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中國與中東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
    陳新光
    2016年01月29日

    新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并訪問阿盟總部。這是中國國家主席7年來首次訪問沙特,時隔12年再次訪問埃及,14年來首次訪問伊朗。習近平主席橫跨亞非兩洲,5天之內到訪4個城市,開展40多場活動,同3國領導人和3個區域組織負責人深入會談交流,廣泛接觸各界人士,共簽署52項合作文件。國際上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領導人及專家、學者認為,中國2016年的首場重大外交行動,內容豐富,成果豐碩,意義重大。習近平主席對中東三國的歷史性訪問,在中國全方位外交的畫卷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深化傳統友好之旅、謀求合作共贏之旅、促進地區和平和解之旅、推動各國和平與發展之旅。

    為何選擇訪問中東三國

    中東是人類古老文明的交匯之地,文化世界色彩斑斕。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不僅傳遞了當今中國的發展活力,更帶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致敬,展現出"文明和諧之旅"的獨特魅力,也使古老是絲綢之路煥發了生機,千年文明對話得到了新的傳承。古代絲綢之路見證了中國與沙特、埃及、伊朗三國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友好交往。

    同樣,對于這三個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來說,都十分重視對華關系,期待習近平主席早日成行。過去兩年這三國領導人都相繼訪問了中國:沙特國王薩勒曼于2014年以王儲身份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埃及總統塞西2014年6月上臺以來已訪華兩次;伊朗總統魯哈尼2014年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沙特的"東向"戰略把中國作為重要的合作拓展對象;埃及內閣專門設立部長級中國事務小組協調重要對華事項;伊朗在核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后面臨著擴大對華合作的良好機遇。有專家認為,對于中國來說,習近平此次中東之行是進一步完善和夯實外交布局的關鍵一環。過去三年,習近平主席19次出訪,足跡遍布五大洲,勾勒出清晰的全球戰略布局。從重要區域板塊構成看,西亞北非地區迄今是習近平元首外交行程的一個空白點。政治上,中東是中國"大周邊"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構成中國的重要戰略依托,對于中國整體外交布局有著獨特意義。經濟上,中東是中國最大的海外能源供應地,擴大向西開放戰略的必由之地,"一帶一路"的交匯處和關鍵節點。安全上,中東是國際反恐的"前線國家",中國打擊"三股勢力"離不開中東國家的合作。中國進一步增加對中東外交的投入,把元首外訪行程空白點變成新的發力點,是順理成章的事。加之習近平主席此行正值中國開啟同阿拉伯國家關系60周年。60年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中阿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當前,中阿關系處于承前啟后的歷史性節點上。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雙方都有意愿利用此訪進一步密切協調合作,深化政治互信,促進互利合作,擴展人文交流,推動中阿戰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從地區的格局上來看,中東地區從歷史上延續下來就是非常錯綜復雜,非常敏感,而且沖突不斷,宗教分歧,紛爭這個不斷的一個地方,非常的復雜。在歷史傳統上,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在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后,伊拉克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決。不僅如此,從2013年開始,敘利亞又卷入了內戰,而敘利亞的內戰又把中東的一系列問題又攪合在一起,特別是在2014年,又出現了一個所謂的伊斯蘭國這樣一個極端勢力,而且從目前來看,要完全的鏟除,一時還非常的困難。這就使得該地區新老問題交加在一起,而且集中在埃及、沙特和伊拉這三個大國的周邊和核心地帶。因此中東地區,對中國來講,一方面確實該地區的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給世界都帶來很大的麻煩。但同時又和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中國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連,中國的"一帶一路"也要通過這個地區。所以,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雙邊合作,還是地區安全和全球安全,從中國自身的國家核心利益方面來考慮,這個地區都是中國必須要積極參與和爭取的地區。這個地區亂了,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好處,對中國更是如此。

