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非  >>  正文
    吳非:“一帶一路”上的印度智庫決策機制
    吳非
    2015年07月13日

    吳非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張君瑤

    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傳媒外交研究所 研究員

    孫美婷

    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傳媒外交研究所 研究員

    ?

    當中國提出一代一路建設之后,無論是陸路還是海陸印度都是其中的關鍵點,但中國對于印度的了解卻非常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在近四十年的發展中其國家體制非常特別,表面上看是選舉西方化,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化,但印度在很多問題上都是非常特別的,比如印度軍隊國家化后,常常需要軍隊做出獨立的判斷并且使用預算,并且印度的政黨與政府對其的干預力則會變得非常無力,此時印度政府基本上四十年就把國際問題集中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對于國際基本上沒有印度的身影。但當提出金磚五國之后,印度的智庫開始扮演積極角色。再加上莫迪當選為總理之后,印度融入世界的速度開始加快,此時印度智庫、軍隊的角色就變得至關重要。印度到底是逐漸走向中俄還是美日成為未來印度發展的關鍵點。

    金磚國家中印度希望獲得充分尊重

    2015年3月28日,中國的“一帶一路”的行動文件正式發布?!耙粠б宦贰奔础敖z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構想是于2013年9月提出?!敖z綢之路經濟帶”以中亞地區為重要連接通道,希望打通新世紀的亞歐路上經濟通道,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區域則是印度洋,而無疑印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國家。然而,印度這位“關鍵先生”很有可能反倒是一帶一路的最大阻力。印度并未把“一帶一路”這一計劃當作一種有利的機會,反而是一種競爭和威脅。在印度洋上,莫迪的政府提出了Mausam計劃,此計劃是明確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的抗衡計劃。龐中英 提出,美國和日本對Modi政府的Mausam計劃高度關注,印度外交部和海軍也做了許多工作。但許多中國的研究人員,陶醉在“一帶一路”的美好計劃中,低估一帶一路前面的艱險,對印度的Mausam計劃知之不多,甚至不愿面對。 由于印度智庫的半官方性質,針對印度智庫與媒體的互動研究及媒體議程設置的重點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的外交政策的偏向,也能更好理清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的發展規劃下,印度在政治上可能采取的策略。

    有媒體曾擔憂金磚四國黃金期已經結束,印度必須做好決策。印度《經濟時報》的報道還拿出了數據以警惕金磚四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報道稱從高盛集團將新興市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合稱為金磚四國開始的10年時間里,約700億美元投資涌入四國,使其經濟飛速增長。報道稱雖然印度政府堅稱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這一年經濟增長仍可達到7.5%,但外界卻并不這么樂觀。食品通脹率雖回落,物價仍然高的離譜。經濟增速放緩,利率情況也不樂觀,印度經濟面臨諸多問題,所以政府必須頂住壓力,做好決策。通脹問題的確一直困擾著印度的經濟,媒體的報道與警醒,幫助印度人民了解他們國家真實的社會經濟情況,同時也對政府施加了壓力。

    2014年7月金磚五國召開峰會并啟動設立開發銀行的計劃,《印度斯坦時報》題為《金磚銀行是印度和中國大陸下一個引爆點》 (Brics bank thenext India-China flashpoint)的報道稱,“中國大陸不但推動以1000億美元為 最初資本額、建議將總部設在上海,并有意義更高的出資比例,提高對新銀行的貢獻,以令北京對銀行的相關事務有更大掌控權?!边@使新銀行可能成為大陸跟印度的下一個“引爆點 ”。消息來源還指出,中國大陸之所以希望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有更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美國和盟友對亞洲開發銀行具有過大的影響力”。印度媒體擔心這只是由受控于中國的體系取代西方為中心的體系?!队《人固箷r報》網站7月17日就有標題為《金磚國家銀行有利于中國,但印度能有什么好處?》(BRICS bank a plus for China, but what about India?) 的文章。

    這些報道引起了印度社會和政府的警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政府的決策。在中國與印度的國際事務合作中,中國一直邀請印度加入“一帶一路”,但印度始終沒有明確地表示支持,而是推出了“季風計劃”(Mausam),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個與“一帶一路”非常相似的計劃是一種戰略反制。印度專欄作者AkhileshPillalamarri的一篇報道的題目是《季風計劃:印度對中國的“海上絲路計劃”的回答》,該文指出:“印度使用其歷史、文化和地理優勢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競爭。

