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康國平  >>  正文
    康國平:對楊元慶打水槍,叫不醒裝睡的聯想
    康國平
    2016年02月18日

    前一陣子,有篇文章說聯想十年的研發投入,不如華為一年的研發費用,所以聯想基本上沒救了。楊元慶親自出來澄清,但聯想和華為的研發水平的巨大差異的印象,澄清之前就已經定性了。大家會認為,你看,聯想沒技術,連華為的一成也沒有。昨天又看到遲宇宙的一篇文章,拿出一堆看似專業實則故意搞錯的數據,在批評聯想和楊元慶。說楊元慶十年CEO,讓聯想從賺大錢到賠大錢,這個CEO做得完全不合格。我的一個IT老友群里,為這個事情也討論得很火。另一個遲宇宙在的媒體群,大概大家不好意思多說,倒是討論得不那么激烈。

     

    ZD至頂網總編輯@高飛 如此評價楊元慶和聯想:

    聯想把PC這個品類做到世界第一 是不易的,也不認為PC是完全的黃昏??刺O果的財報,MAC只下滑3%,而屬于平板品類的iPad下滑卻有21%,iPhone雖然是核心,也只有1% 的增長。5-10年,看不到PC作為第一生產力工具被取代的可能。

     

    這個數據對楊元慶這十年努力的評價還算公允,有點說服力,但從這些數字變化的角度來看,聯想的戰略確實有大問題:轉型不夠,戰略變化不夠快。針對高飛的評價,我的回答如下: iPad下滑大,說明iPad前期賣得太好,這玩意升級換代沒那么快,就是PC的結局。iPhone增長慢,但iPhone都是快速升級換代,每一代都統一換掉上一代的節奏,且從利潤上看,一臺iPhone抵無數臺PC,更不要說iPhone可給蘋果全線產品帶來更多利潤和品牌影響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PC就是黃昏產業,已經沒希望了。聯想繼續保持全球PC老大的努力,就跟長虹保持它電視機老大的努力一樣,都屬于價值不大的事情。

     

    盡快轉型,才是王道。

     

    誰來領導轉型,自然是聯想自己的人。楊元慶都用上了微博,也學會了微信發紅包,說明移動時代,轉型的起點是有了。遲文拿楊個人薪酬中國CEO最高說事情,就有些和主題無關,算扯淡了。拿聯想和華為的收入變化來說事,拿聯想市值變化來和人比較,就更是為了抹黑而抹黑。為什么不拿馬車和跑車比呢。聯想就是一做馬車的。做好了馬車這個岌岌可危的產業,自然也很不容易,但聯想這家馬車公司,總還得有個遠大理想,敢于敲打出一輛汽車來吧。華為只所以牛的地方,是它有好的激勵機制,聚集了中國最高水平的職業人,在人才管理方面,華為的關鍵崗位能忍得住不要回扣,不自己在外搞一家公司來倒賬,國內很多其他IT公司還做不到。這方面聯想倒是可以學學。

     

    聯想自己發表了一篇反擊遲宇宙的文章,標題叫《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體人嗎?》該文從頭到尾都用“某自媒體人”,而沒用作者名字,用同樣的標題風格,意欲反擊《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這篇抹黑文。但“以正視聽”的效果不咋地。我看的時候,文章才幾百個訪問,和原文那種動輒10萬+訪問的,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大家很好奇,為何曾經被柳傳志請去寫聯想公司傳記的作者,到現在突然抹黑起聯想來了,而且用那么錯誤百出的數據來抹黑,先從楊元慶開刀。




    遲宇宙曾寫過一部《聯想局》

     

    我覺得包括聯想自己,以及更多親聯想的朋友,對遲宇宙數據錯誤百出的文章的反擊和批評,都很幼稚。想抹黑你,如果數據還搞得清清楚楚,那就就不叫抹黑了。反擊文的標題,也實在是讓人不好傳播。起碼要從標題上就點出抹黑的事實啊。你質問他是不是好的自媒體,不解決他扔出的“楊元慶不合格”那個話題。直接質問《遲宇宙為什么故意用虛假數字抹黑楊元慶》或《遲宇宙假數據抹黑聯想圖什么》,也比現在質問他自媒體合格不合格有人看。何況你不點名,別人看了也不知所云。到底說誰呢?不過這種通過自媒體吐唾沫的事情,吐出唾沫的瞬間別人會關注,但為什么吐這一口,憑什么吐唾沫,就沒啥可關注的了。吐唾沫者只需用一個動作,你要擦干凈,可不那么容易。

     

    上次聯想研發投入少被潑污,這次CEO是否合格發難,聯想都是疲于應對,這樣傳播太累。得想辦法把自己做過什么,有無變革可能,對產業的影響等等,好好用圖表的形式,通過新媒體傳播出去,以前聯想不是挺會總結的嘛,什么定戰略帶隊伍,哪怕技工貿之爭,起碼也讓人知道聯想要做什么,為何到現在反而都說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呢?如果總是被人的話題帶著走,今天CEO事件平了,明天他又來一個“聯想十年并購幾坨翔圖什么”、“聯想大旗還能扛十年嗎”等等,又得跟著走。聯想這幾年戰略確實不清晰,起碼沒自己講清晰。這種遲暮感最可怕。

     

    遲暮感,主要是舍不得放棄自己的優勢所在。這也是多數企業不愿意放棄主業的原因。大公司不愿意換舵,猶如一個裝睡的巨人。光靠一句話,一聲批評,點不醒假裝睡著的人。 撓腳心也肯定不醒的。必須冷水潑過去。但冷水,必須由企業內部的人潑過去,這樣的冷水,必由“惡劣的市場競爭+用戶的不再選擇”組成。光對著企業CEO打水槍,無濟于事。

     

    我個人感覺:聯想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通過幾次大的并購,學會了國際大公司的派頭。但產品細節方面,傳播的有效性方面,學習其他對手(比如華為、小米和互聯網公司,包括國外的創業新公司)的創新和踏實方面,都還做得不夠。(請聯想人輕點拍磚。這幾年我不怎么敢評論公司的好壞了,自己做家最小的公司都做不起來,沒資格問他人是否合格了。更不敢隨便斷別人公司的生死,因為自己的眼光,就從未準過。)

     




    我說的國際范派頭,比如聯想換新Logo,國際化品質的CI,我是極喜歡的。也希望楊元慶能帶領聯想,做得更好?;蛘哒f,拐彎得更好。

     

    (keenkang 20160216)

     

    CEO品牌管理是一門技術的。別看聯想公司大,在這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媒體如需要轉載本文,請打賞1024元。你懂的。

    【責任編輯:管理員】
    IT評論人,移動互聯網觀察。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