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0月30日以來,創業板市場已誕生六年多。期間,并沒有哪家創業板公司退市。而在近日,關于誰將成為創業板"退市第一股"的討論則吸引了市場的眼球。而據媒體報道,創業板有10家上市公司提示了暫停上市的風險,既包括吉峰農機這樣"資深"的創業板公司,也包含安碩信息這樣的"妖股",而去年6月份就停牌的金亞科技亦在其中。
其實,10家上市公司中,同花順、安碩信息、金亞科技等八家公司因受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而面臨一定的退市風險,而像吉峰農機、星河生物等兩公司則因財務指標觸發了暫停上市風險。資料顯示,吉峰農機與星河生物2013年、2014年均出現虧損。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最近連續三年虧損的創業板公司將被實施暫停上市。但這兩家上市公司均于今年1月發布了業績預告,并均預計2015年度盈利。因此,這兩家公司退市風險實際上已提前解除。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那些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根據《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的規定,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將會被實施暫停上市的處罰,安碩信息、金亞科技等即屬此列。其中,金亞科技則更令其投資者擔憂。
今年元月份,金亞科技發布的自查公告顯示,其在貨幣資金、應收帳款、工程預付款、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利潤、未分配利潤等多方面的數據存在"瑕疵",有的甚至金額巨大。由于《若干意見》發布于2014年,而金亞科技的問題也出現在2014年度。因此,金亞科技的財務造假,屬于赤裸裸的頂風作案,其性質是非常嚴重的。
金亞科技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基金公司大幅調低的估值似乎也能說明問題。去年停牌前,金亞科技報收于34.51元,而近期,包括廣發基金在內的持有金亞科技股份的八家基金公司,紛紛調整其估值,估值區間為8.51元~8.80元,等于打了2.5折。
盡管包括金亞科技在內的創業板公司敲響了退市的警鐘,但這些公司真的會"被退市"嗎?或者說創業板會產生"退市第一股"嗎?筆者以為有點懸。如果是上市公司因業績連續虧損的原因退市,那定然"當仁不讓",沒什么好說的。但如果是因為重大違法行為而退市,則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
首先,如果像金亞科技等創業板公司被認定為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那么監管部門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決心對其實施暫停上市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一家上市公司退市,并非一"退"了之這么簡單,個中涉及多個重大利益方,更涉及到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問題。由于眾多上市公司退市后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一直是一片空白,監管部門在對相關公司實施退市時,不得不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與壓力。畢竟,中小投資者是無辜的,但卻成為上市公司違規的犧牲品,這無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次,即使金亞科技等被處以暫停上市的重罰,但《若干意見》還為其重新恢復上市留下了制度"后門"。根據規定,只要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作出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決定前,全面糾正違法行為、及時撤換有關責任人員、對民事賠償責任承擔作出妥善安排的,其就可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恢復上市。并且,證券交易所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同意其股票恢復上市的決定。而無論從何種角度考慮,上市公司都不會愿意退市,畢竟上市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而恢復上市的最大"成本"其實就是"對民事賠償責任承擔作出妥善安排"。從以往萬福生科與海聯訊的案例看,其成本均不到2億元,與大股東持股市值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況,如果上市公司不賠償投資者,即使其退市后,同樣會遭到投資者的追責的。那么,還不如花錢買平安,花錢買個掛牌資格劃算。因此,除非業績虧損的因素,創業板"退市第一股"或許真的將難以產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