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捷克共和國成了中國游客最喜歡的旅游觀光國之一,最近又開辟了北京至布拉格的直達航班。走進捷克令我們猶如踏進在中世紀的歐洲,徜徉在美麗的花苑中,特別是古老的波西米亞文化和捷克共和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給旅游觀光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衷地欽佩捷克共和國對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環境的重視。
鮮明獨特的波西米亞歷史文化
捷克共和國原屬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整個國土面積7.89萬平方公里,由捷克、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從地理上劃分,捷克東部的一小半為摩拉維亞,西部的一大半是波希米亞,包括首都布拉格在內的主要城市大多在波希米亞。波希米亞的緣由是據史料記載,公元前4世紀左右,一個叫波伊的凱爾特人部落把這里稱作"波海姆",其拉丁化讀音就是"波希米亞"。
2011年,筆者一踏上捷克的國土,就強烈地感受到捷克不同于歐洲其他國家,特別是波希米亞人他們那種明快的色彩、活潑的造型,衣著休閑、表情愉悅,仿佛在他們身上承載著特別的歷史文化,波希米亞就像一首由不同樂器演奏出的奏鳴曲。筆者注意到捷克的每個城市都有歷史博物館,展示著波西米亞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文物和飾品,表明波西米亞人的文明有多么古老。除此外,在捷克的各個城鎮還有那些古老的、略顯破敗又不失宏偉的城堡和教堂,如著名的有布拉格城堡、赫魯波卡城堡、圣維特大教堂、圣巴巴拉大教堂等等,這些歷史建筑就像飽經滄桑的老人,用嘶啞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講述著在波希米亞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文化。
歷史上,波希米亞平原上形成的最早國家是公元7世紀法蘭克商人建立的薩莫帝國。公元833年,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帝國,鼎盛時曾占據著相當遼闊的土地。由于內部勢力割據和外部列強侵擾,大摩拉維亞帝國于公元907年滅亡。其時,捷克王國開始崛起,歷經700年的興衰榮辱。公元1620年后,捷克進入了長達數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黑暗年代"。一戰后,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才終于組建起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正是由于歷史上的飽經滄桑和空間上的犬牙交錯,使得波希米亞形成了一種多元的、松散的、明快的文化。在捷克的克魯姆洛夫這座古老的小城,筆者就注意到在中心廣場上就有波西米亞舞蹈表演,美麗的少女身著白色長裙,上面打滿粗褶細褶,并垂著色彩艷麗的流蘇,腰身在輕飄的長裙襯托下顯得格外纖細,扎著兩個既粗又長的發辮,搭在胸前,她盡可能地用種種裝飾來表現波希米亞的風情,表演婀娜多姿,令游客流連忘返。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文學家、藝術家曾在這里走過,如德沃夏克、卡夫卡、昆德拉、歌德等,他們從這里看盡滿城春色,并嘖嘖稱嘆。事實上最能體現波希米亞風格的還是捷克的建筑色彩和式樣,凡去過布拉格的人都對伏爾塔瓦河兩岸古老建筑上的桔紅色屋頂和白色墻體印象深刻,雖然許多其他國家的建筑也有紅色屋頂和白色墻體,但都不像波希米亞屋頂那樣,無論在藍天還是在烏云下,都是那么艷麗,對比那么強烈。這里的建筑式樣,有巴洛克式、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等等,幾乎混合了中歐各國的所有式樣,甚至還夾雜著東方建筑風格。大街小巷兩旁,無論是高樓還是矮房,幾乎沒有重樣的。窗戶門臉、顏色裝飾和房檐屋頂都千姿百態,呈現出一種活潑的整體感,仿佛是走進了童話世界。