    雖然印度媒體經常會轉載刊登智庫內容,但由于印度媒體的市場化,娛樂八卦等吸引眼球的報道占據著新聞報道的主導地位,而政治新聞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涉及專業領域的研究內容,更加鮮有問津。這樣印度智庫不能在印度媒體上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以擴展自身的信息量,提供更高質量的分析,而且媒體對智庫觀點的宣傳也不盡如人意,兩方面來看都不利于智庫的發展。

    印度《經濟時報》4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工商銀行向巴基斯坦電力項目投資43億美元》(China's ICBC to provide $4.3 bln in financing for Pakistan power projects)的報道中提到這個項目在中巴經濟走廊上,對于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初步建設是非常重要的。4月11日題為《中國智庫:印度嘗試將戰略項目作為商談的籌碼》(India trying to use strategic projects as bargaining chip: Chinese think-tank )中寫到中國與印度和斯里蘭卡進行三國會談,為了順利啟動這項聯系印度和中國的項目,但是印度想要利用它的戰略項目作為商談籌碼獲得在“一帶一路”項目中的特殊地位。

    印度智庫研究多樣化

    印度國防研究分析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is) 是印度第一個獨立智庫,它成立與1965年,當時并不依附于政府或者大學。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印度智庫開始迅速發展,印度經濟發展研究所,國際經濟關系研究院以及信息系統研究所等主要針對經濟政策和信息系統的研究中心相繼成立,并很快發展成為印度的重要智庫。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15年2月4日發布的全球智庫報告,2014年全球現有智庫6618個。亞洲共有1106個智庫,占全球智庫總量的16.71%。印度現有192個智庫機構,在智庫數量上,排名世界第五。 盡管印度智庫數量眾多,但是印度智庫的總體實力排名卻不高,同一份智庫報告顯示,排除了美國智庫的全球智庫排名中,印度的智庫沒有排名在全球前20位以前的。印度智庫綜合實力排名最優的是國防研究分析所(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is)這也是全球智庫排名前100名的唯一一家印度智庫。含美國智庫的排名中,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排名第一百零五。在印度、日本、中國、韓國的地區智庫排名中國防研究分析所排名第十,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排名第十一,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排名第十二。

    1、國防研究分析所(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是印度針對國際關系研究的高級智庫,也是印度最早成立的智庫之一。國防研究分析所的總部在新德里。它是匿名運作的組織,主要研究和防衛安全相關的各種政策性議題。它的主要目標就是傳播防衛與安全的知識,同時促進國家和國際安全。國防研究分析所是由印度國防部提供財政贊助的機構。

    2.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是印度的獨立智庫。它成立于1990年,總部位于新德里,創會主席是Rishi Kumar Mishra。它是一家非營利性的智庫,由印度頂尖的學界、政界、商界精英組成。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現在擁有亞洲研究院,安全研究院,政策與治理研究院,經濟與發展研究院。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為印度政府以及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提供明智的和可行的智力支持,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幫助制定有利于經濟改革的共識。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從成立之初就設定了機構宗旨,即對政府決策進行引導,促進和推動印度經濟長期發展。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與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伙伴進行廣泛的合作、研究和分析,并在出版物上的探討各種問題。21世紀以來,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致力于推動中國與印度兩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在區域內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3. 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 (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是印度經濟研究方面的專業性智庫,聚集了許多經濟關系研究的精英,是印度智庫在經濟金融領域的翹楚。它是一個是獨立自主的,以政策為導向的,對經濟政策進行深入研究,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智庫,成立于1981年。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會員會的主要宗旨就是推動印度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應對全球化挑戰。因而他們致力于通過學術的,深度的分析研究為印度經濟發展政策出謀劃策。

