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區
    陳新光
    2016年05月04日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面積28.78平方公里,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2015年4月21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容,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中國自貿試驗進入2.0版。自貿試驗區2.0版讓中國東部沿海打開了四扇全新的窗口,對外試驗高水平國際貿易規則,對內試驗制度改革與機制創新?;赝^去的一年,這四大自貿區,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做了哪些有益探索?有哪些創新舉措?取得哪些成效?2016年4月28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的"2016自貿區論壇"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關注,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管局和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的管理者及學術科研機構參加了本次論壇,在審視自貿區提質擴容的經驗和得失的同時,進一步探討聯動機制,為自貿區發展建言獻策。

    制度創新,聯動共贏

    "自貿區論壇"是國內自貿區領域規格最高、參會群體最廣泛的論壇,自2015年首次成功舉辦以來,"2016自貿區論壇"是第二屆全國性自貿區論壇。本屆論壇主題為"制度創新,聯動共贏",進一步四大自貿區聯動機制,為國家"進一步擴大自貿區"戰略摸索路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周伯華,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張秋儉,上海市政協主席、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吳志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沈曉明,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姜樑,周漢民及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東方匯富創投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闞治東等國內政經界知名人士參會演講。會上,周伯華認為在自貿區的建設與發展中,上海作為經營改革創新示范區,始終秉承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精神,先行先試,勇于創新,創造的經驗最豐富,邁出的步子最大。上海自貿區不僅對其他自貿區發展,也對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吳志明表示,上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對照國際標準,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和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沈曉明指出,兩年多來,上海自貿區按照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要求,在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創新和政府管理等領域加強制度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對標準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探索浦東新區作為歷屆地方政府改革職能的舉措取得新進展,一批立足可復制,可推廣的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不斷形成。

    正如張秋儉在開幕式致辭中所指出,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鼓勵創新對于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國家先后設立的兩批自貿區已經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對于政府職能轉變和完善市場環境起到了重要的借鑒價值。兩批自貿區,在政府職能轉變,服務業開放,人民幣交易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產品創新上,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實際效果已經顯現出來,部分政策正向全國復制推廣,對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國內四個自貿區加強互聯互通,推動改革創新舉措的落地,各個自貿區都推出了特色鮮明的改革舉措,以國際高標準規則為標桿,在貿易投資金融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展開先行先試,積極推行各項體制改革,形成了數十項制度創新的舉措,奠定了自貿區2.0的基本框架。四個自由貿易區集體實施國家貿易單一窗口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實施便利通關,企業通關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吸引了外商投資企業在自貿區的聚集。

    國際標準,先行先試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國家自貿區戰略正在提速,第二批自貿區掛牌一周年成果發布熱度還未消退,第三批自貿區爭奪戰已拉開序幕。本屆論壇由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上海市政協主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協辦,上海市政協對外友好委員會、亞太日報、東方匯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同時,論壇得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公共外交協會、網秦移動、香港經緯集團等數個學術科研機構及知名企業的支持。本屆論壇國內四大自貿區重聚,四大自貿區的管理者對照國際高標準規則,就改革成效和經驗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作為東道主,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沈曉明表示,上海(自貿區)在"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領域的改革和探索不斷取得新突破,對標國際貿易通行規則的制度創新不斷深化,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不斷完善;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出兩岸快速檢驗模式,臺灣居民入境簽證便利政策等多項對臺開放合作措施;天津自貿區針對京津冀一體化,推進了在京津冀地區復制推廣進入商品保稅展示交易模式等多項改革舉措;廣東自貿區針對粵港澳一體化,提出了三方共同出資的青年創業投資基金。除了共同承擔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重任,四大自貿區各自承擔獨特使命。根據國家規劃,上海自貿試驗區要建設"開放度最高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園區"。在自貿區帶動下,2015年上海市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1463萬億元,相當于五年前的3.5倍,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9%;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是國家賦予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特殊使命。為此,天津自貿試驗區在京冀地區設立了10個無水港。實施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讓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三成。同時,還建立了跨省市稅收征管納稅服務統一平臺;打造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是國家對福建自貿試驗區提出的獨特要求。自貿區實施的新通關模式可讓120種臺灣商品快速驗放。而簡化ECFA原產地證書提交手續等2項涉臺舉措,被國家海關總署復制推廣到4個自貿區;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任務。2015年11月香港匯豐上海銀行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決定組建港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成為內地首個由港資控股并可開展全牌照業務的合資證券公司。2015年4月22日,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2015-2016)》(以下簡稱《藍皮書》)和"2015-2016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兩項成果。同時,《藍皮書》預測了四大自貿區下一階段的改革方向:上海將重點探索浦東新區作為一級地方政府全方位轉變職能,積極探索審批、監管、執法的適當分離等制度創新;廣東自貿區繼續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深化粵港澳合作等領域進行改革;天津把服務"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舉措落到實處,發揮開放區域聯動效應,以自貿區為核心區逐步實行"境內關外"海關監管模式;福建積極推進與"海絲"沿線國家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閩臺兩地經濟合作。

