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開啟中非關系新時代
    陳新光
    2015年12月14日

    2015年12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隆重召開,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非盟輪值主席、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等共50位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代表團團長、非盟委員會主席德拉米尼-祖馬及近2000名嘉賓參加了開幕式。非盟輪值主席、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在峰會上,致辭稱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上帝派來的使者","這是來自一個曾經貧窮國家的代表。這個國家從來不是我們的殖民者。他為我們做的事情正是我們對歷史殖民者的期待,如果他們有耳朵,就應當傾聽我們的聲音"。穆加貝總統的致辭贏得了與會的各國領導人和代表的一致好評,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中非經貿合作體現新理念

    非洲大陸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但工業化水平卻一直落后,長期依靠出口農礦初級產品換取外匯、進口工業品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跨國產業體系重構的大背景下,非洲國家不能獨善其身,需要更多的國際產業合作。半個多世紀以來,經貿合作一直是中非合作的堅實基礎。在20世紀中期到世紀末,經濟技術援助曾經是中非合作的核心內容;而貿易和投資合作則成為新世紀中非合作的中流砥柱。進入21世紀以來,中非貿易快速發展,中國連續6年保持了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的地位。改革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對非投資合作,不斷密切了中非產業合作關系。

    據國家商務部統計,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其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中國對非洲投資在過去10年間增長迅速,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非洲則是中國最主要的進口來源之一和第四大投資目的地。2014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達到2200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存量達324億美元。通過投資、貿易往來等,中國幫助非洲快速發展社會經濟,2015年非洲各國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預計可達4.5%。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流量從2003年的7481萬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32.02億美元,11年間增長了42倍,年均增長率高達40.71%,與同期我國對全球直接投資的增速完全同步。2015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額11.9億美元。中非產業合作體現新理念: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建成的發電設施占非洲所有發電設施的90%以上,累計為非洲鋪設鐵路超過3000公里,修筑公路超過4000公里。截至2014年底,中國企業在非洲累計簽訂的承包工程合同總額已超過4500億美元,非洲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場地位,并且所占份額逐步接近亞洲市場;二是中國企業投資開發的工業園區正在成為非洲工業化的孵化器。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2014年,非洲制造業增加值2353.8億美元,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12.39萬億美元的1.9%。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工業增加值1655億美元,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1.3%。2014年,非洲GDP24308億美元,制造業增加值2353.8億美元,占9.7%,這一切無疑都在加速非洲的工業化進程;三是面對即將到來的非洲工業化熱潮,中國政府和非洲國家政府都在積極謀劃中非產業合作的新機遇。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非提出,積極推進中非全面合作升級版,實施產業合作工程、金融合作工程、減貧合作工程、生態環保合作工程、人文交流合作工程和和平安全合作工程。為落實"六大工程",2015年1月,中國與非盟簽署推動非洲"三網一化"建設諒解備忘錄,核心是建設非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區域航空"三大網絡"及實現基礎設施工業化。2014年末,商務部提出實施中非工業化伙伴行動計劃,認真總結業已投產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經驗,選擇若干社會穩定、勞動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投資環境總體較好的非洲國家,參照中國開發區模式,建設若干非洲工業化示范區、出口加工區、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形成中非制造業合作基地。同時,為了推進工業化伙伴行動計劃,破解困擾工業化發展面臨的基礎設施瓶頸,還將打造投融資平臺,推出對非投融資計劃,參與非洲主要公路、水路、航空、物流樞紐中心的規劃、投資和建設,打造與非洲工業化配套的"物流循環系統"。在中非產業合作新發展帶動下,非洲的工業化進程也將步入新的黃金時代。

