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新光
世界正進入萬物互聯(IOT)的時代。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互聯網,可以實現每個人和每個事物隨時隨地相互鏈接。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信息革命圖景。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互聯網的創新時代
放眼全球,各國經濟紛紛進入深刻調整期。西方工業強國都在謀劃工業轉型升級的大戰略,如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希望在信息技術驅動下,重新改寫制造業格局,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成為重要議題。經濟的增長方式亟須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2011年,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明確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他認為,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的革命將改變整個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觀點一經提出,迅速引起各方關注。英國《經濟學家》雜志2012年4月推出"第三次工業革命"???,把這一概念延伸到先進制造業領域,集中談論數字技術給先進制造業帶來的顛覆性改造。里夫金認為,新通信技術與新能源系統的結合,往往預示著重大經濟轉型時代的來臨。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印刷技術與蒸汽機的結合、電信技術與內燃機的結合,都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而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將為他所定義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里夫金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首先是一場新能源革命。在互聯網時代,能源的分布可以建立起神經式的互動網絡,把普通的電網變成能源型互聯網。隨著生產生活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未來將出現由通信、能源和運輸三大網絡相互融合形成的"超級物聯網",人們能直接在物聯網上生產、分享能源和實物,并運用大數據和算法來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以美國為例,美國有3700萬棟大樓安裝了與物聯網相連的儀表和感應器,提供有關輸電網中用電量和價格變化的實時信息。用太陽能和風能裝置進行綠色發電并當場存儲的家庭和企業通過應用程序,可以在電價上漲時脫離電網,使用自己的綠色電能,并以近乎零的邊際成本與鄰居共享多余的電。里夫金認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新能源技術革命會讓社會大生產在一些領域的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也就相當于免費供應。于是,公司利潤開始枯竭,人們開始樂于與人分享一件商品而不是獨占,從而產生了一種深刻改變社會的混合經濟模式:資本主義模式和"協同共有"模式共存。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傳統的、集中式的經營活動將逐漸被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散經營方式取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智能的能源網絡,改變用光和用電的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1世紀注定是一個遠勝于20世紀的"顛覆的時代"。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嬗變,孕育著由通信互聯網與逐漸成熟的能源互聯網、物流互聯網融合而成的物聯網革命。
二、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實現路徑
進入新世紀,各國經濟紛紛進入深刻調整期。西方強國都在謀劃工業轉型升級的大戰略,如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希望在信息技術驅動下,重新改寫制造業格局,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互聯網+"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將帶動一系列嶄新的需求,產生廣泛的社會變遷。
(一)互聯網公司成為"互聯網+"創新的領頭羊
互聯網公司作為創新主體,引領互聯網和其他社會生產部門的協作與深度融合。如在美國,谷歌和特斯拉的智能汽車,以其領先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傳統汽車產業格局,成為具有革命性的創新產品。近年來,中國也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百度、騰訊、阿里、小米等互聯網公司,聯想、中興、華為等通信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在互聯網模式創新、技術創新領域各具所長,為中國的"互聯網+"提供了技術能力儲備和創新支持?;ヂ摼W企業"技術+資本"的雙螺旋創新驅動基因與生俱來。百度、騰訊、阿里等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紛紛進行"去工具化"的戰略轉型,向周邊、臨近行業拓展。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構建"互聯網交通"(打車、專車),阿里涉足"互聯網金融"(支付寶+余額寶)等,都成為"互聯網+"的先試先行樣本。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對制造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小米公司由手機制造商大膽向"智能家居"布局,改變傳統的家電制造業單一零散的格局??梢?,互聯網公司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大數據分析,能夠發現互聯網用戶的習慣與偏好,針對用戶需求定制個性化產品,使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獲得前所未有的模式變革。
(二)傳統行業相繼擁抱"互聯網+"
傳統行業亟須擁抱"互聯網+"模式,尋求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契機,做業態的嫁接和更新。最近兩年風行的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表明,互聯網和傳統行業不再是格格不入、涇渭分明的,傳統的餐飲、零售等服務行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采用全新的售賣方式,給消費者和用戶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網絡應用給傳統行業和部門帶來更大的利好消息。眾包眾籌等互聯網資源配置模式,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籌資-生產-消費"模式,能夠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引領"大眾創業",帶動"萬眾創新"。"互聯網+"可以提升傳統行業的競爭力,降低行業運行成本,找到新的運作模式,為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要打破舊有的產業布局和思維定式,擯棄"互聯網即為虛擬經濟"的偏見,盡快找準自身優勢,布局新的產品線,以互聯網思維謀劃創新。例如,中石化和阿里正在積極探討包括車聯網、物聯網、快捷支付等多領域的合作;眾多超市連鎖企業,正在與微信、支付寶展開快捷支付合作;絕大多數銀行在"余額寶"帶動下,紛紛進入"互聯網金融"的新天地。更多的傳統制造業、服務業不論是主動尋求合作,還是被動應對,都表明他們已經受到"互聯網+"巨大財富的誘惑,進入一個脫胎換骨的發展新時期。
(三)政府服務于"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政策供給
在"互聯網+"大潮下,政府要做好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旖?、低廉和穩定的互聯網接入是發展"互聯網+"的必要前提。當前,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滯后已成為一個發展的瓶頸,"網費貴,網速慢"已難以滿足廣大消費者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美國阿卡邁科技公司提供的《2014年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中國的平均網速排名世界第82,遠遠落后亞洲鄰國(韓國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排名世界第二)。為此,政府要在發展"互聯網+"的戰略框架下,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充足的資金,整合中國的網絡運營企業,打破互聯網接入壟斷的格局,為"互聯網+"提供設備齊全和質量領先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可以概括為"云"(云計算、大數據設施)、"網"(互聯網、物聯網等設施)、"端"(移動設備及相關軟件),其研發、制造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高回報的特點,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關政策傾斜。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投資主體,已經由過去政府及大型國有企業,轉變為大多是民營企業。目前的"大眾創新"和"共同治理"就是網絡基礎設施發展的全新模式。在信息時代,政府要做好戰略決策,做好自身職能的轉變,為"互聯網+"提供充分的政策供給。"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勢必觸碰改革的深水區,甚至對現行的政府行政管理方法、法規將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以支付寶為例,它涉及的虛擬銀行業務,事實上是對原有銀行模式的重構。而打車、專車等網絡服務,是對原有出租車管理體系的重構。這些"互聯網+"性質的服務,在被市場認可的同時,也同時溢出新的風險,需要政府具有超前的謀劃能力,立足頂層設計,及時回應"互聯網+"業態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確定性問題。