    自貿區除了對外對接高水平國際貿易規則,對內更承擔著大刀闊斧地改革行政體制的重任。伴隨著簡政放權,2015年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1.8萬家,其中外企數量占比也從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天津自貿區新設企業超過1.4萬家;廣東自貿區新設企業超過5.6萬家;福建自貿區截至2016年2月底新設企業1.9萬多家。然而行政審批手續簡化不等于放任不管,事前門檻放低意味著事中事后監管加強。要對接高標準國際貿易規則,實現自貿區平均兩三天就有一項制度創新,使創新已成為自貿區活力之源,這些創新舉措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助推投資貿易便利化。如果不是上海自貿區企業準入"單一窗口"服務全面升級,已年過古稀的中國足球名帥、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總顧問徐根寶也許至今還沒當上西班牙西乙洛爾卡俱樂部的主席。"過去到境外投資手續太多了,可行性報告、驗資、審計、填表,快則三四個月,慢則半年以上。"徐根寶說。新的改革實施后,他辦完手續的當晚就飛往西班牙了。自貿區不斷創新試驗也獲得了國際認可。2015年9月,上海美國商會公布的《2015貿易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在華美資企業對變革中的中國貿易環境持積極肯定態度,42%的美資企業認可上海自貿區的貿易便利化舉措,并計劃"進軍"新設立的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四大自貿區的管理者在審視自貿區提質擴容的得失的同時,進一步探討聯動機制,為國家"進一步擴大自貿區"戰略摸索路徑。參會代表也在分享自貿區成效和經驗的同時,更多的聚焦于當下所遇到的瓶頸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文學國教授認為,目前各自貿區面臨著共性挑戰,改革創新呈現碎片化、部門協調力度不夠等問題制約了自貿區的成長發展。自貿區的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四大自貿區應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用五大理念統領,加強對自貿區全盤的戰略考量,統籌各方思路,形成推進合力,破解中央和地方存在影響自貿區發展的諸多問題,通過加強自貿區的互聯互通,推動特色鮮明的改革創新舉措真正落地。

    趨勢展望,深化改革

    2016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了上海代表團審議并強調,上海要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堅,聚焦金融開放、貿易監管、事中事后監管等制度創新,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筆者研究認為,未來的三年內,中國自貿區建設將順應"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區域的擴容,從東部沿海區域擴展到中西部地區。改革的重點由貿易便利轉向投資促進、金融創新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時,自貿區加速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互聯網+、智能物聯網等新型產業與新興業態。一批系統性的經驗復制推廣到全國。從長遠看,自貿區改革的目標是在全國推行"三同"即同一份投資負面清單、同一套金融開放與監管體制、同一類政府管理與服務模式。特別是上海,預計在三年內將成為經濟完全自由的貿易區?;谝陨系难信泻蛯λ拇笞再Q區整體戰略布局的觀察,可以看出自貿區未來發展的大體端倪,對我國自貿區未來發展作三點趨勢預測:

    (一)在戰略布局上,自貿區將進一步擴容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自貿區的爭奪明顯升溫,第三批自貿區終會花落誰家?2016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自貿區發展應何去何從?金融改革如何即服務實體,又防范風險?根據我們對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及地方"十三五規劃"建議等公開資料梳理發現,目前國內除了北京、河北、吉林、山西、青海、西藏,以及已經設立自貿區的四地之外,其余2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都向中央提出申建自貿區。根據本人的研究認為,國家應加快推進第三批自貿區建設,從理論上講任何企業都有享受自由貿易的權利,自貿區的紅利應該更快讓中國的實體企業都受益。擴大自貿區試點有兩個含義,一是現有的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范圍進一步擴大;二是增設新的自貿區。我覺得增加新的自貿區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三批自貿區不會增設太多,新批準的自貿區應該主要是在緊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節點的城市、沿邊和西部的個別城市。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一帶一路"銜接重要門戶的廣西和內陸型改革開放高地的直轄市重慶最有可能最先入選。在這個意義上,不是說再過幾年自貿區不要了,而是說由點到面后,每一個合法的企業都有自由貿易權利,但判斷第三批國家批準的自貿區不會增設太多,因為并不是所有省市都適合成為自貿區,發展經濟可以成立產業園區,給企業相應的優惠,也一樣可以吸引企業。如香港有很多金融機構沒有入駐自貿區,即使入駐自貿區的金融企業也并沒有開展大的業務。中國的自貿區發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自貿區如何惠及企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對于自貿區的發展,四大自貿區都應該制定一個長遠而又穩定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讓企業感覺有一個穩定的投資環境,特別是在法律、制度、營商環境等方面要做出亮點。

    (二)在工作重心上,投資、金融、產業和行政改革是焦點

    新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已蓄勢待發,擴容一周年,各個自貿試驗區都已交出不俗答卷,但四個省市建設自貿區的腳步并未停歇,他們正積極思考謀劃,為"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做好準備。自貿區既要持續創新,更要讓創新成果,提質增效??梢钥吹?,今后自貿區的工作重心正在向投資領域、金融領域、政府職能轉變、新興業態培育等核心議題上加速轉變:一是投資領域要加速向內外資遵循統一、透明、公平、便捷的規則體制轉變;二是在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去杠桿、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風險管控等方面積極探索;率先'降成本',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等成本方面,率先推出試點經驗。金融領域要構建起有效的審慎風險管理體系基礎上,加速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和對內對外開放,著力打造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力求在國際經濟金融治理中發出中國的聲音;三是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更好地處理和切割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四是積極利用制度創新的便利,大力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新,在培育互聯網+、智能物聯網等新型產業與新興業態上先行先試。要培育高端產業,更要率先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和優化原有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中低端產業逐步退出。

    (三)在改革步伐上,深化改革和復制與推廣將加速

    截至201年3月,中國已與世界各國簽署并實施14個自貿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自貿區既要強化內生效應,更要擴大外溢效應,既要服務全國,更要面向世界,這就必須將自貿區深化改革與對外開放經驗的復制與推廣持續加速。中央對自貿區改革有著明確的時限要求,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三年出成效的目標。實際上,在上海自貿區成立才一年半之際,國務院就下發了《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復制改革經驗的通知》文件,對上海自貿區在貿易便利、投資管理、金融創新、服務業開放、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做了全國的推廣。同時,在外商投資與對外投資管理領域,受到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改革的倒逼,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近年來簡政放權的力度很大,全國改革的整體速度與自貿區加速逼近。目前,四大自貿區"制度創新--經驗推廣--倒逼改革"的良性效應已經初步形成,一系列內容更豐富、功能更完備、操作性更強的改革創新舉措已經提上了自貿試驗區新一年的工作規劃??梢灶A見,自貿區這艘改革創新之船必將引領中國駛向小康社會,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整個中國將是開放的經濟體。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