    正如習近平所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中國作為一個在中東擁有重大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正在崛起中的發展中大國,正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中東熱點問題解決之道,重在勸和促談。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中東局面,中方如何縱橫捭闔,為中東熱點問題的降溫,為中東諸多難題的破解,投入更多力量、貢獻更多智慧,外界對此充滿期待。這既反映出大國的擔當,也彰顯出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心和勇氣。

    共同面臨發展的新機遇

    中東地處歐亞非的交界、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石油資源豐富、悠久的文明,共同彰顯著中東地區的獨特地位。其中,伊朗、沙特和埃及又均在中東地區占據重要位置。中國與中東國家友好關系源遠流長,當前正沿著這一軌道繼續健康向前發展。歷史上,古絲綢之路作為人流、物流長河,潤澤中國和中東大地,也讓文明更加璀璨。在現代國際經濟體系中,中國和中東國家延續傳統友誼,依托互補優勢,在和平合作、互利共贏基礎上展開良好、廣泛的經貿互動,雙方貿易額已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10.84億美元躍升至2014年的3398.63億美元。這不僅為各自國家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滿足人民發展訴求,也在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于深度調整和再平衡階段,中國和中東經濟承受下行壓力。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地區安全風險擴散,給雙方經濟及務實合作帶來了不確定性。2015年上半年,中國與中東國家雙邊貿易額總計1378.55億美元,同比減少了36.18%。

    中國和中東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好提供了一個開放、務實、長效的合作平臺,而中東地區在這個平臺上既是重要的樞紐橋梁,又是關鍵的支點高地,對"一帶一路"建設意義深遠??梢哉f,中國和中東國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一家獨大,而是雙方共商、共謀、共推、共建、共享;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的貨物、服務、人員、技術、資金流動;不是謀取私利,而是開放、平等、包容、互利、普惠的合作。

    今后,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出發點是產業布局多元化,保持雙方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工程承包等傳統領域合作勢頭的同時,在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合作領域取得突破。著力點是投資質效升級化,提高投資附加值和質量,并創造更大經濟和社會效應。落腳點是發展能力內生化,強化雙方經濟韌性和國際競爭力,形成強有力的經濟增長內在長效動力。深化中國與中東地區市場融合和經濟合作,能加快生產要素和產品在彼此間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創造規模經濟效益。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將有助于增強地區國家治理能力,打破地區安全困境,為中東和平與穩定帶來新思路。

    建交以來,中國同這三國始終甘苦與共、守望相助,經受住了國際和地區風云變幻的考驗。如今中國正與處于"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的三國一道,為新時期合作共贏攜手共進。三國都是中東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又都同中國有著傳統友好,保持廣泛合作。一直以來,中國在和中東國家的交往中,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國情的發展道路。談到中國與中東國家發展合作,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我們都有發展任務,都面臨關鍵時間節點和道路選擇的問題。"在沙特,已開始實施新的五年計劃,低油價壓力之下著力進行經濟多元化改革;在埃及,一個"新埃及"的宏偉建設已經上路,"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正在積極籌建之中;在伊朗,即將推進經濟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伊核協議的正式執行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特別是伊朗位于連接全球東、西方交通的要道,同時也是波斯灣沿岸十分重要的國家。

    中國與中東合作共贏

    如今,中國每進口6桶原油就有1桶來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亞爾就有1里亞爾來自中國,這兩組數字形象地顯示了中沙之間的能源安全相互依賴的關系。而沙特正是中東能源的縮影。以往的國際關系主要以安全為導向,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模式,則是以發展為核心的全新外交導向。"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合作模式,是將中東地區國家的利益融入其中,旨在實現共同發展,共建命運共同體。

    中國與中東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基礎堅實、前景廣闊,有助于將雙方的合作潛力進一步釋放為強大的合作動力,將雙方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助推器。要釋放雙方持續發展的動力,完成各自國家的產業和經濟發展愿景,培育新的經貿合作增長點和中長期經濟增長源泉,并推動國際經濟格局、分工體系、治理體制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進。中國是石油需求大國,煉油技術、石油化工、石油儲藏和運輸技術等也有待改良;而中東地區的伊朗、伊拉克等國家,由于油氣設施受到戰亂破壞,勘探、開采等處于恢復階段,也需要中國的投資。中國與中東地區正形成"能源安全共同體"。此外,幫助伊朗等中東地區國家推進工業化、實現雙邊勞動力與產能合作,也是互利共贏之舉。