    中非合作,共鑄命運共同體

    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中國與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誠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從1955年萬隆會議上中非領導人的首次握手,到1956年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系,再到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開始非洲十國之行,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同開啟中非關系新紀元。此后,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中非始終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1971年,當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時,毛澤東主席感慨地說:"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窮朋友們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中國和非洲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中非友好歷久彌堅、永葆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真誠友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非永遠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非始終是風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與共的好伙伴、肝膽相照的好兄弟。長期以來,中非雙方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這是中非關系歷久彌堅的精神內核。2006年中國政府提出中非建立和發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10年來,中非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協調與配合更加緊密。中非務實合作成果豐碩。2014年中國對非貿易額和中國對非投資存量分別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非人文交流快速增長,2014年,中非人員往來超過360萬人次,中非友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進一步擴大。截至2015年9月,中國通過援助和融資在非洲已建、在建鐵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中國援助和融資建設各類學校200多所,每年向非洲提供7000多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舉辦100多個技術管理研修和培訓班,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以來已經為非方培訓各類實用人才超過8.1萬人次。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貧困是動蕩的根源,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表示:"中方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主張解決安全問題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愿意積極參與非洲加強維護和平安全能力建設,支持非洲加快發展,消除貧困,實現持久和平。"中國對非政策有兩大支點,一是和平發展。中國已加強在聯合國駐非維和部隊的作用。同時,中國在解決非洲沖突和人道主義干預方面發揮著更大作用。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之時,中國開啟"醫療外交"時代。文明對話的"軟件"還包括"人民交流"。中非戰略互動的第二大支點是發展合作。目前,約800家中企在非洲經營,主要投資基建、能源與銀行業。中非發展合作為非洲大陸經濟命運帶來實質改變。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流中,中非合作共贏的空間越來越大,國與國之間距離越來越近,人與人之間關系越來越親。中國人民同非洲人民彼此滿懷美好情感,溫暖著中非,也打動了世界。南非學者馬丁·戴維斯贊嘆道:"非洲的發展已經和中國在非洲投資貿易活動的開展呈現出一種緊密的共生共榮關系。"中非之間的這種默契,再次證明,雙方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是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

    新戰略定位引領中非關系邁上新臺階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有句名言:"登上高峰后,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峰要翻越。"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更高層次上加強合作,既是非洲國家領導人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國發展的客觀需求,更是中非合作的現實需求。當前,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非洲制定了《2063年議程》及其第一個十年規劃,全面開啟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非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以"中非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主題,契合中非雙方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關切和利益匯合點。攜手并進是中非合作的基礎,植根于中非之間的傳統友誼與現實需求;合作共贏與共同發展,為中非關系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開辟美好愿景。新形勢下,非洲國家普遍謀求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中國正在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擁有強大的人口紅利等待釋放,中國擁有非洲欠缺的資金和技術,更有支持非洲實現經濟獨立和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意愿。

    從2000年中國同非洲友好國家一道成立中非合作論壇,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非雙方一致同意建立和發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再到如今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5年來,中非關系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開啟了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樣板。習近平主席曾七次踏上非洲大陸,尤其是在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就選擇出訪非洲。2015年12月4日在約翰內斯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的致辭,提出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為新形勢下中非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明確中非關系新的戰略定位,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是中非關系重要性的持續顯現,全方位合作拓展的客觀需要,實現了中非關系定位又一次飛躍,為雙方開展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開辟了廣闊前景,得到中非領導人的一致響應,同意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為中非友好合作關系全面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為開展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引領和政治保障。

    在本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五大支柱"(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和"十大合作計劃"(中非工業化合作計劃、農業現代化合作計劃、基礎設施合作計劃、金融合作計劃、綠色發展合作計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合作計劃、減貧惠民合作計劃、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人文合作計劃、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進一步明確了中非關系未來發展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為落實"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計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宣布將在今后三年為非洲提供總計600億美元的援助、貸款和投資,在本屆峰會期間公布了第二份《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中國正在計劃重點推進非洲的工業化,加強與非洲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在"十大合作計劃"中的"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提出,中方將在加強自身減貧努力的同時,增加對非援助,免除非洲有關最不發達國家截止2015年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則提出,中方將向非盟提供6000萬美元無償援助,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和運作。中方還將繼續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維和行動。

    中非從來都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幾十年來,中非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團結協作始終貫穿中非關系的主軸。60年來,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關系得到巨大發展。展望未來,中非迎來了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此次峰會的成功舉行,不僅對于加強中非團結,引領中非未來發展,開創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而且對于促進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助力國際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也將產生重大影響。目前,中非關系正處于歷史上最好時期。中非應該登高望遠、闊步前行,一起攜手努力,匯聚起中非24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