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攜手共進,全面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陳新光
    2015年09月22日

    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歷二十四季節,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在這收獲的季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9月22日起,從西雅圖開啟他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的首次訪美的國事訪問,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跨越太平洋,尋求合作共贏的新起點,探索大國互動新模式,研究管控分歧新方法,以全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里程碑。如何構建好這一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中美雙邊關系,增強戰略互信,解決雙邊關系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是此次習奧會晤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當今的一個熱門話題。在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之際,借鑒歷史經驗探討全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問題,尤其具有特殊和重要意義。

    歷史經驗昭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意義尋常和深遠。二戰的歷史證明,社會的差異并不是引發戰爭沖突的根本原因。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只要順應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志,就可以做到求同存異,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在二戰中,面對法西斯侵略,中、美、英、法和蘇聯等國,彼此間雖然存在著利益矛盾和政策的分歧,但畢竟還是樹立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通力合作、共同對敵的榜樣。

    美國凱托學會防務與外交問題高級研究員特德·卡彭特認為,美中兩國在建立成熟外交關系方面業已取得許多顯著成果,現在兩國在安全和發展問題上肩負著全球領導者責任,兩國間的緊密合作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益處。相反,如果中美關系緊張加劇,全球經濟將會拉響警報,各種巨大的動蕩和沖突將隨之出現。鑒往知來,中美兩國“70年前,兩國合作改變了現代歷史進程,70年后的今天,中美關系處在關鍵時刻”美國應汲取歷史經驗啟示,開創中美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歷史上,中美曾經并肩作戰、共御侵略。面對窮兇極惡的法西斯,正義的使命使兩國走到一起,并肩作戰。1942年1月,包括中、美在內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成立。1942年6月,中美簽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將中美兩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而載入史冊。歷史不會忘記,中美曾經相互支援、攜手并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由美國飛行員教官陳納德組建的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為了運送戰略物資,穿越艱險開辟了“駝峰航線”,為中國人民抗日斗爭提供了有力支援。在共同戰斗的歲月里,來華的美籍飛行員都會隨身攜帶標有“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的“血幅”,只要看到帶有“血幅”的受傷飛行員,中國軍民就會全力救治,從中見證了中美兩國患難與共的戰斗友誼,并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由于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突出貢獻,中國成為舊金山制憲會議4個發起國之一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也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聯合國權威,積極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昔日中美兩國團結奮戰的歷史,為進一步發展今天的中美關系提供了重要借鑒:一是造福人民是中美合作的根本方向。中美通力合作戰勝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不僅結束了中國人民被奴役的歷史,奠定了中國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基礎,也為美國人民爭取到了和平、自由的環境,開啟了美國繁榮發展的新階段;二是彼此尊重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基礎。70多年前,中美兩國盡管相距遙遠、國力對比相差懸殊,但兩國卻在平等的基礎上為抗擊法西斯侵略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三是實現世界大同是中美合作的重要使命。中美合作始終牽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美并肩戰斗,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具有重要意義。中美共同為創建聯合國而努力,使人類避免了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威脅,維護了戰后70年世界總體和平穩定的局面。

    二戰勝利70年來,人類在發展,時代在演變,在和平與發展這一主題支配之下,中美之間首先要考慮的已不再是“誰是我們的主要之敵”,而是“誰是我們的主要合作伙伴”。坦言之,由于兩國的社會制度不同,中國和平發展對于世界格局、國際秩序和發展模式產生影響,其中發展模式的影響最讓美國生畏。70年后的今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中美關系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美之間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存在可行性,盡管現在面臨的困難很多,還需要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做到以互信代替互疑,平等代替妄自尊大,包容代替歧視,雙贏代替一己私利,消除麻煩代替制造事端,管控分歧代替擴大爭執??梢哉f70年前,中美兩國合作改變了現代歷史進程,70年后的今天,中美關系處在關鍵時刻。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機遇大于挑戰

    目前,中美關系已經超出一般意義上的雙邊關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只要中美關系維持在穩定狀態,兩國之間沒有重大沖突,其他區域性沖突就很難改變世界權力格局。中美兩國的雙邊關系越來越具有國際性,投資、貿易、匯率、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雙邊關系,都會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中美是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兩國經濟總量合起來占世界1/3,人口占世界1/4,貿易總量占世界1/5,雙方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承擔重要的共同責任,中美關系的內涵早已超出雙邊范疇,具有更加重要的全球影響。

    為此,2013年6月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時,開門見山提出三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中美關系?中美應該進行什么樣的合作來實現共贏?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其實是為詮釋中美新型關系做鋪墊。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需要考慮各自的核心利益,中美的核心利益是鮮明的,那就是主權和安全,雙方也不存在發生沖突的特定因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尊重美國的特殊地位和在世界的影響,客觀上接受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當然也主張改變不合理的世界舊秩序內容,如單邊主義等。中國領導人倡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已歷時三年多時間,為何這樣執著去做,無非就是為了優化兩國關系以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以造福人類。這期間美國的總統和國務卿曾不止一次回應中國領導人關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說法。但從前一時期美國媒體的評論來說,面對中方的善意,美國當局的態度比較曖昧,從變相否定到勉強應承,再到按照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釋,其中包含不少誤會、疑慮和扭曲。甚至美國學界許多人相信“修昔底德陷阱”,即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競爭難免以戰爭收場,而中國和美國就是這一陷阱的下一對“冤家”。

