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并致辭,強調通過各成員國攜手努力,亞投行一定能成為專業、高效、廉潔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增添新力量。亞投行由習近平主席首創到開業,歷經27個月、836天,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開業, 贏得了這場與時間的賽跑,展示出中國及各個創始成員國在溝通與磋商中的"奧林匹克精神"和在組織架構及運營管理迅速有效達成的共識??梢哉f,亞投行的開業是2016年中國乃自世界的一件大事,這標志著首個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開張運營,對改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
亞投行籌建歷程展示中國比肩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自信
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與時任印尼總統蘇西洛在雅加達舉行會談時提出,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習主席隨后還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個場合分別介紹了中方倡議。2013年10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致辭時提出,中方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倡議下,亞投行籌建進程于2013年11月啟動,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推進籌建進程,得到域內外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并不斷取得重大進展。2014年亞投行籌建工作駛入"快車道",這一年,中方秉承"開放、包容"的原則,按照"先域內、后域外"的步驟,以多雙邊并舉的方式開展廣泛磋商。從2014年初開始,分別于1月、3月、6月、8月和9月舉行了五次多邊磋商會議,就《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中涉及的亞投行宗旨、業務重點、資本金規模、治理結構以及總部選址等達成共識,為亞投行協定磋商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各國的精誠合作與努力下,終于結出累累碩果:2014年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當天,習近平主席會見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署儀式的各國代表,指出亞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愿望、決心和行動。它也是一種創新機制,有利于推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將亞投行建設成為一個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和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的多邊開發銀行。
習近平主席用通俗的比喻"要想富,先修路。"他提出亞投行應該加快促進本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在亞投行籌建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時,習近平主席又用中國的諺語形容"人心齊,泰山移。"他強調,亞投行應該秉承開放包容的區域主義,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國家積極參與,實現合作共贏。亞投行還要堅持多邊主義,同現有多邊開發機構相互補充,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繁榮。亞投行的宗旨和理念,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并得到很多國家積極響應。2014年10月,籌建亞投行特別財長會議決定,在繼續吸收新成員的同時,盡快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談判磋商,并建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機制。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經過五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各方就協定文本達成一致。截至2015年3月31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達到57個,涵蓋亞洲、大洋洲、歐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世界五大洲的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在人民大會堂,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性時刻。亞投行協定為成立亞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協定的簽署標志著亞投行籌建邁出了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步,也為亞投行正式成立并及早投入運作奠定堅實基礎。作為指導亞投行未來運營的"根本大法",協定對亞投行的業務運營、治理結構以及決策機制等做出了規定。協定明確,亞投行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并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伙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緬甸、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中國、蒙古、奧地利、英國、新西蘭、盧森堡、韓國、格魯吉亞、荷蘭、德國、巴基斯坦等在內的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股份總和占比50.1%)已批準《亞投行協定》并提交批準書,從而達到亞投行協定規定的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宣告成立。
亞投行成立是新形勢下中國對全球發展事業的重大貢獻
亞投行創新的一大亮點,是發展中國家占多數且擁有較大話語權,這既順應了國際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彰顯了發展中國家攜手推進亞洲區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也表明中國國家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亞投行遵循"公開、透明、擇優"原則遴選管理層明確寫入協定,是一項區別于現有主要多邊開發銀行的創新之舉,反映了亞投行一貫堅持的現代治理理念。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說,亞投行的成立將為國際體系提供更多健康的國際"火力"。盧森堡財政大臣皮埃爾·格拉梅尼亞說,亞投行的成立是"世界經濟再平衡的又一個證據"。此前,亞投行的成立曾導致以美國為首的大西洋聯盟出現裂縫。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大國不顧華盛頓的反對加入了亞投行。亞投行成立是新形勢下中國對全球發展事業的貢獻。在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系。亞投行作為新的區域多邊開發銀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業務領域各有側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機構側重于減貧,亞投行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從歷史經驗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的設立,不僅沒有削弱世界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影響力,而且增強了多邊開發性金融的整體力量,更有力地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
亞投行的治理結構,為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理事會是亞投行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亞投行的一切權力。董事會負責亞投行的總體運營。董事會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內9名,域外3名。亞投行設立行長1名,從域內成員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同時設立副行長若干名。亞投行總部設在中國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設立機構或辦公室。根據協定,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分為100萬股,每股的票面價值為10萬美元。初始法定股本分為實繳股本和待繳股本。實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200億美元,待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800億美元。出資比例亞洲國家占比不能超75%,其他國家占比為25%。經理事會超過多數同意后,亞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調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但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不得低于70%。域內外成員認繳股本在75∶25范圍內以GDP(按照60%市場匯率法和40%購買力平價法加權平均計算)為基本依據進行分配。協定規定,至少有10個簽署方批準,且簽署方初始認繳股本總額不少于總認繳股本的50%,即達到協定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成立。首屆董事會選舉中國國家財政部副部長金立群先生為首任行長,在57個創始成員國中,前五位大股東分別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德國和韓國,其中中國認繳股本為297.804億美元,獲得26.06%的投票權。目前還有30個國家在等待加入亞投行,展示了亞投行在規模上不輸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自信,也顯示了亞投行在全球的影響力。