    印度智庫自身的傳播渠道主要均為研究書籍和周刊以及電子版或自身官網的分析文章。國防研究分析所(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 的傳播渠道主要有:期刊;期刊主要為戰略分析,國防研究,CBW雜志;書,國防研究分析所的書籍專著量是印度主要智庫中最多的,2014年8月以后出版的書籍均有電子版;新聞摘要,新聞摘要目前主要有戰略周刊,每周回顧,非洲趨勢,NTS時事通訊,東南亞洞察,POK新聞摘要,巴基斯坦新聞摘要,巴基斯坦烏爾都語媒體觀察,印度洋觀察,中國新聞摘要,南亞趨勢,阿富汗新聞摘要,化學生物新聞摘要,東亞監測;論文和簡報,論文和簡報主要包括Occasional Papers,專論,焦點簡報,政策簡報,專題,背景,德里論文;以及書評。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的研究結果被集合成出版物,這些出版物包括政策分析,每一期政策分析都有主題,最近一期政策分析為2014年10月的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Quest for a Post-2015 Agenda;焦點簡報(報告),這是針對具體問題的頻率較高的分析報告,最近一期為2015年3月16日;Occasional Paper,目前已有60期,是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官方觀點論文; 論文,為智庫研究員的論文;專論,2009年已停止更新;書籍,為智庫研究員的專著;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討會研究,最近一期的研究重點是2014年11月15日的 Rivers of Conflict or Rivers of Peace: Water Sharing between India and China[i]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工作論文系列,最新的為2014年3月,基本保持每年更新的頻率;金磚國家研究集;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監測(ORF Monitor),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監測系列包括非洲監測;中國周報;中國軍事觀察;網絡監控;能源新聞監測;巴基斯坦軍事觀察;南亞周報;南中國海監測;烏爾都語媒體監測;西亞監測。還有年度評估報告,年度評估報告主要分為兩個區,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南亞。視頻和音頻的新媒體形式主要是內嵌在官網里的會議和討論會YouTube視頻,及附帶英文原文的音頻,還有不完整的媒體報道。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還有專門的系列為“ORF in the Media”,主要分為 “Articles by ORF Scholars”、“Chapters by ORF Scholars” 、“ Comments by ORF Scholars”、“Citation of ORF Scholars” 、“Book Reviews ”。其中“Articles by ORF Scholars”的引用數量最高,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在媒體傳播上的策略更傾向以學者個人身份出現而非智庫官方身份出現。

    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的研究的傳播渠道主要為書籍:最近出版的Urbanisation in Indi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the Way Forward[ii];研究論文,目前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官網上上載的工作論文就296篇,最近的為2015年2月份的工作論文;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 Think Ink,這是可以直接在官網上無需跳轉的小文章形式的鏈接,目前有97篇,最早的為2007年3月份的;WTO Research Series 是針對WTO 研究的系列文章,目前已暫停研究,最近的為2012年4月份;政策研究,此部分研究較少,2012年5月停止更新;WTO 時事通訊,目前停止更新,最新為2012年7月;報告,此部分為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針對具體專題的專項報告,目前有2003年—2015年的研究報告。2014年的一份主要研究報告為2014年7月發布的金磚發展銀行報告。[iii]其他的傳播途徑(目前已不再采用)包括地區研究(官網),政策簡報,專論,論文等。

    印度傳媒

    印度的傳媒產業非常發達,由于印度人有著非常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印度報紙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政府的決策。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除了英語和印地語兩大官方語言,還有馬拉地,泰米爾等十幾種被印度憲法認可的語言,所以印度媒體市場從語言上也可以分為官方語言和民族語言兩大類。也就是說印度民眾獲取各種語言的信息時非常方便的,但是各語言媒體的受眾量差異卻非常大。其中印地語媒體數量和讀者最多,而英文媒體所占的份額雖然很小,卻更具有影響力。比如說不同年份《印度年鑒》顯示出全國發行量前三的報紙為《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印度教徒報》(The Hindu),和《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

    1、印度媒體與政府的關系是“弱政府、強社會”。其主流媒體的新聞政策上也會有“監督和批評政府”這一條。其中《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為“監督和批評任何當權政府”,《印度教徒報》(The Hindu)為“總體上對政府持批評態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則為“保持獨立,不支持任何政黨”

    2、印度媒體規模巨大,受眾數量大

    印度媒體規模巨大,受眾數量也多。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統計數據中,英文報紙的發行量就有11391944份,占總發行量的17.3%。[iv]在印度報紙中,在各個報業體系下的主流英文把紙影響力較大?!队《葧r報》、《印度斯坦時報》、《印度教徒報》和《印度快報》的影響力是印度幾家影響力較大的媒體之一。其中《印度時報》影響力最大,發行量和讀者數量也最多。而在印度,英文期刊的影響力遠遠小于印度報紙,在期刊中發行量較大、較受讀者歡迎的是《今日印度》。[v]而根據《印度讀者調查》報告,印度的讀者數量為9.57億左右,占到人口總量的80%。

    3、印度媒介系統極其復雜

    印度媒體從1991年經濟開放,媒體向資本市場開放,其媒體的背景也變得復雜多樣。針對傳媒行業政策限制的放寬也使得許多境外傳媒公司以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進入印度媒體市場。另一方面,盡管近20年,印度媒體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印度媒體很大程度上仍由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財團主導。在所有的民主國家中,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媒介環境像印度這樣被政治觀念和政治野心所影響。

