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烏鎮的互聯網大會就要舉行了,據說習大大將親自出席大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作為業界中的一份子,你會聽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的脈絡可從一個數字里追尋。
人民網的報道里提到了一個數字,年輕網民(10-39歲)的群體占網民總量78.4%。進一步設想,如果網民總量年底接近7億,那么可以推測,年輕網民的數量將有5.5億。這相當于1.8倍美國人口,4.5倍日本人口,也接近一半的中國人口。
這個數字揭示了一個客觀現實:中國的年輕人都在網上。
這意味著隨著互聯網20來年的發展,年輕一代已經遠離了電視報紙構建的傳統社會。
這意味著傳統社會里信息傳遞神經已經坍塌,舊的一套已經完全失去了效力。
這意味著年輕人有著自己的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需要老一代重新去理解。
隱隱的想起一句話:世界是互聯網的,也是非互聯網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互聯網的。你們互聯網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中國的未來就在互聯網。習大大親自出席烏鎮峰會的目的不言而喻。
那么,面向未來,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網國”,會講述什么故事?
騰訊研究院司曉博士在英國舉辦的國際互聯網研討會上,講了一個故事 《Internet +”: Just the Beginning》。
故事里提到了近年來一個熱點問題:數字中國如何影響實體中國的增長?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會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和基礎,互聯網公司正在幫助傳統公司更新商業模式。
如果我們換個視角,就會發現一個數字鴻溝的故事。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數字鴻溝研究》報告揭示:“今年是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21周年。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網民。但在偏遠山區,還有一些村子用電困難,有的連公路也沒有通,更不曾聽說過互聯網。數字鴻溝造成連接鴻溝,少數民族、古村落、山區這些因素讓當地居民的連接程度非常低,與外部世界的對話幾乎處于空白,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處于‘失連’的狀態?!敝袊朽l鎮9萬多個,下設行政村數量94萬多,平均每個村有1000人。報告指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讓人們有可能尋找到一條全新的發展方式?!贝搜圆惶?,騰訊正在積極的推一個叫做“為村”的項目,打算在一年內將推廣到中國1000個鄉村,通過提供移動互聯網改革,探尋中國鄉村發展的互聯網發展道路。
農村互聯網還有電商的故事。阿里巴巴計劃在3年到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的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的服務站,覆蓋全國1/3的縣及1/6的農村地區,京東主動接入了農業部的“信息進村入戶”項目,直接對接全國農村信息服務站,將其作為網絡代購點,以及農村物流的配送站和自提點。網絡巨頭們積極在農村布局電商,除了看中了基數龐大的農村用戶,同時,這也是一個通過互聯網盤活農村資源的故事。
如果從財富的視角來看,我們又會發現互聯網扶貧的故事。在中國,年收入低于2300元,即屬于貧困人口,大致相當于每日1美元。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仍有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7017萬人。大約19個中國人中就1個尚未脫貧。 今年的10月17日是國家第2個扶貧日、國際第23個消除貧困日。10月16日,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京發布《“互聯網+扶貧”聯合行動倡議書》,倡導全社會關注扶貧,以實際行動推動互聯網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開創可持續性的扶貧新模式,為更多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借助互聯網實現脫貧致富的機會。 互聯網,將成為中國扶貧事業未來5年的最強音。
如果從宏觀經濟來看,還有一個產業互聯網的故事。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稱“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改革,說白了需要加大對生產的激勵,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騰訊研究院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的供給側改革,除了物質上激勵、制度上激烈外,還應該有信息技術上的激勵,具體來說,我國的供給側改革至少包括三方面激勵:減稅(費)、給市場松綁、通過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
如果從改革的角度來看,又是一個互聯網改革政府的故事。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公共服務報告》,截至2014年底,全國微信政務號總量突破4萬個,覆蓋幾乎所有門類的職能部門,平均活躍用戶數3.6萬。政務微信何以發展如此迅猛?個中緣由可從中新網報道進行解讀: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在簡政放權的諸多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都進行了“自我革命”,但從群眾的角度看,門難進、事難辦、排長隊、流程多、審批時間長等簡政放權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仍然存在。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通各部門的信息壁壘,以期未來建立覆蓋全國的網上政務平臺,倒逼政府以固定的流程與時間處理公民政務訴求,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于是,國常會議提出“互聯網+公共服務”,核心就是以持續簡政放權便利群眾。
如果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故事。本次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提出了“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嘉賓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0多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以及600多位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涉及網絡空間各個領域。所謂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各國政府要共同合作,改進和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這是中國告訴世界的又一個故事。
張笑容認為,就互聯網而言,中國的故事很多,但在所有的故事中,還可以有一個更高級別的故事,即國家互聯網發展與治理戰略。我們可以自信的告訴世界,中國互聯網未來將是什么樣子。
世界是屬于互聯網的,互聯網也是屬于全世界的,互聯網上更需要合作、開放和交流。
長期以來,作為互聯網的創始者,美國一直在講述各種互聯網創業創新的故事,講的正起勁的時候,被一個年輕人“打斷”了,他向世界披露了美國政府在互聯網上幾乎成為上帝的秘密,后續圍繞美國政府各種監控系統的討論,就成了美國互聯網故事的另一個版本。一個年輕人,改變了美國互聯網的走向,也影響了世界互聯網格局。
記得在80年代的時候,一位叫做托夫勒的老人說了一個極有蠱惑力的觀點:“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br> 年輕人擁有互聯網,擁有中國的年輕人才能擁有整個世界。因此,我想,世界需要傾聽中國的故事,而中國需要聽聽年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