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楊應森  >>  正文
    楊應森:深圳——要青山、藍天,也要碧水
    楊應森
    2016年01月13日

    人們向往的自然環境,是“天藍藍、山青青、水粼粼”。
    30多年的曲折,深圳開始再現“天藍藍”、“山青青”,卻沒有“水粼粼”。

    (“天藍藍、山青青” 被市民們稱為“深圳藍”。  丁慶林  攝)
    (“天藍藍、山青青” 被市民們稱為“深圳藍”。丁慶林 攝)
    深圳市民一直抱怨深圳“水黑、水臭”;當地媒體把深圳的“水”稱為“城市傷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多次“問水”,何時能還深圳的“水粼粼”?
    深圳的河水曾經清澈見底,捕魚澇蝦、村婦濯衣、兒童戲水,是許多老深圳人的甜美回憶。如今,深圳的河流卻是黑臭熏天、垃圾飄浮、魚蝦匿跡、沿岸居民不敢開窗。
    廣東省環保部門的水質狀況顯示,省內海域、河流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就是深圳,5條嚴重污染的河流、深圳占了3條;深圳大大小小310條河流、其中173條流淌的是黑臭的“廢水”,水質劣V類的比例高達85%。
    流經深圳、東莞,匯入珠江口伶仃洋的茅洲河,是深圳最大的河流、卻也是廣東“臭名昭著”第一“黑臭河”。家住河畔的老深圳人告訴我,以前他們挑河水做飯,現在連經過處理的自來水也不敢喝、喝的都是“桶裝水”。
    淤積污染、沙丘裸露、垃圾漂浮……深圳市政協會上,政協委員李毅把一幅幅圖片亮到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市長許勤和大家眼前,力陳深圳灣的“污染之痛”。新年剛過,深圳地方媒體就以數十張“不堪入目”的河流圖片,再揭深圳的“城市傷疤”。
    水務部門的朋友說,盡管深圳河流不少,但都是小河、有些只能稱為“小水溝”。天上雨水少、地上泉水少、河流徑流小、自凈能力弱,是深圳河流的“先天不足”,但人為的污染,又讓“先天不足”的深圳河流“后天沉屙”。
    30多年里,隨著深圳工業化的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工業廢水大量地涌進了深圳的河流。僅在茅洲河388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內,工業企業就超過2萬家,其中不乏電鍍、線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業,茅洲河等多條河流水質劣于地表水水質最差級別的V類標準,主要污染物氨氮、總磷,甚至銅、氟化物等重金屬超標都數倍超過V類標準。
    我在茅洲河上游的石巖水庫壩上看到,茅洲河自壩下流出、清澈明凈,穿過光明新區星湖路兩側的工廠,就變成了“黑臭河”。

    (環保人員向人大代表展示經處理的觀瀾河水。許業周 攝)
    (環保人員向人大代表展示經處理的觀瀾河水。許業周 攝)
    30多年里,深圳已經成為擁有1500多萬常住人口的大都市,隨之而來的生活污水也大量地涌進了深圳的河流。在被稱為“珠三角產業低端化死角”的茅洲河流域,勞動密集型的污染產業集中布局、帶來了大量勞動力。據統計,在每天排放的約100多萬噸污水中,工業廢水不過8萬噸、更多的則是生活污水。
    我在好幾條深圳市內的“黑臭河”岸邊看到,一次性飯盒、塑料袋、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漂浮在河面。在一些“城中村”,生活污水、甚至糞便都直排進了河流。
    近10多年里,深圳舍得投入、進行大規?!爸嗡??!笆晃濉逼陂g、深圳“治水”投入120多億元、“十二五”的前四年投入128億元,并且取得了一些讓市民“看得見、聞得著”的“黑臭河”治理效果。
    但是,深圳的“黑臭河”仍然有133條,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的建成區共有36條“黑臭河”,其中24條為“重度黑臭”。
    水務部門的朋友說,深圳已建成污水處理廠3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479.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在國內城市排名第二、污水處理能力已超過污水產生總量。但是,由于排污管網這條“短腿”、污水收集能力不足,每天仍然約有90多萬噸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河流。
    他告訴我,僅原特區外的24座污水處理廠,就有15座“吃不飽”、實際處理量低于設計規模。目前,深圳已鋪設的排污管網近4300公里,但還需要新建4600公里排污管網、才能與目前已形成的污水處理能力相匹配。

    (經過治理的福田河水清晰可見,市民戲水怡然自得其樂。余海洪 攝)
    (經過治理的福田河水清晰可見,市民戲水怡然自得其樂。余海洪 攝)
    深圳已經開始再現“天藍藍”、“山青青”,深圳人還希望再現“水粼粼”。
    2016年,是深圳確定為的“城市管理年”。
    “城市管理年”的第一戰役,就劍指“黑臭河”。深圳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說,建成區的36條“黑臭河”作為首批治理的重點項目,將在2017年消除“黑臭”。
    在深圳發布的5年的“治水提質”計劃中,提出了“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動”,5年總投資616億元,通過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水質提升等措施,減少污水排放、改善河流水質,再現深圳的“水粼粼”。
    王立新說,要讓碧水、藍天、青山共同成為這座城市的亮麗美景。
    關于作者:楊應森,中國日報駐深圳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