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10月19日起,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英國進行四天的國事訪問。這是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中國面向歐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連續用了四個"黃金"來形容習主席此次訪英的重大意義:"2015年年是中英關系的黃金年,這將是一次黃金訪問,它證明中英關系的發展處于黃金時期。訪問將確立中英面向21世紀的全球伙伴關系,開啟中英關系史上的黃金10年。"作為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駛入發展快車道的第二個10年的開局,習近平主席的赴英訪問標志著中英雙邊關系將譜寫新的篇章。
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踏上新征程
目前,中歐關系正進入承前啟后、成熟穩定、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4年習近平主席的暖春歐洲之行,訪問了德國、法國等歐陸重要國家,深刻系統闡釋了中國對歐外交的立場和主張,指明了中歐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的戰略方向,增進了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拉近了歐洲國家同中國的心理距離。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歐洲客人時多次指出,"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要繼續推進中歐四大伙伴關系落地生根。"如今,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又一個歐洲大國,又一片合作熱土,更讓人們感嘆中歐正身處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毫無疑問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運共同體。正如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所說,英國希望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好的朋友,習近平主席的這次訪問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不僅會促進中英關系,而且會帶動中歐關系向前發展。目前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踏上新征程的主要標志是:
(一)中歐戰略對接穩步推進? 2015年9月,在第五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中歐雙方簽署《關于建立中歐互聯互通平臺的諒解備忘錄》,促進中國的"一帶一路"與歐盟的"泛歐交通運輸網"等互聯互通倡議間協作。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對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歐洲在'一帶一路'上發揮關鍵作用非常重要",因為"當今大多數的國際政策是面向世界的,試圖解決問題、應對危機,而'一帶一路'則是高瞻遠矚的,尋求以積極的姿態轉變現有世界格局"。從2015年起,荷蘭鹿特丹港就迎來了第一批經由鐵路運抵的中國集裝箱。這一陸上路線開通后,海路大約60天的貨運時間被縮短至約14天,惠普等世界500強公司已經利用新路線從中國工廠向歐洲客戶發貨。
(二)中歐經貿合作不斷提升? 2014年中歐貿易額已突破6000億美元,比40年前增長了250多倍。歐盟連續11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距離《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承諾的"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目標越來越近。不久前,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公司對外宣布,將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開設"大使館",希望將自己定位為歐洲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戶"。
(三)中歐人文交流不斷擴大? 特別是教育、科技、文化、媒體、青年和婦女等領域,正在成為中歐交流合作的新亮點。截至2014年底,中歐人員往來接近600萬人次,首次超過中美人員往來規模,平均每天約有1.6萬人、70多個航班穿梭于中歐兩地之間。歐盟28個成員國建有122所孔子學院和203個孔子課堂,在歐洲許多高校,對中國的研究和漢語的學習成為熱門課程,中國高校已開設歐盟全部24種官方語言課程。中歐青年交流活動成為雙方建交以來最大規模的人文交流活動。
(四)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歐洲也在實施結構性改革? 雙方改革進程之中蘊藏著豐富的利益契合點和合作增長點。核能、航空航天、汽車等傳統領域合作,科技創新、綠色環保、農業食品、衛生醫藥、可持續發展、城鎮化等新興領域合作,正同時傳遞出中歐經貿合作不斷向前發展的勃勃生機。如果順著"一帶一路"、亞投行的愿景望去,能夠看到整個歐亞大陸攜手發展、共創繁榮的興旺景象。
中英關系開啟"黃金時代",共同見證中歐關系新的里程碑
在對英國出訪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了路透社的采訪,他深刻論述了中英兩國發展雙邊關系的重要意義,指出"中英兩國都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肩負著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責任"。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說,"我們非常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的國事訪問。英國政府正在為習近平主席的來訪精心準備。"白金漢宮用最高禮遇,金融城鋪上紅地毯,契克斯莊園敞開大門,歡迎習近平主席的來訪。
剛剛過去的10年,中英關系歷程呈現了大量令人鼓舞的收獲,也預示著更多值得期待的進展。自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英雙方建立了中英總理年度會晤、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等幾十個高層次對話機制,就雙方關切的重大事務保持密切、及時、充分溝通,雙邊關系穩健發展,英國正成為西方國家發展對華關系的"新典范"。近年來,英國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對華合作的"西方首次",中英關系的密切性、全球性和示范性一步又一步的彰顯。曾許諾"英國將做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支持者"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不久前再次表示,英國堅定致力于發展對華關系,愿成為中方最開放的合作伙伴。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表示,英國應該是"中國在西方的最好伙伴",英中兩國合作進入"黃金十年"。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表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發達國家中第一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成立中國在亞洲地區以外的首個人民幣清算中心,支持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目前,中國是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國。根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經商處提供的數據,中英貨物貿易額已經從2004年的197億美元激增到2014年的809億美元。2014年同比增長15.3%。201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形勢嚴峻,下行壓力大,中英貨物貿易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達367.4億美元,成為中歐貿易中的一抹亮色。