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凡  >>  正文
    張凡:從一個剩男的角度看被剩的現象
    張凡
    2016年04月11日

    不瞞各位說,在接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內心的是充滿惶恐的,因為"剩男、剩女"這兩個詞經常見諸報端,并且我本人也正是剩男的一員,寫這篇文章無異于將自己和這個群體中好多人的內心剖析給大家看,這樣一來,我就成為了這個群體中的一個叛徒或著爆料者,對此我很擔心會不會受到"幫規"的處置。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討厭"剩男剩女"這樣給人貼標簽,明顯帶有某種歧視的意味。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也許感覺不會那么差。從某種程度來說,剩男剩女的出現體現了包辦婚姻在當代的市場越來越小,自由戀愛結婚成為了感情生活的主旋律。因此,很多人認為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剩男和剩女,由于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和一些專家喊的多了,便有了剩男和剩女。畢竟這是基于一個男女比例失調的大環境下,上一輩們固守"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思想的產物。還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我國不同的人群、地區差異,我們也沒法給剩男剩女下一個具體定義。

    為了方便論述,我個人只好將剩男、剩女分成兩類。一類是個人還不想快速邁入感情生活的,這是個人意識問題,父母、專家們再急也無法解決,但若要他們自己想進入一段感情,也是相對容易的,這一部分人中很多都可以稱作是"成功人士",經濟不愁,也有社會地位,學歷也高,在所剩的同類中找到愛人不成問題。

    讓專家們操心的是想找到結婚對象步入婚姻殿堂卻求之不得的這部分人。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其一,北漂一個,收入不高,面對心愛的人,只能窮寫詩:"我可以穿越大半個中國去愛你,卻翻不過那彩禮的山丘",因此被剩;其二,相貌也不出眾,在一見鐘情的模式中,作家李碧華一語中的:誰敢說一見鐘情,與色相無關?其三,在沒有前兩項的時候靠才華也往往是可以過上幸福生活的,比如古老相傳的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和紅拂夜奔的故事,可是這個我也沒有,我不剩誰剩?

    如果我一個人找不到對象、結不了婚,那是個人問題;如果很多像我一樣的人找不到對象、結不了婚,還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重視,那就成了社會問題。若要從我這個個案過渡到社會普遍現象,我個人認為不僅和上一輩固化的思維、男女比例失調的大環境相關之外,還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互聯網時代?;ヂ摼W時代改變最大的是,拉近了距離遙遠的人之間的距離,在指尖中便可與世界交流,可是這樣的交流方式對于愛情卻是有些不利影響的。得到愛情的關鍵因素是得碰到對的人,而我們這些宅男宅女除了上班,整天在房間里宅著,面對微信上一個個頭像瞎聊,現實中遇到別人的可能都小,更別說對的人了。微信上的表情包畢竟代表不了別人的感受,不要說"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心跳加速的感覺,就連結局不好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的機會都沒有。

    針對如何不被剩,我個人總結了以下兩點的解決方式:

    一、婚姻一直遵從的是現實法則,優勝劣汰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過,為了不被剩下,除了各個方面都提高水平,給對方及其家人帶來安全感、可靠感才是唯一的道路。

    二、在現實生活中多接觸異性,多摸摸頭、刮刮鼻子頂微信上一百個"么么噠"。

    這樣來看,能否步入婚姻的殿堂,享受幸福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剩男剩女們中的每個個體自己的努力了。為了去掉"剩男"的標簽,像我這么懶惰的人都開始賣力寫稿了,其他人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責任編輯:管理員】
    媒體記者、評論員,供職于《中國貿易報》。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