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巴士科爾多斯坦共和國(Bashkortostan)首都烏法(Ufa)舉辦的金磚國家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這也是他時隔兩個月再次出訪俄羅斯。
在峰會上,習主席將在今年第二次與普京會面,同時也將與巴西、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領導人會面。成員國應如何合作,將金磚國家轉變成一個領先的跨國經濟組織,這是領導人會議的首要議程。
現任英國財政部的商務大臣的英國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Jim O'Neill)創造了“金磚四國”(BRIC)一詞來描述領先的新興市場。他表示,兩年前,中國就是代表著金磚五國經濟體。也就是說,他的意思是中國是整個金磚五國經濟引擎,而到2020年,中國的平均增長率預計將會下降大約6.6%。在所有金磚國家中,一直最令這位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任董事長失望的印度。
十年前,奧尼爾在創造這個詞進或許是為高盛明確新的海外投資目的地,以及分散其對西方經濟體投資的風險。
然而,這個詞卻成為了一個國際政治概念并演變成一個由五個新興經濟體組成的洲際組織,推動并增強了中國在后冷戰時期成為地區域人的形象和信心。金磚國家峰會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同時中國政府更加重視金磚國家,以此輔助其多邊外交。
不過,有跡象顯示,新興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核心作用的日子快要結束了,因為他們的經濟增長放緩或進入如中國的“新常態”。印度經濟的增長率在也很難如上一個財政年一樣順利地達到5.5%。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美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將與中國一起重新扮演世界最大經濟引擎的角色。以頁巖氣為代表的能源革命以及3D打印為首的工業革命以及以金融服務為主的消費革命則再次證明了美國的創新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
隨著美國“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政策取得的進步,尤其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Trasn-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的推進,一些美國的政策制訂者認為,美國依然是全球的領導者,中國很難有機會追趕并“挑戰”美國的地位。
不過,作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國際金融秩序的堅定維護者,中國對此并不感興趣。在金磚國家峰會上,預計中國會與其它成員國共同推進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BRICS New Development Bank),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總部設在上海。該開發銀行將為金磚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和其它開發項目提供資金。
展望未來,金磚國家將會為20國集團,甚至國際秩序注入新能量。二十國集團包括金磚五國,七國集團,歐盟和其他七個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金磚五國的領導國,以及堅定的中小經濟體的強有力支持者,中國有理由建立一個繁榮的金磚經濟體聯盟,以此使二十國集團更加團結。
作者: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譯者:張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