有人說,游走在波希米亞平原,心境會變得敞亮,是因為波希米亞文化的源遠流長,以致不同的時空都在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從波西米亞歷史文化中感悟到人生的態度,我們應不愿對過去的苦痛耿耿于懷,也不想生活在對往昔輝煌的精神眷戀中,應該更在意的,是以平和的心態享受現在的美好時光。
風姿綽約的布拉格
布拉格位于歐洲中部波希米亞平原上,坐落在捷克西部伏爾塔瓦河畔,擁有496平方公里的面積和120多萬人口,已擁有千余年的歷史。早在14世紀這里就是中歐的經濟、文化中心,外來的多元文化使其成為歐洲唯一一座擁有所有時代建筑風格的城市,讓它享有"金色布拉格"、"千塔之城"和"歐洲建筑博物館"的美譽。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破例將布拉格整座城市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數百年來,蔚藍的伏爾塔瓦河蜿蜒曲折地穿城而過,兩岸景色如詩如畫,80家博物館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這迷人風光和布拉格濃濃的文化氛圍傾倒了無數的世界游客。有人說布拉格是古老與現代完美的結合,如歌德在200年前就說過"布拉格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當我來到布拉格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說這里就是古老和現代完美融合的城郭。同時,布拉格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前蘇聯派兵入侵捷克,憤怒的布拉格人民走上街頭阻攔坦克通行,向他們的坦克扔手絹,在波西米亞,這是古老的決斗戰書,有兩名甚至青年獻出了生命。其中一張照片讓人鐫刻在心,一位布拉格少女奮不顧身將一朵玫瑰花插進蘇聯士兵的槍筒里。
布拉格城有點像意大利的羅馬城,整個城市分布在7座小山上。我們站在哈布斯堡王宮的陽臺上一眼望去,那些錯落有致的屋頂幾乎都是朱紅色,據當地居民介紹這是用一種叫做石榴石的礦物質顏料,其色彩艷麗,而墻體則大多是一種象牙的黃色。在哈布斯堡王朝時代,這是一種最高貴的色彩,并從此流行于民間。整座布拉格城市是由朱紅色屋頂、象牙色高墻,與郁郁蔥蔥的綠樹交相呼應,連為一體,煞是好看。享有金色布拉格名譽是指在每到黃昏前,夕陽的余暉灑落在象征神權之上的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及各種雕塑身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再就是夜晚,乘上纜車,到達佩特任山山頂,從山頂的酒店極目遠望,只見整座布拉格城市都在璀璨的燈光之中,勾勒出一幅金色的美景,令人陶醉。身臨其境的人此刻都有一種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感,如恍如穿越"時光的隧道",不由從心底贊嘆金色的布拉格名不虛傳。
人們贊譽布拉格是金色的美,還在于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游客行走在布拉格城中任何一條街道,幾乎沒有重復的建筑式樣,也看不到一座現代建筑,使你無法相信,自中世紀以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歷史上各個不同時期的作品在這里幾乎完整地保留著,它們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互相尊重地沉淀。在深秋夕陽的余暉下,走在布拉格的老街上,你會感到每一步都是覆蓋在中世紀老人的腳印上。古老的街道和房屋,紅色的瓦頂,黃色的外墻,影影綽綽,兩邊的老屋很小,但都有一個不大的院子,里面有小巧的羅馬式環廊,精致地環繞在屋子的四周,地上散落著金黃的樹葉,那情景就是卡夫卡所描述的"陽光的痰盂",也讓人想起中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樣的恢宏場面。
