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搶渡賽開始,真正是“浪里白條”
群眾方隊下水了
群眾方隊的隊首列隊需要將“長江橫渡”標牌漂游到終點
群眾方隊
位于武漢的海軍工程大學潛水隊隊員組成一個方陣參加橫渡
到達終點即將上岸的群眾方隊保持隊列整齊
上岸后每一個方隊都為自己歡呼
中國日報采訪男子搶渡冠軍
2015年中國·武漢第42屆國際橫渡長江活動暨搶渡長江挑戰賽昨天舉行。超過3300人沿毛主席當年橫渡長江的經典路線暢游長江,是近10多年來渡江節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令人掉眼球的是,個人搶渡賽男子組、女子組冠軍,分別由瑞典、德國選手奪得。武漢體育屆人士說,這也說明武漢渡江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
長江橫渡活動分為個人搶渡賽和群眾方隊橫渡,共有61名搶渡賽選手和38個群眾方隊的3300余名群眾參與。今年除武漢本地2463名選手組成的27個方隊以外,還吸引了北京、廣東、太原、天津、沈陽、長沙、合肥、南昌、溫州、新鄉等10個省外方隊和1個省內、市外的“湖北”方隊, 共1062人,也創下了歷年來外地選手參加渡江活動最多的紀錄。
搶渡賽選手多是省、市體校及武漢體院的游泳專業運動員,其中有10名外籍選手獲得搶渡賽資格參加比賽。搶渡線路從武昌江邊的漢陽門下水,終點到達漢陽南岸嘴,長1800米。群眾方隊橫渡的游程有6000米,參與者市民中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僅12歲,不少家庭甚至組員參與。昨日在終點現場,記者看到,每位到達的選手和市民無不歡欣鼓舞,慶賀自己“征服長江”,多個外地選手說,“游過了長江,參加了武漢這么盛大的活動,人生沒有遺憾了”。
持續舉辦42屆的橫渡長江活動,無論它的名稱怎樣變化,武漢市民都親切的稱它為“渡江節”。每年一次的橫渡長江活動,是這座名為“江城”城市的盛大市民節日,也是武漢至深的城市情結。
早在上世紀初,武漢民間就已經有了自發的橫渡長江,隨后演變成橫渡長江競賽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暢游長江活動不僅影響中國幾代人,而且將對橫渡長江的感情深深鐫刻在武漢市民心中。
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在武漢首次暢游長江,游后欣然命筆,寫下了《水調歌頭·游泳》,其中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成為中國人熟知傳頌的詞句。也正是從1956年起,武漢每年舉行一次橫渡長江競賽,這年稱為第一屆。
1966 年7 月16 日,是42次暢游長江的毛澤東同志在武漢最后一次公開暢游長江的日子,“7·16”由此成為一個特定的紀念日。2009 年起,武漢市明確將7 月16 日定為每年的橫渡長江日。
無論名氣還是影響,渡江節也許不能和其他大型體育賽事相比,但它的歷史,跟一座城市的關系、跟市民的關聯緊密而深遠。在這座兩江交匯的城市里,很多武漢人,從小就在江邊戲水,白發蒼蒼了還要親近它。很多平凡人因水結緣,成了摯友。夏日到了,到江邊走走,能游則游,不能游看看別人游,也是一種樂趣。
每年舉辦的渡江節成為釋放大眾對長江熱愛之情的狂歡節, 凝聚著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一個側面標示了這座城市與長江獨有的血脈之情。
關于作者:周荔華,中國日報駐湖北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