新成立的亞投行,在業務政策上將充分尊重和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環境及社會框架、采購政策、項目管理、債務可持續性評價等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嚴格并切實可行的高標準業務政策。同時,亞投行將避免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曾走過的彎路,尋求更好的標準和做法,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亞投行將按照公開、透明的程序,在全球范圍內擇優選聘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各級員工。員工全球擇優競聘沒有"鐵飯碗"可捧,金立群行長提出三個基本條件--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品行端正,清正廉潔;要有高水平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業績;要有敬業精神,對開發事業充滿熱情,忠于亞投行。亞投行不設國別限制,任何國籍的人均可申請競聘亞投行專業職位;亞投行沒有鐵飯碗,對所有崗位實行合同制(含1年試用期),達標者可以續聘。"所有求職申請都必須通過亞投行人事部門的統一平臺進行。對于專業人員崗位,亞投行制定了嚴格的聘用原則和程序,申請人要經過考試。在運作模式上不追求盈利最大化 ,亞投行作為一家多邊金融機構,其投資項目必須盈利,以保證銀行的財務可持續性;但其開發機構的宗旨和性質又決定了銀行不以追求盈利最大化為目標。亞投行不設常駐執行董事會,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董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四次會議,如有需要,可以增加開會次數,并盡量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舉行視頻會議。董事會和管理部門職權劃分明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上,嚴格遵循精干和明確分工的原則,確保機構在有效防火墻下高效運轉。亞投行還將成立內審部門,審查業務合規、評估銀行績效和監督銀行員工的職業和道德操守。亞投行將高度重視環境與社會政策,在工作中將會不斷地完善銀行的環境與社會框架政策文件。亞投行對腐敗采取零容忍態度,在銀行管理層和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目標是將亞投行建成一個"精干、廉潔和綠色"、堅持國際性、規范性的多邊開發銀行。
亞投行成立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從全球治理體系來看,目前經濟發展領域主要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亞投行是近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組織成立的國際性金融機構,具有特殊意義,也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對現有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重要補充與增益,將會對國際開發模式、地區經濟發展、融資標準等多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作為不可或缺的全球經濟大國,中國在現有多邊體制下將越來越積極主動,這有助于鞏固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并促進其給世界提供更多幫助,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活躍一員。因為亞投行順應了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的趨勢,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作為基礎設施投資是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通過成立亞投行動員更多政府和社會資本,定向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有利于帶動投資增長,擴大全球總需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世界經濟加快復蘇。亞洲經濟占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擁有全球近一半人口,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但因建設資金有限,一些國家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建設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域經濟發展。據測算,在2010-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其中68%用于新增基礎設施,32%用于維護或維修現有基礎設施,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200億美元。亞投行是政府間多邊開發銀行,其宗旨是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將向亞投行即將設立的項目準備特別基金出資5000萬美元,用于支持欠發達成員國開展基礎設施項目準備。此前,發展中國家的融資一直依賴西方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持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也有利于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
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在其《金融與好的社會》所言,"金融并非為了賺錢而賺錢,金融的存在是為了幫助實現其他的目標,即社會目標。"中方倡建的首個具有21世紀先進治理理念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將作為多邊開發體系的新成員、新伙伴,和世行、亞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一道,為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梁和紐帶。亞投行吸引了世界眾多目光,連接中國和歐洲的"一帶一路"構想可以催生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讓人們看到了一幅宏偉藍圖。不僅發展中國家能因此獲益,發達國家也能分一杯羹,所以英國、德國等亞太地區以外的國家才紛紛加入亞投行。亞投行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相互補充,以其優勢和特色給現有多邊體系增添新活力,促進多邊機構共同發展,努力成為一個互利共贏和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在這樣的互利共贏局面下,亞投行的起點從來就不是"亞洲俱樂部",而是包括英、法、德在內57個成員國的另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多邊開發機構。這不僅有助于促進亞洲國家間的經濟一體化,也有助于亞洲與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大陸經濟更深入。
但是,亞投行開業所面臨的環境可謂逆風不斷。美國則急于構建對抗"中國主導"的新框架,其中之一就是2015年達成協議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可以說美國是要維持有他主導的金融秩序權威性。緊接著美聯儲2015年12月16日自2006年以來首次加息,這讓亞投行的有力融資目的地--新興國家,直面雷曼兄弟危機之后大量涌入的外資又大量出逃的考驗。同時,一些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將帶來各國的建設工程便會前景不明。缺乏經驗的亞投行對即將放貸的資金,是否能按期回收資金也會遇到不小的麻煩。對新興國家尤其是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中國,由于經濟回落,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此外,受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影響,在金融危機后的銀行業務中的王牌項目-投資銀行業務也失去了吸引力,在資本市場中的利潤也越來越少。據倫敦聯盟咨詢公司稱,全球前十大投資銀行2015年的收入共計1480億美元,比前兩年減少6%。當前,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各國既需要攜手應對發展問題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各種挑戰,又存在整合全球價值鏈、重構國際經貿規則的激烈競爭。中國唯有通過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自身制度性話語權,才能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更好地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新年伊始,世人已將關注目光投向G20國領導人杭州峰會,世界經濟復蘇正處重要關口,中國將全力做好峰會東道主,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發掘新源泉,為解決世界經濟難題拿出新方案,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