三、當中國遇上"互聯網+"
李克強總理指出: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毋庸置疑,互聯網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時代的風口,將為新常態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2015年7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提出具體措施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這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發展"互聯網+",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2015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達85.8%。數據還顯示,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互聯網大國,全球市值前十強的互聯網企業中,我國有4家;2014年我國互聯網服務收入規模突破9000億元,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信息經濟規模達到16.2萬億元。但是中國的信息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2015年中國信息社會指數為0.4351,在全球排名第88位,比全球排名第一的盧森堡低0.4501,比金磚國家排名第一的俄羅斯低0.2857,比全球平均水平0.5494落后25.23%。中國信息社會發展水平不僅與歐美發達國家相去甚遠,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向網絡互聯的移動化和泛在化、信息處理的集中化和大數據化,信息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發展。其中以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要目標的"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中體現,不僅包括傳統的網絡元素,而且應該與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機制等全面、深度融合。具體來說就是:一是網絡互聯的移動化和泛在化;二是信息處理的集中化和大數據化;三是信息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
(二)"互聯網+"為中國經濟轉型注活力
互聯網經濟是當代全球經濟發展的最活躍領域。iGDP是衡量互聯網經濟占GDP比例的指標,在中國"觸網"21年,互聯網已經深深嵌入中國經濟社會。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互聯網經濟占GDP比重升至4.4%,互聯網經濟規模占全球互聯網經濟總規模的5.7%,已達到全球領先國家水平。并預測,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至1個百分點,帶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7%至22%。2015年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隨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主線,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近期,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務部推出《"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不斷促進"互聯網+"的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互聯網+"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進行自我變革,提高生產效率;二是互聯網通過跨界融合不同產業,培育出新產品、新業態。因此,"互聯網+"既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又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契機,中國將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主場。在北京,互聯網、大數據讓"百度大腦"、人工智能不僅能實時翻譯、互動,還可用大數據3D重構歷史古建筑;在上海,消費者15秒即可在蘇寧"云店"完成支付,互聯網給開張首日的蘇寧"云店"帶來超3000萬元的銷售額;在廣州,微信讓居民對城市政務服務滿意度提升4.2個百分點……"一場數字革命正在中國風起云涌。"麥肯錫全球董事陳有鋼認為,"互聯網不僅可以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之一,還將改變經濟增長的模式,在生產力、創新和消費等各方面為GDP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三)中國開啟"互聯網+"新時代
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一直看好中國經濟,并認為中國有能力引領以互聯網技術和新能源系統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他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應該抓住"零成本"社會的契機,繼續推動物聯網和類似互聯網分享平臺"協作公地"的建設,以確保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領導地位,打造更公平、更可持續、更繁榮的"后碳"時代的生態文明?!秶鴦赵宏P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11項重點行動和7方面保障支撐措施,提出了發展目標標志著中國全面開啟通往"互聯網+"時代大門。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省市紛紛發布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舉措和行動計劃,積極投身"互聯網+"。阿里巴巴、騰訊……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展開布局,或和地方政府簽訂協議,開通相關政務服務,或者建立線下眾創空間,利用自有平臺支持創新創業。政府和互聯網企業通過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隨著與傳統行業融合的不斷深入,互聯網將爆發出更大的正向推動能量。"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梢哉f在當下的中國,"互聯網+"正演變為一場重新發現生產要素、釋放生產力動能的集體實踐與社會化創造性實驗,一次關乎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社會生態治理模式等領域的深層次重構,為中國經濟再造奇跡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歷史性機遇,從而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主場,引領新一輪的全球變革。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將在中國浙江省烏鎮舉行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其中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等多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及近2000名嘉賓將出席本次大會,大會將設置10場論壇、22個議題,涉及網絡文化傳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大會主題是:"互聯互通o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相比去年的首屆大會,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規模更大,代表更廣泛,內容更廣泛。在互聯網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的條件下,中國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平臺,以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向世界各國倡導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