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兩岸共創華夏新篇章
    陳新光
    2015年11月10日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公元2015年11月7日15點。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金塔廳,一場歷史性的會面在這里舉行。全世界600多家媒體機構的記者,見證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的劃時代意義的握手,國內外許多媒體爭相報道: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這80秒鐘的握手,讓中國足足等了66年,歷史將在此定格,瞬間將成為永恒。

    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回顧

    ?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仡?6年以來,兩岸關系的歷史頻頻"創新",出現了突破舊有局面的多個"第一次"。這些"第一次",令兩岸關系盡管偶遇波瀾,卻總體邁步向前。

    1979年1月1日,大陸對臺方針政策重大轉變--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及一系列政策主張。這是大陸對臺工作和兩岸關系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標志著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1987年,臺灣開放居民大陸探親--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0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游接待辦法的通知》,至此,兩岸打破了自1949年長達38年的冰封期,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

    1993年,兩岸高層人士首次接觸商談--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經過兩岸共同努力,由時任海峽交流基金會(?;鶗┒麻L辜振甫與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就是著名的第一次"汪辜會談"。這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首次會晤,也是兩岸分隔40余年后,兩岸高層人士首次正式的官方接觸商談。1998年10月14日至18日,海峽交流基金會(?;鶗┒麻L辜振甫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再次達成加強對話、恢復協商的共識,即第二次"辜汪會晤"。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時隔60年首次握手--4月26日至5月3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時任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率領國民黨訪問團展開"破冰之旅"訪問大陸,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時隔60年的首次歷史性握手,并在會談后發布影響深遠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包括"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協商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以及"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5大愿景,即"連胡會"。2008年6月,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恢復后首次商談--兩岸兩會(海協會和臺灣?;鶗?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即第一次"江陳會談"。迄今,兩會已舉行11次領導人會談,簽署23項協議,并達成了一系列共識,解決諸多實際問題。2008年12月,兩岸實現歷史性"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兩岸形成"一日生活圈",旅途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兩岸人員往來。至此,兩岸進入交流、合作的嶄新時代,民眾之間理解和信任逐步建立、積累起來。

    2010年,兩岸簽署里程碑式的ECFA--6月29日,兩岸兩會在重慶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ECFA在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兩岸經濟關系進入制度化合作的新時期。ECFA簽署五年來,在貨物貿易早期收獲、服務貿易早期收獲、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互利雙贏效果。

    2014年2月,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會面,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即"王張會"。有媒體分析指,"張王會"開啟兩岸政治對話新局,令兩岸的溝通協調與處理更為直接便捷,這是自2008年5月以來,又一次迎來有利于兩岸關系深化鞏固的新形勢。2014年6月,國臺辦主任60多年來首次訪臺--張志軍訪臺,實現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臺灣主流輿論認為,此訪意義重大,呼吁兩岸強化社會互信,在關鍵問題、關鍵事件上,展現誠意加強溝通。

    2015年7月,大陸對臺灣民眾免簽注--6月14日,大陸方面宣布自7月1日臺灣民眾免簽注,并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臺灣輿論評論稱,這使臺灣居民登陸便利百分百,可以"說走就走",往來兩岸更加便捷輕松,有助于兩岸之間信任感的提高。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11月4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宣布,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截止2015年10月,兩岸已開展了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

    新加坡兩度見證兩岸歷史性時刻

    繼1993年4月27日至29日,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之后,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面,使新加坡又一次將成為兩岸關系重大歷史事件的"舞臺"。新加坡不僅是國際中心,而且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對中國大陸和臺灣而言都是很好的選擇。"民族紐帶將三者聯結在一起,華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0%以上,新加坡一貫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并成功地維系了與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友好關系,支持有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倡議,其中包括雙方直接交流,如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選擇新加坡作為中國大陸與臺灣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地點,是這個著名中立的城市國家的一次外交成功。新加坡常常被選為外交中心,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和其他峰會,選擇新加坡作為會晤的地點進一步突出了新加坡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這次兩岸領導人會晤給予了新加坡與其他任何國家無法媲美的地位。同時,在新加坡舉行峰會的決定表明,在其廣受尊敬的前領導人李光耀2015年3月去世以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繼承父親李光耀的遺緒,在兩岸分裂后尋求和平與和解的重要時刻,扮演歷史性的東道主角色,從而使新加坡仍保持著該地區少有的中立立場的良好聲譽。

    李光耀是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會面的最后幾位外國政要之一,并與以后的中國歷屆領導人均保持著良好的密切關系,被認為是"西方認識中國領路人"的李光耀,也是全球唯一一位見過中國五代領導人的國家領袖。據報道自2007年至2011年,李光耀與習近平總書記就至少見了4次面。2007年11月16日,履新不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習近平會見的第一位外賓就是李光耀?;匦录悠潞?,李光耀如此評價:"習近平的大氣讓我印象深刻。他視野廣闊,看待問題深刻透徹,但又絲毫不炫耀才識。他給人的感覺很莊重。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我進一步想到他曾經受的磨難與考驗,1969年到陜西插隊,一步步往上奮斗,從未有過牢騷或怨言。我想,他應該屬于納爾遜·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辭世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唁電中,對李光耀予以高度評價:"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締造者,也是廣受國際社會尊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李光耀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新關系的奠基人、開拓者、推動者。李光耀先生同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共同確立了中新關系發展方向,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開拓兩國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光耀先生的逝世,是新加坡人民的損失,也是國際社會的損失。"

