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榕博  >>  正文
    張榕博:被日本民間換“芯”的“終戰日”
    張榕博
    2015年08月25日

    每到8月6日,人們會折疊千紙鶴寄托哀思

     

    “法西斯”親人

    每年8月15日,日本大阪市的一位便利店店主就會跑去靖國神社,捐4000日元換來一盆花。

    店主對他的中國雇員張小民說,看著它,就仿佛看到了父親。

    這位店主剛過滿月時,父親被征兵去了中國戰場,不到半年就傳來了死亡通知。但通知里沒有寫明父親是在中國什么地方戰死的,遺骨埋在哪里。

    靖國神社,后來成了這位老店主與父親會面的地方,那里沒有人稱他們是“日本法西斯”,更不會有對錯與正義與否的爭議?!案赣H沒有從占領地撤回來,但我相信他的靈魂回來了,就在那里。因為只有在那兒,有他的靈牌,我去了他就會看到我”。

    這一天,是“日本戰敗紀念日”。70年前,也就是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但在日本民間,這一天有很多種叫法,有“戰歿者紀念日”、“終戰紀念日”、“對外戰爭結束日”,但是沒有一種說法有“戰敗”或者“投降”的字眼。這對已經生活在大阪的華僑張小民刺激很大,因為周圍所有人都在不承認這一天是“戰敗”的,甚至包括她上幼兒園的女兒。如果說日本在這一天失敗了,只有美國的原子彈讓他們最終承認了失敗。

    同是在日本民間,靖國神社曾是日本天皇的戰爭祭壇,今天又是日本民族與民主情緒中表達戰爭與和平,生與死,殖民主義與愛國主義,名譽與羞恥,宗教與政治的一個舞臺。對于日本無數個家庭,那里還是許多日本親人靈魂的安息地,因此在歷史問題上,日本人知道靖國神社是一個爭議。但是在個人感情上,人們又一定會去祭奠參拜。

    因此,在每年8月15日這天,日本天皇在東京出席的“全國戰死者追悼儀式”,按慣例會向侵略過的鄰國人民道歉;而日本右翼政客甚至日本首相則會率領民眾前往靖國神社“拜鬼”。于是這一看似矛盾的行徑多年來一直受到亞洲受害國民眾的譴責,除了日本民眾之外的其它亞洲國家民眾也同樣懷疑,日本對反省戰爭歷史的誠意。

    今年,安倍首相發表講話, 向中國人表示感謝,因為戰后有3000名被遺棄的日本兒童得以在中國成長,他對此感謝中國人民的寬容。世界各大媒體立刻敏感地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法新社立刻發了一篇述評,認為日本國內對于戰爭反省的態度,并非安倍這些小動作可以掩蓋的,也無法彌合日本與亞洲近鄰未來的關系。

    日本的當代社會,歷史與責任感被拋在了個人生存的后面

     

    “兔子紀念狼”

    相比于8月15日,許多日本人更看重8月6日和8月9日這兩個日子,那是廣島和長崎遭原子彈轟炸紀念日。

    絕大多數世界人民都知道,今年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稱作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英中俄等國為此舉行了戰后規??涨暗母鞣N慶祝與紀念儀式,中俄兩國還邀請多國政要與代表參觀閱兵。但,這并不是日本民眾的紀念主題與“節奏”。

    其實,日本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二戰紀念活動早已在5年前舉辦過了。因為2010年日本地震核泄漏緣故,當年紀念活動選在了廣島舉行,主題則是“核爆死者慰靈式暨和平祈愿儀式”,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以及71個國家和歐盟代表出席了紀念儀式,但中國未派代表出席。

    今年9月3日,日本首相也將不會出席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的閱兵,這像是中日之間對同一場戰爭迥異態度的一應一答。

    實際上,對于70年前的那場戰爭,在今天日本人心中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尤其是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只被一部分年老者或少數人了解。戰爭后期,是日本的抵抗戰爭,此后美軍在長崎和廣島投入原子彈,造成20多萬人死亡,而日本大多數年輕人了解與記得的只有后一部分。