    4、印度媒體發展極不平衡

    印度媒體的發展極為不平衡。印度雖然身居金磚國家之列,但卻是少數幾個雖然科技發展快,但媒體系統受新媒體沖擊影響較小的國家。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印度的互聯網普及程度非常低,數據預測到2014年6月,印度的互聯網普及程度仍不到16%,[vi]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還非常低,排名在全球第150位左右。印度互聯網發展的停滯導致印度的新媒體的發展也非常緩慢,印度沒有真正媒體意義上的新媒體,更多的還是停留在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社交層面上。從《印度讀者調查》報告中也可以看到,在2013年印度民眾對媒體的接觸情況,互聯網所占的比例僅為5%。

    5、印度民眾對媒體的接觸兩極分化大

    由于印度的科技發展極其不平衡,導致印度的受眾對媒介的接觸情況也存在天壤之別。Adrian Athique指出,數以百萬計的受眾能夠與大約一半的媒體系統充分接觸,而另一半的受眾在日常接觸的層面上卻完全與媒體無緣。[vii]印度媒體在近20年的發展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預期,目前的印度媒介環境不管對于殖民時代還是后殖民時代的一代人來說都是陌生甚至超出理解范圍的。

    印度媒體用戶研究中心(Media Research Users Council)與尼爾森(Nielsen)公司共同發布的2013年度印度讀者調查(Indian Research Survey)報告顯示目前印度讀者數量為9.57億左右。[viii]而不同媒體的接觸數量見下圖:

    印度媒體讀者數量排名

    媒介形式 報紙 電視 廣播 互聯網 電影
    讀者數量 281380000 602620000 83680000 50669000 76403000

    從上表可以看出,印度的主流媒體依然還是報紙和電視,報紙的讀者數是互聯網讀者的五倍之多。而在具體的媒體上,在所有的出版物的讀者排名上,排名如下表:

    印度出版物讀者數量排名

    出版物

    語言

    周期

    讀者數量

    Dainik Jagran

    印地語

    日報

    15527000

    Hindustan

    印地語

    日報

    14246000

    Dainik Bhaskar

    印地語

    日報

    12857000

    Malayala Manorama

    Malayalam

    日報

    8565000

    Daily Thanthi Tamil

    Tamil

    日報

    8156000

    Rajasthan Patrika

    印地語

    日報

    7665000

    The Times Of India(印度時報)

    英語

    日報

    7254000

    Amar Ujala

    印地語

    日報

    7071000

    Mathrubhumi Malayalam

    Malayalam

    日報

    6136000

    Lokmat Marathi

    Marathi

    日報

    5601000

    《印度時報》在所有的出版物讀者數排名中,是唯一的英語出版物。且在種類上,讀者數量排名前10的出版物中都只有日報一種種類,沒有雜志等其它媒介形態。盡管英語出版物在讀者數量上并不占優勢,但是由于印度具體的情況,在政治傳播中,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英文出版物??偟膩碚f,在外交和國防等重大政策性問題上,印度英文媒體通常是議程設置者的角色,而印度其他語言的媒體通常只是跟隨這種議程設置。[ix]印度著名記者瓦特薩拉·卡馬特認為,“事實上,每當與人們討論印度媒體,人們直接的想象就是印度的英文媒體,而沒有其他語言媒體?!盵x]在印度媒體用戶研究中心的數據中,英文日報的讀者數排名:

    印度英文日報讀者數量排名

    出版物

    讀者數量

    The Times Of India(印度時報)

    7254000

    Hindustan Times(印度斯坦時報)

    4335000

    The Hindu(印度教徒報)

    1473000

    Mumbai Mirror

    1084000

    The Telegraph

    937000

    The Economic Times

    722000

    Mid Day

    500000

    Deccan Herald

    458000

    The Tribune

    453000

    Deccan Chronicle

    337000

    由于印度媒體的主流仍是報紙和電視,且英文報紙在政治上的強大影響力,本研究所主要考察的媒介對象是讀者數最多的三大英文報紙,即《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印度教徒報》( The Hindu)。

    從總體上看,印度語言的復雜性使得其媒體的復雜性加劇。語言認同是印度政治上的一個大的難題,而同時也是印度媒體的一個大的難題。事實上從總體上來看,印度的英文媒體主要掌握在印度大財團資本精英的手中,而印度其它語言的媒體則主要由相對應的語言聚居去的當地富豪團所掌握,但是不管是由誰掌握,這些媒體總的來說都還是為它們各自的利益服務。但同時,印度的廣播通信設施仍有政府掌控,這和美國等民主國家是不一樣的。當然,印度的媒體對政治力量的敏感程度也是少見的。

    【責任編輯:管理員】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專欄作家,香港鳳凰衛視和亞洲電視臺評論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