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開放政策釋放的紅利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國人看作"座上賓"。2014年起,中國與美、加、澳、英等國達成互惠簽證協議,人員往來愈加便利,而與澳、韓等國自貿協定的落地則帶來更加開放的經貿、投資平臺,經濟疊加和交融漸成大勢。
互惠簽證協議 受益者不僅僅是游客
圖片:2014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為首批中國公民頒發最新簽證的照片。除美國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等國也先后與中國達成互惠簽證協議。
2014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時送出了一個大禮包:中國赴美簽證有效期放寬至10年。
當一個國家研擬簽證政策時,必定要考慮對象國能給自己帶來什么。不用每年續簽、10年內可隨時往返美國的新政給想要赴美旅行的中國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這項政策的受益者卻不僅僅是渴望"說走就走"的中國游客。
中國游客涌入美國,美國國家旅游局主席克里斯托?!丈氵^一筆經濟賬:"中國人每趟旅行人均花費超過6000美元,比其他國際游客多30%。"愈來愈多的中國游客也為當地華僑華人提供了更多從業機會,旅游地中餐館的生意也非常好。"(他們)在美國多待一天,吃、住、行、門票、小費等都會增加,對整個產業鏈都會帶來好處。"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早在新政公布時,白宮就預計,2021年將有730萬中國游客來到美國,為美國經濟貢獻850億美元,并幫助增加44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數字是2013年的4倍之多。
寬松的簽證政策也促進了中國人在美國的經濟活動。供職于財富行業的投資顧問楊波順利拿到10年期的美簽,一年要來美國多次的他,再也不用年年跑使館交材料了,省去不少麻煩。他認為,對一個國家經濟和文化的了解,是很多投資人選擇投資目的地的前提條件。無論投資、置業還是移民,都需要便利的簽證政策做后盾。"更加便利的往返政策給了中國人更多認識和選擇美國的機會,未來私人股權投資、房地產交易等投資活動將得到極大鼓勵。"楊波說。
中國人赴美是增進美中經貿合作、刺激美國內旅游消費、拓寬美勞動力就業市場的"強心針"??粗兄袊洕t利的輸出能力,除美國之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先后與中國達成互惠簽證協議,就連一向"高冷"的英國也加入其中:自2016年1月11日起,英國向符合原6個月多次有效訪客簽證條件的中國申請人自動頒發2年多次有效訪客簽證,同時,英方將繼續根據申請為符合條件的中方申請人頒發10年有效簽證。而就在4個月前,英國《每日電訊報》還曾引用英國一些商界領袖的言論,他們指責在吸引中國人赴英旅行、考察一事上,英國政府的措施不夠大膽。
"以往,由于英國簽證程序的繁瑣,中國游客更傾向于前往申根國家旅游購物而不是英國,導致英國每年損失10億英鎊。"分析人士透露,最新公布的中英簽證互惠措施正是就上述問題的"對癥下藥"。統計顯示,每名訪英的中國游客平均花費為2688英鎊,同時,每22名中國游客訪英,就能為英國旅游業帶來一個工作機會。
自貿區"朋友圈"擴容 不只帶來便宜的海外商品
圖片:"中澳自貿協定"生效1月有余,山東青島口岸首單中澳自貿協定下的進口葡萄酒開始上架銷售。目前,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將對經濟增長產生提振作用。
簽證互惠新政帶來的助益畢竟局限在個體紅利上,相比之下,自貿協議對中外經貿往來的提振效應更加巨大。
目前,中國已與包括東盟、智利、瑞士、新西蘭、韓國、澳大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4個自貿協定。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簽訂自貿協定,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少實惠。比如,中韓貿易協定讓泡菜、韓國護膚品等大部分商品更便宜地進入中國,中國和東盟的自貿協定讓榴蓮、山竹、火龍果等熱帶水果不再是奢侈消費,中澳自貿協定讓85%澳洲出口中國的商品享受零關稅。除了滿足消費者的"胃口"之外,伴隨著貿易創造、貿易轉移效應,投資創造、投資轉移效應也在顯現。
以中澳自貿協定為例。該協定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各個領域,在投資方面,澳大利亞對于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投資的外資審查門檻將放寬到10億澳元(約合53.9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投資額在10億澳元以內的項目將不必接受審核。在兩國迄今已商簽的自貿協定中,這一協議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
高水平的投資開放承諾背后,是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大趨勢。據統計,2015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創下1180.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連續13年增長,年均增幅高達33.6%;2015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對接中國經濟轉型期的新消費、新投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西班牙等國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走出去"戰略將創造新的開放紅利
過去,開放的紅利是利用外資發展中國制造,而今天,這個動力已經減弱。在全球配置資源,以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中國正在通過"走出去"全面融入國際社會,創造新的開放紅利。
就現階段而言,全球經濟正進入危機后的調整階段,這時的開放紅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比如歐洲區域貿易要恢復至債務危機前的活躍度,包括英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經濟轉型。要想實現自身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中國力量十分關鍵,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升級等都需要來自中國的資本和企業參與。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下,中國新的開放紅利正不斷為復蘇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而中國也將通過本輪開放,在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中發揮更主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