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健康元的一份公告引起投資者的質疑。該公告顯示,麗珠集團擬通過定增及現金相結合方式收購健康元旗下醫藥生物資產。擬置出資產中,海濱制藥與焦作健康元2015年對健康元的業績貢獻突出,中報合計凈利潤占比約50%。健康元甩賣的無疑是優質資產,投資者因此發問:把優質資產賣了,健康元今后靠什么盈利?
根據今年的半年報,健康元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3.3億元,其中,海濱制藥實現凈利潤0.8億元,同比增長51.9%;焦作健康元實現凈利潤0.9億元,同比增長261.5%。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子公司近年來業績均處于爆發期,增長勢頭強勁。上市公司甩賣優質資產,盡管其聲稱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但仍然值得商榷。
健康元持有麗珠集團26.76%的股份,為其第一大股東。在將兩家子公司賣給麗珠集團后,保健品與OTC將是健康元的主要發展方向,健康元的業績,今后或許將對麗珠集團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依賴。
顯然,麗珠集團以發行股份與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健康元的資產屬于關聯交易,即使如此,其也會影響到健康元投資者的利益。畢竟,健康元對于麗珠集團并非100%控股。就算兩家子公司進入麗珠集團后,其所獲盈利健康元也能從中獲益,但畢竟只是部分獲益,這實際上有部分收益被麗珠集團的投資者分享了。
其實,上市公司甩賣資產的情形在當前的A股市場中頻頻發生,受到質疑的案例亦不在少數。如今年7月22日,茂業物流發布重大資產出售預案顯示,擬22億元掛牌轉讓茂業控股100%股權。上市公司雖然也聲稱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但標的資產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2014 年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7.65%,凈利潤占比為92.63%,標的資產為茂業物流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由于此次甩賣資產是掛牌轉讓的方式,也由于存在交易對手未確定等眾多問題,因而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函,并且深交所還非常罕見地提出了十個方面的問題。又如今年4月份百聯股份發布了甩賣資產、定增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資產重組方案,但上市公司甩賣的標的資產在2010年時曾用29億元的高價買入的,此次則以縮水七成的價格賤賣,也引發了上交所的關注。
顯然,上述三個案例中,上市公司甩賣相關資產都呈現出“任性”的一面,盡管理由都冠冕堂皇,但實際上都站不住腳。而且,“任性”甩賣資產,既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也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即使這些甩賣資產的方案受到投資者的質疑,甚至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但成功實施的并不在少數。
無論是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也好,還是甩賣上市公司的資產也好,股東大會是必須要過的一關。由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問題,也因為中小股東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與決策的意識薄弱,意愿不強,即使是受到質疑的并購重組或甩賣資產的方案,最終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的幾率同樣很高。因此,即使是資產被賤賣,中小股東實際上也不得不咽下苦果,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甩賣資產過程中,并不乏利益輸送的現象,上述百聯股份資產遭賤賣就存在這種嫌疑。因此,為了防止上市公司“任性”甩賣資產,也為了保護上市公司與中小股東的利益,需要采取相關措施。筆者建議,一是廣大中小股東不能只關心上市公司股價,更要關注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與決策中來,即使勢單力薄,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況且,市場上中小股東聯手狙擊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二是監管部門不能失語。關注函、問詢函之類的監管措施無異于隔靴搔癢,既無法產生威懾力,也不能產生警示效果,對于上市公司遭到質疑的甩賣資產的行為,直接強勢介入的效果無形中更好。三是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重點強化中小投資者保護,讓中小股東擁有真正的話語權,并能對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項產生足夠的影響。如此,資產被“任性”賤賣的現象才有可能收斂,中小股東的利益才能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