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楊應森  >>  正文
    楊應森:“深 圳 藍”
    楊應森
    2015年10月22日
     
     

    深圳目前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擁有量最大、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城市

     

     

    我在許多高樓的頂層、小山的山尖俯視過深圳,也看過許多航拍深圳的鳥瞰畫面,幾乎都看不到、沒發現冒著黑煙、白煙的煙囪。
    看不到、沒發現冒著黑煙、白煙的煙囪,帶來了深圳的藍天、白云。

    (“藍”與“綠”的交融。圖為深圳市區一角。王小可 攝)

    據國家環保部前不久公布的2014中國環境狀況的數據,在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僅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深圳僅排在舟山、福州之后,位居第三;今年前7個月,深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98天、占總有效天數的97.5%,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居第四,僅次于???、拉薩、惠州。
    2014年,深圳的GDP為1.6萬億元,而福州不及深圳的零頭、??诟莾H為1/15。
    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增長8.4%、高于全國增速,而PM2.5平均濃度為30.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8微克/立方米。
    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對我說,深圳正是以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支撐起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蛇口”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蛇口工業區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也曾經是深圳的制造業重地。我在大南山麓看到“工業八路”、“工業四路”等路牌,就聯想到當年機器轟鳴的情形。
    可現在,這里掛起了“深圳網谷”的醒目招牌。當地一位居民邱先生告訴我,玻璃、塑料、油漆、煉鋁等老企業沒有了,網絡、信息、文化、電商等新企業進來了。

    (圖為深圳市金積嘉世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段勇 攝)

    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天平說,“蛇口網谷”目前已吸引了100多家新產業企業入駐,每平方米的產出也已經由1200元猛增到3萬元。
    深圳市發改委的人士告訴我,深圳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進節能減排。近5年,深圳已累計淘汰、轉型了1.6萬多家低端制造業企業。截至今年6月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已占深圳GDP的38.3%、服務業更是高達58.3%。
    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產業……市委外宣辦副主任廖子彬說,“新能源”已經成為深圳這座新城市的新特點。
    我在深圳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核電、氣電等清潔電源的供電量在深圳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比例,已經大幅提升到了88%。

    (圖為行駛在路面上的BYD電動出租車。鐘華登 攝)

    目前,深圳的機動車擁有量已經超過300萬輛、車輛密度居全國之首。深圳市交運委的人士說,盡管公交車、出租車的數量僅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1%,但行駛里程和污染物排放量卻占到20%以上,“大力推廣各類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迫在眉睫”。
    截至2014年底,深圳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7000多輛,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擁有量最大、全球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城市。
    在深圳街頭,我隨時都能看到新能源的公交車、出租車。截至2014年底,深圳已經擁有3050輛新能源公交車、其中純電動公交車1200輛,還有850輛純電動出租車,占全市公交、出租車總數的12.6%,每年可減少1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深圳計劃今年讓新能源公交車、純電動出租車的數量分別達到7000輛和3000輛。深圳市交運委的人士說,希望用三年時間,把深圳1.5萬輛出租車中的1萬輛換成電動車、公交車有一半換為新能源汽車。

    (圖為深圳國際低碳城展廳利用環保材料制成的自然景觀。李博 攝)

    在國內市場化意識最強的深圳,“減碳”也實行了市場化。
    2013年6月,深圳成立了全國首個碳排放交易所,將636家重點工業企業和197棟大型公共建筑納入了碳排放管控范圍。
    2014年,富士康集團通過對照明、空調、通風等的碳排放管控,盈余了60多萬噸碳排放配額。集團節能辦公室經理周彥軍說,碳排放管控不僅讓“富士康”降低了能源成本、履行了社會責任,盈余的碳配額還在碳交易中取得了收益。
    截至2015年8月初,深圳碳市場總成交量累計超過415萬噸、金額突破2.0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過去5年,深圳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分別下降了45.8%、37%、43.5%和23.8%。
    按照北京的大氣污染治理目標,到2020年、PM2.5平均濃度降至50微克/立方米。深圳市市長許勤說,到2020年,深圳的PM2.5平均濃度將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

    (圖為寶安區寶安體育中心。陳偉  攝)

    和“深圳綠”一樣,“深圳藍”也成了深圳一張美麗和“名片”,“建藍”、“護藍”、“愛藍”也成為深圳人自覺履行的義務、責任和行動。

    關于作者: 楊應森, 中國日報社駐深圳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