    習近平主席在科學闡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積極意圖的同時,并從“三性”進行全面闡述:一是必要性。主要是指中美關系的實質內涵,即概括為不沖突、互相尊重、合作共贏。這12個字反映了國家之間正常相處的起碼原則,言簡意賅,無可厚非;二是可行性。主要是指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存在的有利條件,用五句話來表達,即政治意愿、經濟積累、機制保障、民意基礎和合作空間,從中概括了中美建交以來取得的實質性和意向性進展;三是務實性。主要是針對美國方面提出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從中說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應從六個重點方面運作:加強高層溝通交往,增進戰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礎上處理兩國關系;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在亞太地區開展包容協作;共同應對各種地區和全球性挑戰。同時,這六句話中也包含了美方試圖糾纏的一些問題。

    當前,中美之間除了一些媒體炒作的分歧之外,中美兩國主要的分歧在價值觀和戰略互信上,具體表現在網絡安全、經濟交往和海洋權益等問題上。近年來,中美在雙邊關系的一些核心問題上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具體表現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127項雙邊交流機制持續取得成果;中美經貿額已達5550億美元,兩國正就影響深遠的《雙邊投資協議》(BIT)進行談判;2014年底兩國軍方達成兩項諒解備忘錄;兩國還就原本分歧巨大的氣候變化問題達成重要共識;此外,中美還在伊核、朝核問題上進行了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梢哉f,今天的中美關系已經超出一般意義上的雙邊關系。

    奧巴馬總統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最近的一次表態,是在2014年11月12日的北京APEC會議期間,他說非常重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張和建議,贊同加強交流對話,增進了解互信,擴大互利合作,建設性管控分歧,共同推進美中新型大國關系??梢灶A計這次習近平訪美,美方除給予最高規格禮儀隆重接待和見證簽署一批影響深遠的合作協議外,奧巴馬總統還將會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做出進一步的積極回應。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里程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建設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是一項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的開創性工作。如同習近平主席所說,中美關系雖歷經風雨,但總體上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兩國歷屆領導人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已經建設成為一座摩天大廈,我們雙方要繼續努力,為中美關系添磚加瓦?,F代國際秩序起源于17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當時,多國參與的三十年戰爭使歐洲大陸遭到重創。在該和約中確定的主權獨立平等、互不干涉內政等原則一直沿用至今。20世紀50年代,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在萬隆確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精神一脈相承,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則是對上述原則的繼承和發展。實際上,奧巴馬總統及美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賴斯、美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著名戰略家基辛格博士等著名人士,都明確表態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建設性倡議。

    中美關系將隨著時間深化,也是長期的發展趨勢。中美兩國要想建立深度的彼此信任,就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關系在文化、教育、經濟等層面會越來越深入、豐富和有序。其中非常重要的共識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知道中美兩國傾向于與對方合作,以及與其他國家合作,不過有時也會被自己的一些政策限制。美國布魯斯聯合主席約翰·桑頓認為,美國應看到中國的三個趨勢:一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二是中國經濟正在發展,并且會以更高的質量發展,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三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而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依賴得更深,這一趨勢也將繼續下去。以中國建立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為例,世界上一些發展中區域亟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過去30年中已經展示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擅長,也有利于改善許多國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他認為,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在美方安排的一系列公務和商務活動中,將會向美國政界、商界和民眾說清楚這三個趨勢。

    近期,在夏威夷美國東西方中心舉辦的“戰略層面的中美關系”研討會上,與會各國專家一致認為,對中美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只要雙方平等相待,相向而行,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案。在美方最關切的網絡領域,與會專家建議通過構建兩大合作機制,解決網絡空間安全問題:一是在政府層面組建聯合研究組,共同界定網絡攻擊的定義,規范網絡空間行為準則;二是在技術層面組建聯合工作組,共同采取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確保信息通信設施及供應鏈安全;三是在學術層面加強聯合攻關,積極探索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有效途徑。在海洋問題上,會議認為這是兩國能否突破“修昔底德陷阱”、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關鍵。美方學者建議:一是深化中美海事機構的常態化合作,加強兩國海警的海上執法合作;二是構建兩國海軍聯演聯訓機制以及在印度洋和亞丁灣的聯合護航機制,提升雙方交流與合作水平;三是完善危機管控機制,借助雙邊和多邊平臺,簽署有約束力的海上行為準則,避免危機升級失控。

    除此之外,美國還應當放棄一些零和作法。比如美國對中國牽頭的亞投行心存不滿,背后小動作不斷是眾所周知,其結果是包括英國等盟國在內的57國宣布加入,就連美前財政部長保爾森也批評奧巴馬政府,認為應該加入亞投行;美國正在進行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并未邀請中國參加,令人質疑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構建的貿易機制將中國排除在外究竟有何動機;奧巴馬政府2010年推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提出將60%的??哲娏D移到太平洋地區,其針對中國的用意不言自明。筆者認為,未來中美兩國上述重大國際機制建設都應力爭對方的參加,以推動這些機制相互對接而不應漸行漸遠甚至走向對抗。

    外交政策被視為奧巴馬總統兩屆任期執政的“亮點”,先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再推美古關系正?;鸵梁巳鎱f定簽署等,奧巴馬顯然扭轉了小布什任內美國外交四面樹敵的牛仔作風。在中美關系上,奧巴馬多次表示歡迎中國崛起,強調一個強大的中國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美國利益,說明中美之間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存在可行性,盡管還有較大難度。當今面臨的任務是,如何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做到讓互信代替互疑,平等代替妄自尊大,包容代替歧視,雙贏代替一己私利,消除麻煩代替制造事端,管控分歧代替擴大爭執。習近平主席也表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中美雙方應該加強對話,增信釋疑,促進合作,確保中美關系始終不偏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軌道,為新型大國關系的摩天大廈添磚加瓦,共同為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謀福祉,共同期待新型大國關系更穩、更牢、更持久。

    總之,當前要優化中美關系,掌握中美關系的宏觀發展態勢,正如習近平主席2013年6月訪美時所言:“事在人為”。人們期望,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此次會晤,應成為攜手共進,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里程碑。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