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在膠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市街頭,撲面而來海上的涼風和街頭滿眼韓國商品城、韓文店鋪、韓國燒烤的熱熱“韓風”,你心中頓時癢癢的,不免有了購買正宗韓國貨和品嘗韓國美食的沖動!
年輕大學生在威海韓國燒烤店體驗韓式美食-鞠傳江攝影
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訂,山東省威海市和韓國仁川市被選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毫無疑問,威海又站在中韓自貿區新的起點上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新遠航!
“將地方經濟合作引入國家間自由貿易區協議這是首次,這必將給威海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威海要在更高層次上做中韓合作的樣板!”威海市市長張惠說。
中韓自貿區給威海帶來了什么?
《中韓自貿區協定》是迄今為止開放水平最高、貿易額最大、涉及領域最多的自貿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17個領域。在未來20年內,中國將實現零關稅的產品達到稅目的91%、進口額的85%,韓國零關稅產品達到稅目的92%、進口額的91%。
專家分析,伴隨著這一自貿區協議的實施,中韓之間將形成一個GDP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共同市場。
的確,中韓兩國在國際貿易的版圖中舉足輕重。目前,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則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以及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2015年,雙邊貿易額將躍升至3000億美元,在過去10年間年均增速達到22.3%。
威海是中國大陸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海上直線距離只有93海里,占盡兩國貿易的天時、地利。20多年來,威海對韓進出口額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長速度。來自威海市商務局的統計顯示:2014年,韓國在威海進出口貿易中位列第一大伙伴地位,全市有1764家企業與韓國有貿易往來,進出口總額52.27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的31.5%。其中,出口29.27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的25.7%;進口22.99億美元,占全市進口的44.2%。截至2014年底,威海的韓資存量為16.3億美元,占山東韓資存量的17%。今年 1至4月份,威海市對韓進出口貿易達到16.1億美元,其中出口達9.2億美元。
在自貿區“地方合作示范區”這一金字招牌的背后是說不盡的發展“紅利”和商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說:“威海要用好這一開放的新平臺,盡快建立國際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使這里成為貿易和投資的重要通道和聚集地?!?br> 打造中韓經貿的新“金橋”
1990年9月16日,經中韓兩國政府批準,連接威海至韓國仁川的“金橋”號班輪正式通航,為兩年以后的兩國建交架起了信任之橋和民間貿易之橋。
航行于威海與韓國仁川之間的金橋號班輪
如今,當年威海通往韓國的一條船、一條航線,變成了通至韓國三個港口三條航線,每周有16個海上航班,空中航線每周則有30個航班。當年的背包客乘船做著小額貿易,如今變成了集裝箱班輪。威海市的5個韓國商品城,聚集著5000多個韓國商鋪,宜居海濱城市居住著5萬多韓國僑民,貿易的增長帶來文化的交融,韓國的長鼓舞每每被作為當地文化演出的必備節目。
居住在威海的韓國大媽在國際食品博覽會上表演韓國長鼓舞-鞠傳江攝影
“威海同韓國地緣相近、經濟互補,要借助中韓自貿區平臺,打造中韓經貿共贏的‘新金橋’”。威海市市長張惠說。
自貿區為威海與韓國交流與合作刮起了新的“東風”,協議簽署一個多月來,威海市多批商貿代表團趕赴韓國招商推介,韓國客商則爭相涌入威海展銷韓貨。
威海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的中韓食品交易對接會現場-鞠傳江攝影