    與海峽兩岸均有淵源的李光耀為"斡旋兩岸"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光耀曾說:"中國領袖說我是他們的老朋友,而我和臺灣卻是更老的朋友。"1993年,兩岸首次著名的歷史性會談--"汪辜會談",地點就選在新加坡?;蚀髲B,李光耀還分別會見了兩岸的代表汪道涵和辜振甫。這是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絕后的首次接觸商談,會談正式簽署了四份文件,新加坡?;蚀髲B至今仍保留原狀,并供人參觀。李光耀對國際關系和兩岸關系有獨到見解。對于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他認為,美國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很重要,美中已經開始在亞太競爭,中美關系將是21世紀后半段最重要的關系,中美關系是"斗而不破"。 李光耀長期關注兩岸關系,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曾提及"臺灣與大陸未來終將統一",認為臺灣的國際命運早在1943年開羅宣言時就已經決定,漸進的經濟整合可以讓兩岸走在一起。

    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

    這次兩岸領導人這一跨越66年的首次會面,是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對兩岸關系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必將載入兩岸關系史冊。兩岸雙方應以相互尊重和建設性的態度,圍繞推進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復興的主題,就兩岸關系相關問題坦誠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

    (一)和平發展,取得五項碩果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發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談話,情真意切、一語中的: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5年5月4日,在會見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兩岸關系處于新的重要節點上,攸關中華民族和國家未來,攸關億萬民眾福祉,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

    2008年6月12日,海協會和?;鶗I導人在北京會談,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從2008到2015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了臺海和平穩定,增進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五項成果有目共睹:一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政治互信不斷增強。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雙方負責人實現互訪;二是兩岸協商取得積極成果,海協會與?;鶗e行了11次領導人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解決了許多關系到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問題;三是兩岸經濟合作擴大深化,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朝正?;?、自由化及經濟融合方向發展。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簽署實施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7年來,兩岸貿易額增加近700億美元;四是兩岸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兩岸人員往來規模7年來翻了一番,2014年達到940余萬人次、2015年1至8月達到655萬人次,同比增長7%;五是兩岸同胞務實溝通,妥善處理涉外事務,減少了內耗。大陸歡迎臺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以適當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二)兩岸關系發展六點重要意義

    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這一跨越66年的首次會面,在兩岸關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也是載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冊的時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1月7日下午在兩岸領導人會面結束后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對當前和未來的兩岸關系發展有六點重要意義:

    第一,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為兩岸關系未來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第二,雙方對兩岸關系66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尤其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兩岸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兩岸雙方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會面是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為共同政治基礎的再確認,對兩岸關系未來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兩岸交往互動層次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兩岸溝通對話,擴大交流,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同胞;第五,這次會面也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第六,會面有利于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心協力,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大陸的一貫主張,此前在多個場合積極表明了這一態度。2008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辟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取得豐碩成果,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兩岸之間也存在一些政治分歧。為此,兩岸雙方通過溝通,商定會面使用兩岸領導人的身份和名義,互稱"先生"。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按照一個中國原則所作出的務實安排,也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這也表明,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出發,采取對話溝通、平等協商的方式,兩岸之間就沒有解不開的結,過不去的坎。正如習近平所強調,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并共同為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

    七年多來兩岸和平發展,有四點經驗值得總結:堅持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堅持開展兩岸協商談判、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堅持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其中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顯得彌足珍貴,廣大臺灣同胞正是從2008年之前與之后兩岸關系不同道路的境遇對比中,更加清醒認識到'臺獨'分裂的禍害,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和平發展才是正道。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中提出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堅持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堅持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四點意見,為兩岸關系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必將對兩岸的前途和未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之所以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于雙方都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此次會面,兩岸領導人對"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進行了再確認,其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對兩岸關系根本性質的明確界定。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雖然兩岸迄今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堅持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對兩岸關系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實現良性互動的前提和基礎。"九二共識"經過兩岸有關方面明確的授權認可,得到兩岸民意廣泛支持。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在1993年實現"汪辜會談",國共兩黨領導人才能在2005年4月實現歷史性握手。也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雙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兩岸關系走上和平發展道路,處于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期??梢哉f因為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領導人今天才能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換意見,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兩岸之間什么問題都可以談,什么困難都可以設法克服。

    "九二共識",是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兩岸關系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基礎被破壞,兩岸關系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共同福祉就會受到損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堅持"九二共識",是大陸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大陸方面再次承諾和重申,臺灣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反之,對任何否認"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同胞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大陸的態度始終如一,我們的立場從未改變。走和平發展之路,謀互利雙贏之道,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此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再次證明: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才能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和平發展,才能共同攜手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