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中非公共外交發展迅速而廣闊!
劉倩
吳非
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 助理院長
中非關系日漸升溫,自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大力展開對非外交戰略調整,支持技術建設和貿易往來,也發展農業和文化交流, 在溝通中實現共同現代化。而習近平主席也近日訪問了非洲, 彰顯出“互利共贏”有商有量“合作共贏”的態度?!爸蟹菙y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是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主題,共建項目包括非洲的“三大網絡” —— 高鐵、高速公路和航空,另外看到議題的轉化還有加入了培育當地產業和農業現代化等項目。
非洲地位的提升及中非關系的歷史
10月中旬,我正好在南非首府比勒托尼亞和約翰內斯堡參加交流活動和青年公益創新創業賽事—2015創行世界杯。[1]可謂親身體會到了非洲全球地位的崛起和中非的友誼。
越來越多的世界性賽事和展會合作選擇在非洲舉辦,例如在習主席訪問的桑頓會議中心(Sandton),除了公益創新創業比賽創行之外,今年約翰內斯堡還舉行了多項全球性賽事和論壇,包括:非洲會議(Meetings Africa), 健康老齡問題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 on Healthy Ageing), 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大會,(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s Congress) 以及為期一個月的低碳運輸世界節 (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等。
中非的關系經歷了跌宕起伏,從開始的政治互助到后來的貿易互惠,到今天的戰略伙伴和共同體關系,可謂中非友誼源遠流長。
政治支持:
70年代以前,中國一直支持著非洲大陸的各種反殖民斗爭,并且對于南非的種族主義政權進行抵制。這段時期不乏相應的經濟援助,例如坦贊鐵路,這是一個1975年開通的,中國耗資5億美元的鐵路。該條鐵路的開通可以讓非洲國家有交通的自主性,從而擺脫了對南非和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的交通的依賴(那時南非仍然實行種族隔離)。
貿易互惠:
由此確立了中非的經濟雙贏關系。自上個世紀70年代至2006年,從1978年開始量很小,非洲的經濟經歷了大跌大漲,但一直發展到現在,中國已成為非洲最重要的外部經濟伙伴。
戰略伙伴和共同體關系:
2006年底,中非合作論壇舉行,中非雙方開展戰略伙伴關系,2006-2012年,非洲經濟開始增長。中國也從中受益,貿易聯系后來又增加了其他內容,例如包括中國在非洲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資。2012年至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非進入新的建立共同體關系時代。
交流止于表面 存在誤讀和偏見
中國外交方面的文化交流由來已久,但是中國的一些倡議,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外卻沒有什么知名度。在2015創行世界杯賽場上,來自36個國家代表隊各自展出獨具本國特色的文化產品、歌舞、服飾、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在這場盛會中,除了進行文化交流,我做了一部分問卷和深度訪談,在與會的4000余名來自全球的大學生中來自34個國家,抽取210名做了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03份,只有7名受訪者對“一帶一路”有所了解,也就是說只有3.4%的受訪者聽說過,對這7名做了深度訪談。
為何如此重視的情況下,一帶一路的提議到底有沒有落地生根呢?受訪者中有部分是南非的年輕人,他們談到沒有了解到“一帶一路”的相關信息,但希望了解。華人在南非的文化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提高了自我地位和達到了文化融合的效果呢?