    當前中國同中東地區國家關系,主要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首次發布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政策文件》,以書面形式把政策固定下來;二是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與沙特已經達到此高度,與伊朗、埃及的關系也將進一步升級;三是合作領域全方位拓展。具體而言就是在中東建設"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中東地區國家正在完善自己的產業領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的制造業水平很高、能力很強,在核發電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這就為彼此進一步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間。沙特計劃在本國沙漠地區建設工業區、居住區和交通基礎設施,埃及和伊朗也出臺了進行大規?;A設施建設的計劃,這同中國基建行業"走出去"戰略相契合。中國企業進入中東地區,積極融入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利于幫助我國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布局和重新調整,助力中國經濟實現產業升級,也有利于中東國家完善產業體。

    在地區事務方面,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也越來越受到中東地區國家和人民的歡迎。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中國鼓勵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第二,在金融、人員、國際秩序等方面,中國拓展了更大合作空間。伊朗核問題談判中,中國方案作出了很好的貢獻。中國對中東地區的政策、舉措,一向堅持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從中東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雙方共同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網絡。中國是以伙伴身份參與地區事務、發展地區關系,這是不同于美國等所采取的結盟形式的新思路。

    開創中阿關系美好未來,推動中東和平發展

    近十多年來,中阿關系又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99年1月,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簽署建立中阿政治磋商機制的諒解備忘錄,以利于中阿雙方在國際事務中保持和加強密切的磋商與協調;2004年9月,中阿合作論壇成立,此后,中阿雙方在論壇框架內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對話與合作,使得中阿合作論壇發展成涵蓋政治、經濟、人文交流等諸多領域、10余項機制的集體合作平臺;2010年5月,中阿正式確定"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中阿集體合作由此進入了全面提質升級新階段;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表示"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因為絲綢之路相知相交,我們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通過貿易和經濟合作促進發展,是雙方的重大國家利益。截至2014年底,雙方貿易額已達到2500多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貿易伙伴、阿盟九個成員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未來10年,中阿雙方貿易額將有望達到6000億美元。此外,阿拉伯國家還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方和第七大貿易伙伴。中阿經貿合作堪稱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在能源、金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中阿雙方的合作也不斷取得進展。目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普遍簽署了雙邊政府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協定,并成立了經貿混委會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相關會議。

    2016年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開啟外交關系60周年。60年來,中阿在各領域友好合作,成果豐碩,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同,中阿關系正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中阿開啟外交關系60年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登上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講臺。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系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闡述中國的中東政策主張,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和平、創新、引領、治理、交融的五大理念,開展促進穩定、創新合作、產能對接、增進友好四大行動,并宣布了中國面向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一系列重要合作舉措。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今年將再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也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現場一次又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同時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梢灶A見,未來人才和思想將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文化的紐帶將把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連接得更加緊密。阿盟秘書長阿拉比感慨地說,在中東多個動蕩國家,都存在外部力量試圖利用一方推倒另一方的現象。但中國從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追求一己私利。中國作為世界上的大國,在維護世界平衡方面具有巨大影響力。

    今后中阿將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發揮著引領中阿經貿合作全局的"龍頭"作用。2016年1月13日,中國政府發布《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將投資貿易領域作為全面加強中阿合作的重要基石之一,不僅全面系統地規劃了中阿經貿關系的未來發展藍圖,更為今后中阿經貿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2016年,在開羅的阿盟總部,習近平主席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行動落實開啟了新篇章,也為"十三五"伊始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進一步對接中長期發展規劃,實現共同繁榮注入了新動力,推動著中阿各領域合作加速發展,以開創中阿全面合作、共同發展戰略合作關系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