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是佛教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有人在北京懷柔山區放了300多只北極狐和貂。有村民家養的柴雞被狐貍咬死后報警,當地森林警察找到100多只北極狐,其中40多只已經餓死。
4月初,北京懷柔死亡的放生北極狐被就地掩埋。(來源:新浪圖片)
按照佛教教義,在重要的佛教時間節點放生,放生人能積到的福分和換回的功德將成倍增加。反諷的是,這些時間節點之前,當地捕鳥人都會積極“備貨”,買鳥的人大都不怎么講價,可以大賺一筆;那些被放生的人工飼養的動物和魚很難適應野化環境,放生后大量死亡;一些放生者甚至將外來入侵物種放生,造成當地生態失衡。
放生者心滿意足地背身離去,留下一地哀鳴。情何以堪?
佛教講普渡眾生,但如果放生造成更多的死亡和破壞,那么這種不計后果的放生是一種極為自私的行為,也是佛教所反對的。
放生者應充分考慮放生的動物是否有野外存活的可能。受難的野生動物得到人的呵護,然后放生大自然,和購買幾百只無法在野外生存的飼養動物放生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教義本源倡導的,而后者的放生更類似于殺生。
另一個危險的誤區是,放生者覺得放生數量越大,積累的功德就越多。這就把放生變成了金錢的堆壘,背離了佛教教義的本意。這次在懷柔放生狐貍的人據報道就是幾個有錢的商人。
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個底線是,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對他人財產和公共環境的侵犯之上。對佛教有深刻理解的高僧,往往把教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絕少有批發購買,不講后果的放生儀式。
2013年7月6日,北京十三陵水庫附近馬路上,近百只麻雀被發現死于馬路及周圍樹林里。附近居民介紹,常有人在此放生麻雀等各種鳥類,周圍時常有死鳥出現,在馬路的南側樹林中有10個放生箱。據了解,大量還不會飛的鳥就被放生了。(來源:新浪圖片)
中國的古剎中,很多都是佛道儒三家并存。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一個重要的分野是很少有宗教戰爭,多種宗教信仰和睦共存是歷史現實,也是歷史遺產。正是在彼此尊重的氛圍里,佛教才能在中國的發展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些不負責任的放生者,應該多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尊重。今天人們很少能夠遇到野生動物。應該認識到,在現代的自然環境中,放生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效果。相比那些花費巨大,儀式感隆重的放生大典,生活中能做到“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才是真正把悲憫放在了心里。
現代化的一個可怕之處是,它會動員所有的資源,包括生命,為人類本身服務。發達的食品工業、化工醫藥和服裝產業都離不開對其他生物的殺戮。疆域是人類的樂園,卻是其他生物的死地。
如果對生命心存悲憫,那么完全可以考慮變成素食者。只不過,在現實中,很少有人愿意為了他們仿佛相信的東西,放棄他們真正享受的東西。在通向死亡的路上,對其他生物的死亡熟視無睹,甚或甘之如飴。
一個人可能無法改變皮毛產業鏈最底端一只幼小北極狐的命運,但當有越來越多的人,作為產業鏈最高端的消費者,能夠追求最樸素的飽暖,那么那個小生命或許可以不用來到這個急速奔向“現代”的人類世界。
在這種改變中,放生者首當其沖。
關于作者:李洋,中國日報社四川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