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的貧困率在2001年到2011年這十年間都成功地降低了。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分析,貧困率的降低使得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不斷上升,然而,印度的中產階級人數卻沒有什么變化。
從2001年到2011年,中產階級人數所占比重從3%增長到了18%。但是印度的這一比例卻幾乎沒有變化,根據最新數據統計,2001年,印度中產階級人數占比為1%,而2011年是3%。
上海耀眼的地平線,以及無所不在的“中國制造”標簽,是這一經濟大分水嶺的最明顯的標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如今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生產和提供全球約16%的產品和服務,而印度卻只占7%。1991年,中國和印度分別各占全球輸出量的4%。這兩個亞洲鄰國都是人口大國,似乎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皮尤研究機構的調查涵蓋了111個國家,將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分為五大收入人群:窮人(每日生活費用不到2美元),低收入人群(2.01~10美元),中等收入人群(10.01~20美元),中高等收入人群(20.01~50美元),以及高收入人群(高于50美元)。這些數據通過2011年的購買力平價以及物價表現出來。以年為單位計算,中等收入人群即為收入在14600美元到29200美元之間的四口之家。
中國印度這兩個國家都成功地降低了貧困率,這是他們共同的成就。從2001年到2011年,中國的貧困率從41%降低到了12%,印度的貧困率從35%降到了20%。這使得3.56億中國人口,1.33億印度人口脫離了貧困,總數為4.89億人口,占全球脫貧人口總數的75%。
中國著力推動人們生活方式達到中等收入水平,這一點要比印度成功。脫離貧困的這一部分過渡人口導致了中國低收入人群的增長,從2001年的57%增長到了2011年的66%。然而,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增長幅度更大,從3%增長到了18%。除此之外,中國中高等收入或高等收入人群從不到1%增長到了5%。
相比之下,印度脫貧人口僅僅使低等收入人口增加,從2001的63%增加到了2011年的77%。而中等收入人群占比僅從1%增加到了3%,而2011年,印度中高等收入人群或高等收入人群估計占印度總人口的1%。
中國之所以和印度拉開差距,部分原因是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進行了經濟改革。比印度1991年的改革早了10多年。中國經濟改革被視為更深入、長遠的改革,極大促進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于中國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好消息。研究表明,中國財富的增長的同時,社會不平等也在拉大。中國的股市泡沫,以及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也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可以保守樂觀地估計印度未來的經濟將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下取得騰飛。有其它的研究表示印度的中產階級比重可能占總人口的5%到10%。(盡管這些研究和皮尤研究機構一樣,都使用10美元作為進入中產階級的臨界值,但是它們包括了生活花費日均50美元的人群,并且也吸收了其它數據。)但是目前,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還存在巨大的差距。
譯者:Ver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