    于是,相比于德國前總理在猶太大屠殺紀念碑前長跪不起,世界各國今天都沒有主動祈望日本官方與民間可以來二戰受侵略國家紀念碑前道歉。

    相反,日本會把過去的戰爭表現為親情和愛情。前些年,日本富士電視臺在終戰日前后播出表現戰爭中兄弟情的電視劇《最后的紐帶》,故事講述成為美軍的哥哥,與成為日軍敢死隊成員的弟弟在沖繩相逢,最后兄弟愛和親情跨越了一切。

    似乎由于有了這種“親情”與“愛”,侵略就被自然換了“芯”。8月6日雖然是一個工作日,但是在廣島,有空閑的人一定會去廣場紀念,廣場中央有一團火,一直沒有熄滅過,與猶太大屠殺紀念廣場有某種形似。每個廣島人都會獻上一束花,疊上一小瓶千紙鶴放在那里,希望和平。

    山東日照姑娘盧倩嫁給一戶廣島人家以后,就不再對抗戰中的死難同胞有些許記憶了,轉而她會記得那場核爆炸給自己丈夫一家帶來的災難,并疊上幾瓶千紙鶴,加入紀念的人群?!耙滥鞘菆鰹碾y,死了多少人啊。我公公的父母就是在那次災難中去世的,家里三個兄弟都受到了輻射?!北R倩說。

    盧倩一直不敢對中國老家的人說起過這事。但她不認為這是“兔子紀念狼”,而是悼念所有因為戰爭受到苦難的人。

    靖國神社里的民間紀念

     

    “勿談歷史,活在現在”

    每年“8.15”的到來,絕大多數日本人此時更愿意享受一個輕松假期。

    從7月中旬開始,是日本最熱的幾天,8月12日到8月15日是日本傳統假期,加上禮拜天,最長可以休息5天時間。這期間,汽車站,旅行社會推薦一些短途游線路,日本的“黃歷”上提醒,8月15日這一天應該回老家“歸省”,或者去親人墓地祭祀,關于“戰敗日”的信息只字沒有。

    大阪市民栗田文男說,因為擔心鄰國情緒出現刺激,往年關于靖國神社和東條英機的報道今年也沒有了,參拜、參觀靖國神社的事很少在報紙上提及。偶爾提及一下日本天皇的訓誡,要求大家勿忘歷史,但是也沒有長輩告訴下一代,要勿忘哪一段歷史。

    相反,最近日本的電視節目中,一直播放名人私下逛夜總會的新聞,還有世界各地日本人為當地居民做貢獻的電視節目。一位在巴厘島做義工的日本人的事跡,還被拍攝成了電影。而關于慰安婦、“日本終戰日”的新聞,往往整點新聞報道過一次就結束了,沒有解讀和歷史回顧,沒有持續報道,也不會重播。

    70年前,隨著二戰結束的,還有日本軍國統治的結束和美國式民主的到來,日本小說家、詩人高見順和歷史學家家永三郎等知識分子發現,日本雖然輸掉了戰爭,日本人民卻得到了自由,這讓他們難受而興奮。

    “日本人現在很少談政治,歷史,只要給工資、給休假、給保險,不裁員,這就可以了,政治都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夠關心的,那都是政客手中的牌?!崩跆镎f,日本人崇尚“活在現在”,他們覺得現實問題比起歷史問題要重要得多。

    這一觀點也在日本華人圈頗為流行。在日本著名的華人網站小春網的論壇中,許多華人也希望淡化歷史,回避中日矛盾。

    “請大家想一想,因為自己在日本,很多人還在為了簽證,為了工作,為了學業,甚至為了愛情的過程中,承受著很多壓力,如果因為70年前的那場戰爭跟我們現在的老板發生爭執,被日本當局視作不友好者,這對于我們是多么不幸的事情,在日本多年打拼的事業家庭可能會化為烏有??!”一位華人網友發帖說。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獨家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品牌總監,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