6月26日,第六屆威海國際食品博覽會暨中韓商品博覽會在威海舉行,參加最多的是韓國企業,會展吸引國內外重要代表團30多個,專業采購商1500名,達成貿易意向額13.1億元。7月15日開幕的威海韓國商品交易展韓國客商依然踴躍參與。
威海韓國商品交易中心-鞠傳江攝影
威海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的文登花餑餑-大壽桃-鞠傳江攝影
據威海市商務局統計,今年1~5月,該市新批準韓國項目28個,同比增長47.4%,合同外資1.79億美元,同比增長30.1%,占全市合同外資總額的43.5%。
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在一次研討會上為威海支招說:“面對中韓自貿區的新機遇,打造中韓經貿主干道的‘升級版’,威海必將是自貿區的受益者?!?/p>
5個不同特色的韓國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在建設之中。投資5億元的中國首家韓式商業文化主題園區---韓樂坊,今年入住的韓國企業越來越多。截至6月底,已有140多家韓國生產企業入駐韓樂坊韓國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并設立中國銷售總部,經營范圍涵蓋韓國化妝品、食品、日用品、小家電、母嬰用品等。威海正在成為輻射全國的韓國食品、服裝、化妝品、飾品、小家電等商品集散地。
威海的韓國化妝品批發市場-鞠傳江攝影
走進威海韓樂坊如同置身韓國街頭-鞠傳江攝影
威海韓樂坊的韓國燒烤一條街吸引很多年輕人-鞠傳江攝影
威海韓樂坊的韓國木雕塑-鞠傳江攝影
威海韓樂坊的巨大手拉手雕塑-預示中韓兩國的友誼與合作-鞠傳江攝影
開辟中韓合作的“試驗田”
專家分析,韓國企業在威海賺取低工資差價和傾銷低端廉價韓國貨的時代已經過去。
威海韓國商會會長金宗猷說:“由于工資上漲,低端加工貿易企業在威海很難生存,越是高技術企業在這里發展越快!”
經濟轉型使威海的對韓經貿必須走新的路徑,開辟新的“試驗田”。
3月16日,威海出臺了《加快推動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第一批實施方案》,圍繞貿易、投資、服務、產業合作等領域進行先行先試。
兩國率先降稅的800多種商品催生這里的韓國商品集散地規模迅速擴張,一直是中韓合作短板的服務業開始深度開放,旨在發展新興產業的中韓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依次展開。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說:“威海抓住這一難得機遇,要全面開展負面清單管理,政府充分放權,營造更加國際化的發展環境,從而最大化釋放制度紅利,為威海經濟騰飛注入新動力?!?/p>
韓國小伙鄭文植在威海娶了中國媳婦于小平開了韓國烤肉店正家燒烤 夫妻倆按照韓國風俗跪著為客人服務-鞠傳江攝影
一批與韓國合作的新園區加緊推進,包括中韓信息技術產業園、中韓機電裝備產業園、中韓現代物流產業園、韓國商品保稅倉儲中心等園區項目相繼啟動建設。
威海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的國家審核程序已經啟動,將成為層次更高、功能更全的開放平臺。
威海作為全國首個通關便利化試點口岸,率先開通了威海---仁川中韓陸海聯運通道,在全省已開通的6個口岸通道中,威海占3個。按照通關新辦法,威海將實現全天候辦理證件,實施出入境證件自助化辦理、無紙化審批。
威海正在與仁川市合作打通韓國-威海-中亞--歐洲貨運線路,使威海由原來的交通末梢變為物流中心和貿易樞紐城市,架起韓國、中國與亞歐之間的貿易大通道。
中韓銀行間韓元對人民幣直接交易于去年12月1日在韓國外換銀行總行正式啟動。韓國政府計劃在中韓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重從目前的1.2%提高至20%,這一政策的出臺可以讓進出口企業節省1%的成本。友利銀行威海分行開業以來,中韓貨幣直接交易結算業務不斷增多,未來將有更多韓國銀行在威海落地。
由韓國僑民組成的電聲樂隊在為韓國企業做演出-鞠傳江攝影
對韓跨境電子商務也將成為新的服務平臺。4月15日,總部位于威海的山東最大超市集團---家家悅集團與韓國大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在600家門店設立韓國商品專柜的同時,還將構建“中韓自貿”雙語營銷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利用400萬會員發展網絡韓國商品銷售。
關于作者:鞠傳江,中國日報駐山東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