華人在南非有一定的文化和經濟上的貢獻,有幸在南非期間,能和約翰內斯堡大使館李大使面對面交流,他介紹約翰內斯堡的主要的問題還是:艾滋病,失業和暴力。而華人在南非也需要保護自己。華人商會的馮先生介紹說,華人在社會的參與度更多集中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而政治方面的參與度仍然有限。
隨著中國在非洲的合作項目的增加,華人的增多,非洲國家當地民眾與中國企業發生糾紛與矛盾的現象也偶有發生,甚至有抵觸中國公司的苗頭,在部分媒體中,中國被描繪成非洲資源的掠奪者,而且引發了勞工的競爭。
非洲人對華人的了解除了媒體里的中國相關報道,例如:TVC News就有一部分對華報道。就是現實中的接觸,早期的中非合作中,中國取代了傳統西方國家在非洲的一部分合作,而被扣上了“新殖民主義”的稱號,部分報道和宣傳中甚至認為中國人到非洲是為了打壓勞動人民的廉價勞動力和掠奪非洲豐富的物產資源。這些極端的偏見在部分非洲的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中也得到了印證。例如:華商在非洲常常爆出一些與當地人的商業摩擦和部分受到排擠或是遭受暴力攻擊的極端事件。
對華人在南非的生活來說,直接影響到的是人身的安全和生產。華人甚至在某些地區極易成為攻擊的對象,約翰內斯堡華商聯盟馮先生指出,華人容易受到犯罪分子攻擊有若干原因:其一,華人語言能力不好,比較難在爭辯中占優勢;其二,在華人收到襲擊后,沒有很好的利用法律和相應社會程序去保護自身權利,價值社會治安體系的不完善,更多時候犯罪分子也容易逃脫法律制裁;其三,華人善經營,更多帶有大量現金或者貴重物品,因而容易受到攻擊。其四,華人大多受到攻擊后往往不會積極反抗,保命為主,因而助長了犯罪分子的氣焰。
由此可見,中非交流更多止于表面,并且存在一定的誤讀和偏見。而其實中非的很多觀念都是有共識的,例如在青年人的發展,在對創新創業的態度上。在此活動中,也有幸與南非總統雅各布·祖瑪的前妻德拉米尼·祖瑪(NKOSAZANA DLAMINI ZUMA,)近距離交流,她稱鼓勵青年人創新創業,她說“對于全世界的年輕人來說,創新和創業的意識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們一直在非洲推行著一個理念,為了培養青年人去用創新精神和行動,去做出非凡貢獻?!边@位傳奇女性在2012年當選非盟和非洲統一組織(非統)主席,作為第一位女性主席有著深遠的影響,她曾為發起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和推動非洲復興做出了積極貢獻,她的工作體現著非洲的女性地位。她在中非關系方面,也曾積極擴大中國和非洲跨國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今次習主席的非洲之行也是著重發展包括“三大網絡”在內的共建項目。
中非議題的轉化
中非關注議題的轉化是隨著世界的步伐同步進行的。
從創行2015年的賽事就很容易看出世界聚焦非洲的議題。2015年10月15號,創行的商業精英論壇上,非洲聯盟委員會的MICHAEL HASTINGS先生作為主持人,組織了關于水、食物、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布蘭博公司(Brambles Limited )的首席執行官Tom Gorman先生介紹了公司在非洲大陸的主營業務,并關注了物流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注意事項。論壇中Saudibras 集團的總裁Obeid Binzagr和維益食品有限公司(rich products corporation)非洲首席執行官Liz Kobilski都在討論中獻言獻策,討論了環??沙掷m性發展,食物運輸和檢驗安全,以及水污染等問題。認為在全球范圍來看,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仍然面臨經濟/技術等多方面的局限和挑戰。本次論壇還號召青年人珍惜資源,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創行比賽中,各國創新創業項目中也都聚焦了非洲,英國代表隊項目都圍繞著衛生健康問題來發展,團隊教育肯尼亞的失業人群以知識,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使他們努力創業,同時關注衛生環境及生活條件的改善,具體項目通過健康教育、再生材料建造廁所幫助了肯尼亞基西地區居民;并且為居民提供教程,運用牛油果和香蕉皮制成香皂并銷售,從而提高了村內衛生水平和村民收入。
美國代表隊幫助科特迪瓦輟學兒童重返學校。他們建立學校并解決單身母親就業問題,還同時解決了當地孩子患瘧疾普遍的情況。
摩洛哥創行團隊的項目關注當地村民開放式燃木爐灶做飯污染空氣的問題,用替代燃料改善研發新型爐灶,并且推行了一套廉價但有效的,濾水器,讓村民以低廉的成本飲用潔凈的水資源。
由此可見,全球聚焦非洲水、食物、能源等可持續發展問題,而中國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合作方面有了新的項目進展。這是可喜的轉化,中非關系從政治互助,貿易互惠,最終朝向非洲大陸本土更關心的話題,也是世界性的話題轉變。
[1]創行是由36個國家的17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學術界人士和企業界領袖組成的國際性組織。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共同擁有一個美好的愿景,即運用積極的商業力量,踐行企業家精神,共創更美好、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創行世界杯每年10月份左右舉行,包括商業論壇,文化展和創新創業賽事等,由不同國家的創行組織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