雙邊人員往來2014年也已突破110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認為,中英關系的升溫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兩國政府強烈的政治意愿。今年9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到訪中國時說,英國必須努力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如果沒有強烈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意愿,英國官方絕不會有這樣的言辭。中國也把英國視為一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而不僅僅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兩國高層往來密切,雙方建立了總理年度會晤、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等幾十個對話機制,在貿易、投資、金融、文化、人員往來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二是中英具有經濟上新的互補性。過去,中國看重歐美的資金和技術,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看重中國的市場和物美價廉的產品?,F在,新的互補性正在形成。英國、歐洲非??释袊顿Y的到來,英國是服務業大國,隨著中國經濟模式從投資、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英國的服務業,包括創意、藝術等產業都將迎來更多機遇。
英國《經濟學家》寫道,如今"從英國首都倫敦的金融區金絲雀碼頭打車到英格蘭銀行的所在地,你會覺得好像是在中國。中國的銀行與企業在這里隨處可見,正是中英經貿關系最突出的體現。"在愛丁堡的動物園里,來自中國的大熊貓"甜甜"和"陽光"永遠是最耀眼的明星。"甜甜"不僅被譽為全球"最受歡迎海外大熊貓",還一度被列入英國廣播公司的"年度女性榜"。在文藝舞臺上更是異彩紛呈,有被譽為英國國寶級舞臺劇《戰馬》的中文版成功在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亞洲首演、中國愛樂樂團登陸倫敦逍遙音樂節,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奏改編自昆曲的小號協奏曲《萬年歡》等,正如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所言,"開創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非朝夕之功,而是'水到渠成'"。
為中歐關系、中英關系全面推進注入新活力
進入2l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有遠見的人士開始從國際格局演變、全球治理變革等宏大視角出發,思考中英關系、中歐關系的重大全球影響力。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作為世界上兩個重要經濟體,中歐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為中歐乃至亞歐兩大洲深化互利合作、使中國和歐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創造了重要契機。作為東西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中國主張"和而不同",歐盟強調"多元一體",雙方共同努力,有助于使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新風尚,促進人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心胸有多寬,合作舞臺就有多廣。"習近平主席2014年訪問歐洲期間作出的這一論斷,對于中英關系、中歐關系迎著當前良好勢頭繼續穩步發展,有著重要啟示意義,也高屋建瓴地概括了中歐關系的重要性和戰略性。隨著中歐在各自的改革之路上砥礪前行,雙方互利共贏合作不斷增多,中歐關系必將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給全世界創造更多福祉。在中國的整體外交格局中,中國對歐洲的外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體現在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高新科技來源地,相互投資日益增長,從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戰略角度看,中國和歐洲有著對世界和平的共同訴求、對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共同向往以及在改革創新方面的相互砥礪。同時,中歐關系也深深植根于雙方各自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勤勞智慧的人民之中,植根于中歐之間數百年來各式各樣的相互交往上。
中國對歐洲的外交具有獨特的內容和方式。中歐關系涵蓋了政治互信、經貿與財金合作、科技交流以及文化交往,每天往來于中歐之間的貨物、資金、技術、人員都遠遠超過了中國與其他地區的往來。中歐雙方要加強在改革等方面對話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理念貫穿中歐合作始終。中歐關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多引擎推動和多領域發展。從歐洲的角度看,推動中歐關系良性發展的,可能是一兩個歐盟大國,也可能是歐盟中的一個地區;中歐關系的突破,可能發生在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也可能出現在政治交往或財金合作領域。因此,中國近年來對歐洲的外交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特點。2014年,習近平主席剛剛對歐盟核心大國德國和法國進行了成功訪問,今年又專程到訪英國,推動中英關系的發展,并使中英關系成為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的新動力。
在歐盟國家中,英國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它是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它孕育了至今影響世界的科學思想和人文理論,如今,英國已把它與世界的商業聯系延伸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使自己成為連結歐洲與世界、歐盟與中國的重要環節。英國一腳踏入了歐盟,另一腳卻留在了歐盟以外的世界。借助國際化的語言、世界性的知識和各種歷史文化遺產,英國已經成為全球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業領導中心,不僅服務于歐洲的工商業,也服務于全球的工商業,成為歐盟成員國中最開放、也只能繼續開放的經濟體??穫愂紫嘁仓毖圆恢M地說:"英國認為中國的崛起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因素"??傮w來看,卡梅倫政府把中國視為助力英國經濟的伙伴,而不是挑戰。特別是上屆聯合政府的后半期以及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英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向中國靠攏??梢哉f沒有中國與英國及其他歐盟成員國關系的發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將是空洞、不全面和沒有生命力的。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訪問既是對中英關系的推動,也是借助中英關系促進中歐關系的發展。正如著名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唯有相互交流我們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燈。"今天,中國人民正在穩步實現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歐洲人民則追尋著幾個世紀以來對持久和平繁榮的渴望,中歐人民彼此走近,東西方兩大文明深入交流,必將碰撞出新的火花,讓人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偉大事業綻放光彩。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