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漲停"神話"繼續演繹。3月31日,賽福天與景嘉微分別在滬市主板與深市創業板掛牌,沒有任何意外,與其它眾多新股一樣,當天賽福天與景嘉微都以上漲44%報收。截至本周一,兩新股均以"一"字漲停開盤并持續至尾盤,并且封單量巨大。按照這態勢,后續持續漲??善?。新股從掛牌首日的"秒停"至后來的連續漲停,說明新股受到市場的強烈追捧,但這一切都正常嗎?
如今的A股市場,說新股中簽如中彩一點都不夸張。這不僅表現在新股中簽非常困難上,也表現在中簽后的獲利不菲上。比如3月30日發行的德宏股份,其網上發行的中簽率為0.0271%,也就是一萬個配號中,中簽的不到3個號。但如果能夠中簽,則意味著能夠分食新股的一杯羹。如去年暴風科技掛牌后,曾創造了連續29個交易日漲停的紀錄,期間漲幅超過8倍,其中簽者獲利豐厚是不言而喻的。
自2014年1月份以來,滬深股市就不乏有掛牌后連續漲停的新股出現,而在當年7月份上一輪牛市行情啟動后,這一現象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如今則已演變為常態了。但必須指出的是,新股掛牌后演繹漲停"神話",也凸顯出多方面的問題。像新股掛牌后出現連續漲停的現象,特別是像暴風科技這樣的案例,那就說明當初的發行價格較低,其估值并不合理,但實際上以該上市公司的業績與成長性,其股價根本就不應該遭到爆炒,而新股頻頻出現連續漲停的現象,則印證著市場投機的瘋狂,以及對于新股的過度追捧。實際上,這亦是A股市場投機性在新股上的延續。
為了規范新股掛牌初期的交易行為,防范新股遭到市場的炒作,滬深交易所均出臺了相關的規定。像上交所就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監管的通知》與《關于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就規定,新股上市首日,投資者在集合競價階段,有效申報價格不得高于發行價格的120%且不得低于發行價格的80%;在連續競價階段,有效申報價格不得高于發行價格的144%且不得低于發行價格的64%。這亦是景嘉微在競價階段漲幅能達到20%,以及景嘉微與賽福天掛牌首日股價漲幅能夠達到44%的制度依據。由于新股掛牌后紛紛出現秒?,F象,導致上市后換手嚴重不足,客觀上為新股上演漲停"神話"打下了"基礎"。因此,制度建設本身存在的漏洞,亦是新股漲停神話的幕后推手。
自《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以及《中國證監會完善新股發行改革相關措施》頒布后,再加上"窗口指導"背景下存在的發行市盈率高壓線,近幾年來新股發行"三高"現象得到顯著緩解,但按下葫蘆浮起瓢,新股發行價格降下去了,市場炒作新股的熱情則高漲起來。顯然,新股遭到爆炒,雖然有利于今后新股的順利發行,但也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氛圍,進一步放大了新股的投資風險,也導致了新股"漲停"神話的出現,背后的危害性不容忽視。
如今新股發行利用市值進行配號申購,投資者并不承擔任何的風險,更不會出現像此前那樣賣股打新或招致損失的情形發生,新股中簽則意味著"零風險,高回報",不中簽也不會有任何損失。而基于新股頻現漲停"神話"的現象以及個中存在的弊病,筆者以為需要進行規范。監管部門可規定,新股掛牌首日不再設置漲跌幅限制,由市場自行決定其開盤價與漲跌幅度,以體現出市場化原則。其次,在新股掛牌初期(上市后前10個交易日,剔除停牌日),每個帳戶買入新股數量不得超過2000股,以防止大資金對新股進行炒作。此外,為了防止網下獲得配售的機構炒作新股牟利,應禁止其在新股掛牌初期拋售新股。有了這些組合拳,新股漲停"神話"或不再出現,既有利于抑制市場對于新股的炒作與投機行為,也有利于防范新股風險。
(本文為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