持續大幅下跌與監管部門不斷出臺救市舉措相互博弈的特征。而自央行降息降準以來,股市下跌成為"主旋律",從側面說明股市維穩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但這場股市"保衛戰"我們輸不起,這不僅關系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關系到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利益,更關系到我國的經濟安全與金融安全。

    就在7月8日,包括央行、證監會在內的監管部門再一次密集推出多項利好。如央行在當天早晨就發表了緊急聲明。央行表示,為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央行將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國資委要求央企不得減持其控股公司的股票;證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億元的信用額度,用于其自營增持股票;證監會表示將加大中小市值股票購買力度。晚上,證監會再發公告,禁止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大非以及董監高6個月內減持股票,同時為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增持自家股票提供便利等。

    短短的一天時間,從央行到證監會再到國資委紛紛出來力挺股市,無論是力度還是深度上,都印證出監管部門的決心與信心。而且,這一天的維穩措施,從資金到政策,以及像期指IC空倉保證金比例提高到30%等非常規手段悉數出臺,其效果將逐步在市場中得到體現。

    在7月8日的眾多維穩措施中,央行為證金公司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無疑最為值得關注。如果說此前21家券商投向藍籌ETF的1280億元資金有平準基金的"雛形"的話,那么央行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則更像另一類型的"平準基金"。而且,基于央行的表述,只要市場需要,央行的"流動性"其實是不設上限的,這也為更多救市資金進入股市提供了保證,其意義比此前的降息降準無疑要大得多。

    6月12日上證指數曾創出5178.19點的七年來高點,但從6月15日A股下跌開始,截至7月9日上午的3373.54點,上證指數最大跌幅達34.85%。期間諸多個股早已跌得面目全非,股價遭"腰斬"甚至跌幅更大的個股比比皆是,投資者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在股指暴跌的過程中,監管部門紛紛出手,除了央行、證監會等部委外,國務院也曾決定暫停新股IPO。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也行動起來了。一方面,目前已有超過1600家上市公司以停牌的方式應對股市暴跌,以避免給股價造成更大的沖擊,也可避免投資者出現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東以及董監高出手增持的也越來越多,更有像萬科這樣的欲出資百億回購股份并予以注銷的上市公司。

    此輪股市暴跌,其慘烈程度為A股歷史上所罕見,同樣罕見的還有來自監管部門的救市力度,而短期內出臺眾多的維穩舉措,亦是非常罕見的。不僅如此,像券商、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等都一起來維穩,此種"盛況"同樣為史上罕見。不斷出臺的維穩措施,既見證著市場的慘烈,也見證著股市維穩不斷向縱深挺進。

    當然,自去年7月份以來的牛市行情演繹至現在,從暴漲到暴跌,個中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其實并不少。比如市場監管存在短板,比如對配資、兩融等杠桿引發的風險認識不足也重視不夠,比如沒有在最佳時機采取正確的措施,等等等等,這一切都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顯然,如此昂貴的"學費"我們不能白交,否則,類似股市慘劇同樣會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管理員】
    曹中銘,獨立撰稿人,資深財經評論人。在多家網站、報紙、雜志開設有專欄,已發表數百萬字的文章。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