熱愛生活、熱愛家庭讓布拉格人感覺生活美好。布拉格人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啤酒嗜好,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150升啤酒,跟跟德國慕尼黑人不相上下。布拉格人對音樂的鐘愛絲毫也不比維也納人遜色,即使在最艱難困苦的年代,人們照樣去聽音樂會,照樣會精心裝扮自己。這讓我明白一個鐘愛歷史、崇尚文化的民族,即使在戰爭硝煙尚未散盡的時候,就開始從瓦礫中清理自己的城市,恢復面上的巨大古建筑物,精心保護著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以老陳廣場到查理大橋必須經過的一條逼仄的皇帝小街為例,10多年前,有一位國外房地產大亨想對它進行改造,將以平整的柏油路取代石塊鋪就的路面,兩旁的商店也在道路拓寬后重建。但居民們投票表決否定了方案,皇帝街的歷史風貌得以保留??梢哉f,小心翼翼地修繕城市,全力呵護文化財富,用心珍惜歷史遺產,這就是布拉格的魅力所在。
令人神往的查理大橋
在布拉格諸多景點中,可以說橫跨在素有母親河之稱的伏爾塔瓦河上連接著布拉格城堡和老城區的查理大橋最為迷人。在布拉格,城市的每個居民都為查理大橋感到自豪。這座橋是捷克古橋建筑的精華,整個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個橋拱,橋面兩側石欄桿上豎有30尊姿態迥異、栩栩如生的巴洛克藝術塑像。查理大橋與皇室息息相關,它是捷克歷代國王加冕時皇家慶祝隊伍的必經之路,當初改建大橋也是國王親自宣布動工的。據當地居民介紹,1357年9月7日5時31分是當年國王查理四世宣布大橋動工的時刻,于是135797531這個絕妙的正反回旋"奇數鏈"便成為人們給大橋祈福的密碼,捷克人至今還用它祈禱大橋的堅固和永恒。因為此前這里曾有一座建于1170年的中世紀羅馬式石橋,此橋在1342年被洪水沖毀,于是當時的國王查理四世發誓要在伏爾塔瓦河上建造一座堅不可摧的大橋。此橋未用一釘一木,全用石材建成。大橋歷經洪水沖擊,除1890年的特大洪災沖毀兩根橋柱曾被修復過之外,數百年來大橋基本完好無損;二戰期間,隆隆的坦克從橋上通過,大橋依然穩如泰山。
查理大橋的兩端建有兩座哥特式的"橋頭堡",橋西的"馬洛斯特蘭斯卡"塔樓上有多個小塔,頂端還有兩個對稱的細尖;橋東的塔樓更為漂亮,塔身上有許多精細的浮雕。橋上的雕像由雕塑大師布勞恩和布洛科夫于18世紀初先后完成。在30尊巴洛克藝術塑像中,《失明的少女》、《內波穆克的圣約翰》、《十字架上的耶穌》、《手持長矛敢于抗爭的騎士布倫茲維克》都是導游向游客介紹必看的雕塑,其中位于大橋北側中段的圣約翰雕像尤其引人注目。
在查理大橋上漫步,還能看到老人爵士樂隊、手工藝人、賣油畫的老人、賣木偶的少婦,尤其是為游客畫像的畫家,構成了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給查理大橋帶來了濃濃的藝術氛圍。導游告訴我們,查理大橋被當地人視為"布拉格最漂亮的珍珠",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在橋上設攤做買賣的,凡是要在橋上賣藝作畫,首先要有相當的藝術水準,經資格考核被吸收為"查理大橋協會"的會員并經政府部門批準、獲得合法營業執照。我們代表團團長請畫家為他做速描,只見這位老年畫家手中的畫筆運作嫻熟自如,不時抬頭看著繪畫對象,時而低頭專注作畫,不多會就把一幅栩栩如生的速描人像畫交給對方,此刻我們都被畫家的藝術藝術才華和傾情表演所陶醉,如果不是時間關系,我們都想請他為我們繪畫,用繪畫作品在異國他鄉留下美好的歷史記憶。
著名的查理大橋還承載著捷克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榮耀。20世紀初,大橋曾通行電車,但埋在橋面軌道下的電線時有故障,當時的市長決定在橋上架線,但以保護文化遺產為己任的"布拉格古城俱樂部"及時掛出一幅橋上架線的丑陋效果圖,此舉令市長最終終止了架線的決定,并拆除了橋上的電車軌道,將大橋變成一座浪漫的步行橋。據導游介紹,就在前幾年法國品牌"路易威登"要斥巨資包下大橋舉辦公司慶典,慶典需要在橋上搭建舞臺、架設廣告、禁止游客通行。媒體剛剛披露這一信息,立即遭到布拉格民眾與本國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的嚴厲指責,并有大規模的市民游行抗議,他們高呼:要保護文化遺產,不要法國的金錢!此舉使路易威登公司只好取消了在查理大橋上舉辦慶典的計劃。布拉格市民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感予人啟迪,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