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紐約的房地產公司來說,這幾年最流行的一個詞或許是“中國人”。從買一套二套公寓,到買一棟二棟大樓,中國日益崛起的富裕階層已經成為紐約、洛杉磯等各大城市地產市場的超級買家,并且這股興起于2013年的海外投資熱潮,愈發有擴大之勢。
地產正熱 “中國人買下曼哈頓”
圖片:現代建筑與城市公園組成曼哈頓的獨特景觀。意在投資的人們瞄準靠近綠意盎然的中央公園的高級住宅,而打算自家居住的投資者則青睞價格適中的中城區住房。
“不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嗎?世界上有兩個美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紐約?!闭勂鸺~約的繁華,房地產經紀人孫妍引用了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紐約被外界認為是美國最住不起的城市,而紐約的高房價又以曼哈頓的表現最為突出,彈丸之地,寸土寸金?!白詈唵蔚囊粋€例子,我上一次看到曼哈頓出現100萬美金以下、一室一廳的公寓還是在2012年?!睂O妍說,一些地理位置一流、景觀良好的頂級公寓,價格在5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不等。
然而,高房價似乎并不能阻止中國買家的熱情。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7月31日,中國投資者已經在紐約曼哈頓房地產上消費了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40億元,比起2014年整年要翻了三倍還多。盡管從數量上看,中國人買的房子只占美國總體銷量的一小部分,但他們對高端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卻十分驚人。
“移二代”孫妍三年前入行時簽的是兼職聘用合同,但隨著客戶增加,她在兩年前轉為了全職。她的顧客中有1/3是來自中國的第一代移民,其余2/3則是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從需求看,大部分房產都用來居住,只有10%的房產是純投資。孫妍介紹,早在兩年前,就有美國媒體用《中國人買下曼哈頓》的標題形容中國投資客對紐約房產的大舉買入,“現在,以中國人為對象的業務需求增長最快,曼哈頓各大房地產公司都吸納了精通中文的經紀人?!?nbsp;
影響市場 海外買家成為房價推手
圖片:2015年第四季度,曼哈頓整體房價飆升至紀錄高點。在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之后,海外買家尤其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買家為紐約房價上漲做出了貢獻。
什么樣的房子具有升值潛力?代表城市特質的人口流入是一大衡量標準。憑借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紐約這個國際性大城市的人口一直保持著增長,目前人口是800萬,預計2030年將達到1千萬。而房價的上升因素在于,居住人口增長,供應有限,因此,隨著城市發展,紐約的房產會逐步升值。
“紐約是個國際市場,全世界的人都在這里買房?!币晃痪吐氂诋數胤康禺a信息公司的研究人員說,“一旦哪個國家的經濟或者政策發生變化,紐約房地產市場就會感覺到?!彼麑⒅袊I家的增多歸因為過去數年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美元走勢的增強。當美國經濟開始復蘇,中國財富階層出于資產配置的需要,把置業目的地拓展到了國際市場,中美兩個市場并不同步,因此創造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不只是紐約,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統計,中國人在美國的46個州都扮演著“購房族”的領軍角色。其中,曼哈頓房地產市場位于亞裔投資市場的第一位,之后依次是夏威夷、洛杉磯和舊金山。在這些人口稠密的地方,因為房源供不應求,競價大戰也接踵而至。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一些美國知名人士在與中國人搶房時也會遭遇挫敗。2014年,SOHO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欣曾買入一套總價2600萬美元的曼哈頓豪宅,她的競爭者包括好萊塢影星布拉德·皮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一名沙特王子。中國買家在幫助提振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在影響著當地的房價走勢。
掘金美國 中資機構將房產拉入購物車
圖片:中國開發商和保險公司成為中資機構海外投資的主力。2015年2月,安邦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100多年歷史的華爾道夫酒店,創造了美國酒店史上最高成交記錄。
中資企業近年來在美房地產市場也非?;钴S。
在美國地產商Gordon看來,前來投資的中國企業不僅“不差錢”,買起樓來還“又快又準”:“中國投資者非常自信、聰明、有實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傾向于投資那些重要的規模很大的地產?!蓖ㄟ^“購房清單”可以看出,中國開發商和保險公司正成為中資機構海外投資的主力--
2013年12月,泛??毓沙赓Y2億美元,購買了一處位于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對面的地塊,建設集超五星級酒店、高檔公寓等于一體超級地標; 2014年7月,萬達宣布在美國芝加哥合作開發一處房地產項目;2015年,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從希爾頓全球手中購入曼哈頓地標,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多倫多、悉尼等地是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海外置業城市,而這恰與國內企業選擇投資的主要城市極大吻合。據統計,美國面向全球的投資移民簽證,86%都落到了中國人手里,而新移民在美國買房需求日益強勁,有中資背景的企業可以利用其品牌效益在美拓展市場。仲量聯行最新調查顯示,2015年前十月,中國機構海外房地產投資同比激增50%,達到了156億美元,逼近2014年全年的165億,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僅為56億。
措施出臺 美政府為海外投資去限制
來自海外的房產投資成為金融危機后美國資本流入的主要來源,面對這一局面,美國政府的做法是在需求釋放上解除更多的限制。
去年底,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一項法案,放寬實施了35年之久的對外國資本投資美國不動產的稅率。法案規定,外國養老基金在美投資房地產時,享有與美國養老基金同等的待遇。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規模高達1.1萬億美元的龐大支出法案,以擺脫政府被迫關門的陰影,對外國投資者降低購房稅率是其中的一部分。
先請投資者、資本進入美國市場,經濟拉動起來后,就業崗位以及其他方面稅收回報完全可以彌補取消的稅收損失。不在市場準入或者說入口上設置門檻,美國政府顯然是在算一筆大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